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銅為器,領略跨越數千年的美

以銅為器,領略跨越數千年的美

銅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銘鑄著時代的印記。

銅文化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縮寫的中國發展史。

銅的形成期,大概要追溯到距今4000~4500年的堯舜禹傳說時代了,那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冶鑄青銅器了,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龍山時代遺址里,考古學家在幾十處遺址里都發現了青銅器製品,是有史料記載並證實的我國最早的一批銅器。

等到了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在內的「中國青銅器時代」,人們對領土的概念越來越重視,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及戎」,那時候的人們不刷微博,也沒有直播可以看,更不懂什麼是快手,大家聚在一塊兒,沒事兒就祭祭天,打打仗。

對那時候的人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和戰爭了。

戰爭需要武器,祭祀需要器皿,而兩者都需要銅,就連流通的貨幣,也是用銅鑄的,銅在古時又稱吉金,殷實人家嫁女兒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銅器。

俗話說的好,「腰裡沒銅,寸步難行」,銅是當時最先進的應用面最廣金屬,無可非議。

時間的齒輪不停的轉動,到了戰國後期,人們煉銅煉出經驗了,於是開始煉鐵了,隨著鐵的出現,銅器也從橫刃長柄的武器逐漸褪去鋒芒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其相應的器別種類、構造特徵、裝飾藝術也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青銅器開始逐步被鐵器所取代。

再到東漢末年,陶瓷開始快速地發展,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從而把日用青銅器皿進一步地從生活中排擠出去,陶瓷逐漸替代銅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用容器的主材料。至於兵器,工具等方面,鐵器早已佔據了主導地位。

至於隋唐時期,銅器則是作為各類精美的銅鏡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那時的銅鏡依然有著各種精美的銘文,雖然銅材本身沒有再進一步發展,但至少銅器上的雕花技藝還是在不斷進步中。

斗轉星移日月往來,歷史的車輪從未留戀過它的印記,讓人很難記清某一年某一天某個時段發生過什麼,歷史對於我們而言,總是呈現在薄薄的一本書,短短的紀錄片里,只要我們隨便一翻書,按個快進鍵,幾百年就過去了。

自此以後,在唐宋元明清的很多年裡,朝代不停地更迭,而銅器卻始終無人問津,除了銅鏡和銅錢以外,可以說是不再有什麼發展了。

直至到了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銅的更多作用被不斷的發掘出來,銅冶煉行業也開始逐漸復甦,成為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行業,銅冶煉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不斷地提高。

兜兜轉轉,銅作為中華民族開先河的金屬,終於是多多少少恢復了些往日的榮光,雖然在實用性上,我們發現了太多太多比銅更好用的金屬、合金等等,但是銅的歷史地位卻已不可撼動。

銅與銅藝伴隨著古老的匠心傳承下來,見證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風風雨雨。

如今,銅和銅藝對於中華兒女來說,不僅是一種材料,一項技能,更是一種對先人的緬懷與致敬,一種對匠人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手握一件銅器,回味一段歷史。

好物在手,是對美的觸摸,也是靈魂深處跨越數千年,與古典和經典的對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有腔調 的精彩文章:

行走在路上,做有故事的人
輕旅行——百柿疏影雨階青,煙柳畫橋傘下逢
十一假期:你準備好迎接新一波的結婚周了嗎!如何在眾多朋友中脫穎而出?
《那年花開月正圓》:如果你是周瑩,你會喜歡吳聘那樣的男人還是沈星移那種?
煮飯時加了點「茶」,就能防治5大病,太神奇了!

TAG:物有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