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二戰中日本人那麼熱衷於自殺式襲擊?

為什麼二戰中日本人那麼熱衷於自殺式襲擊?

文|時間の凝固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軍人除了給人以殘忍的印象之外,還有不怕死的勇氣。特別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在絕望之際,對美軍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殺式襲擊。從陸地上士兵的「萬歲衝鋒」,到天上的神風特攻以及水裡的回天人操魚雷,可謂是海陸空三管齊下式的自殺式襲擊。我們不禁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何二戰中的日本人不顧自己的生命,那麼熱衷於自殺式襲擊?

(電影《血戰鋼鋸嶺》中對日軍的萬歲衝鋒的鏡頭)

日軍的這種自殺式襲擊並不是在太平洋戰爭中獨有的。在日俄戰爭中的進攻旅順要塞的戰役上,日軍的乃木希典將軍就曾使用過這種自殺式襲擊。當年的旅順口經過俄國人近十年的經營,已經成為一個固若金湯的要塞。除了鋼筋混凝土修築的巨大堡壘,還配屬了先進的馬克沁機槍。為了儘快攻佔旅順口,乃木希典下令實施「肉彈攻擊」,迫令士兵組成「敢死隊」,對要塞發動「自殺攻擊」。

於是大批的日軍冒著俄軍的槍林彈雨衝過去。這樣的「肉彈攻擊」發動了三次,費時155天,死傷6萬多人才攻下了要塞。戰後乃木希典被追崇為「軍神」,乃木希典發動的「肉彈攻擊」自然也成為日軍學習的經典戰術。

(日本研製的專門用於自殺式襲擊的櫻花特攻飛機)

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便將神道教作為國家的精神基礎。著重強調神與天皇的關係,加強對天皇的神化。以神國觀念教育國民,經過這種教育洗禮的國民,對於天皇有著一種宗教狂熱式的崇拜,甚至達到天皇成了日本人的精神寄託、日本人不能沒有天皇、沒有了天皇就沒有了日本的極端地步。

特別是1940年後,隨著侵略戰爭的擴大,日本在原來的神國觀念的教育基礎上,又加上了「聖戰」、「八紘一宇」的教義,宣揚以武力征服、統一世界的神聖使命,使得日本士兵更加狂熱。對敵軍的自殺性攻擊對於日本兵來說,就是在「遵奉聖意」,是為了讓「陛下放心」,為了天皇而獻身。

(日本最先進的大和號戰列艦最後也加入了菊水特攻作戰,用作自殺式襲擊)

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就不太重視生命。由於日本人多地少,加上自然災害以及國內戰亂頻繁,從而形成了日本人輕生重死的極端生死觀。加上佛教傳入日本後的「生死如一」的觀念的影響,更加深了日本人對於生命的輕視和對死亡的重視。自幕府時期興起的「武士道」精神對日軍的影響也非常大。「武士道」強調武士為主君「盡忠」。到了二戰時期,天皇就成為了所有日軍的主君,向主君盡忠成為所有日軍的精神信仰之一。參加「神風特攻隊」的海軍准尉林一郎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戰爭中犧牲時莫大的幸福是我有幸為天皇捐軀。」

(反映日本神風特攻隊的電影《永遠的零》)

當然,日軍並不是一開始就用自殺式襲擊。在太平洋戰爭前夕,日軍勢如破竹,並沒有使用什麼自殺式襲擊的戰術。但是隨著戰爭的繼續,日軍的頹勢已越發明顯。1944年後,美軍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外加潛艇與水雷封鎖日本列島,前線的日軍已經無法得到充足的油料和彈藥補給,後續的武器也難以供應,加上有經驗的老兵大多已經戰死,日軍只好使用自殺式襲擊的方式與美軍戰鬥。

雖然日軍的自殺式襲擊也取得了一些戰果,但仍然挽救不了日本兵敗的命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持續數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參考文獻:

孫輝:《二戰時期日軍自戕現象探析》

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陳宇:《看看日軍的自殺式襲擊》載自《環球軍事》2007年6月

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東北人也懵了,哪裡的東北話最像普通話?
中國遠征軍但憑這三次戰役,就讓中國人一雪前恥,英美肅然起敬
本·拉登是如何成為恐怖大王的?
中國古代的三項超級工程,至今仍讓中國的發展受益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