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這個孩子如此睚眥必報
Hey~
我們又見面啦~
GIF/176K
2017.09.28
今天,有件事把我驚到了。
課間,下起了毛毛雨,孩子們興奮地跑到室外,抬頭享受雨的清涼。入秋以來,秋老虎一直虎視眈眈俯視人間,都不記得上一次下雨是什麼時候了。
突然,我聽到教室外有哭聲,趕緊出去看。
學生B在嚎啕大哭,他的同桌牽起他的手,給他擦擦淚,把他領進教室。我問怎麼了,他哭得更大聲了。於是別的小孩子開始告訴我始末。
原來是學生小謙推了他一下。
我看著他說:「都二年級了,怎麼這麼點事就這麼大情緒?」
我喊小謙過來,狠狠批評了他,然後我要求他給B道歉。
小謙說:「對不起。」只見B搖搖頭,鼓著嘴。
我很疑惑,問B搖頭什麼意思,是不是不原諒小謙?他氣憤地說不原諒。我對小謙說,再次給B道歉,態度要誠懇。結果B依然使勁搖搖頭。
我問B能不能原諒小謙。結果他大聲說:「不原諒!」
「不原諒能怎樣?你需要打他一下嗎?」B真的狠狠推了小謙肚子一下,並指著他大聲說:「你推我!放學後我要告訴我媽媽!」
B的舉動令我極度吃驚。我知道他是個很嬌慣的孩子。一次他奶奶來接他,他忘了拿水杯。
奶奶陪他去教室拿。老人家一手提著書包,胳膊上搭著B的外套,用一隻手開門關門。整個過程,都是奶奶一個人在做,B連自己衣服都不肯動手去拿。
更有一次,不知道是B丟了鉛筆還是橡皮,他家長開始在群里發泄不滿言論,並揚言誰再拿他孩子東西,她就要怎麼樣。
B今天這樣狹隘,可以說都是家長的嬌慣溺愛導致的結果。
二年級孩子了,動作緩慢到從書包找生字本,十分鐘了還沒有拿出來,也不看書包里物品,就是憑著手的感覺,在那裡掏啊掏,無論我說多少遍,眼睛看著找,他依然無動於衷。
還有一點,這麼大孩子,嘴裡總喜歡攢了唾沫吐泡泡,我嚴厲對他說:要講衛生,注意個人乾淨整潔的形象。這個對他不起作用。在他那裡,似乎只有他媽媽的話,才能聽。
秋天裡乾燥,很多小孩子會因為喝水少,流鼻血,別的孩子能夠自己處理,如果在課堂上,老師一時看不到,會舉手報告。
而這個孩子從來不。他流鼻血了,自己在那裡低著頭擦,弄得滿身都是,等老師發現了,趕緊讓他去洗。結果,他不但洗不幹凈,抹得滿臉都是。老師只能囑咐其他孩子好好看書,再帶著他去洗。
孩子的自理能力弱到如此程度,難道是孩子天生笨嗎?
完全不是,是平時家長包辦的太多了。就如同和同學有矛盾,他都要等著家長去給他處理,他不知道告訴老師,就是老師給他處理了,他也不信任老師,不想原諒別人。他要加倍的找補回自己的委屈。
這樣的孩子,如果家長的意識不改變,很難想像,他將來有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基於家長以往的種種表現,這位家長無疑對老師抱著很大成見。
在她眼裡,孩子上學了,孩子的一切就應該老師管理,包括孩子的家庭作業,也是要老師在學校里督促孩子完成。
因為他孩子從來沒有寫過家庭作業,課堂作業經常比別人多用三四倍時間。
所以,當老師跟她說監督孩子寫好作業時,她總是不以為然,甚至認為老師給她加重負擔。
無論怎樣強調孩子小,家長要幫助養成寫作業好習慣,家長都置之不理。但是孩子受到委屈,卻是立馬在群里發表不滿言論。可以說,她的無禮話語,讓老師心裡也漸漸產生陰影。
家長苛刻的話,經常把老師嚇退,讓老師在管理之前,先心生畏懼,怕招來指責。這樣久了,就可能造成孩子很多錯誤,令老師不敢處理,以至於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行為不對,最後發展到愈演愈烈,孩子不僅在學習上落後,在行為上,也已經處於弱勢了。這樣的孩子,怎麼能指望優秀呢?
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冷漠,沒有仁愛之心,沒有寬容之心,做事很決絕的人,誰都想擁有一個善良、友愛、懂得愛人的孩子,要培養這樣的孩子,家長就要在孩子小時,注意這樣幾方面:
教會孩子寬容
當孩子和小朋友有矛盾時,先讓孩子想想自己有沒有不對之處。即便沒有,也要學會接受別人的道歉,寬容的原諒別人一時的犯錯。
不要為孩子事事出頭
孩子的事,由孩子去解決。孩子小時不會解決,就叫孩子去跟老師說。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都會尋根問底找到事情起因,從而幫助孩子認識到錯在哪裡,協調好學生之間的關係。這樣孩子很快會愉悅的達成諒解。
如果家長參與到孩子中間,家長不恰當的話語,以及對自己孩子的偏袒,是必然令孩子覺得自己受了天大委屈,內心裡本來沒多少想法,這下子變得憤憤不平了。再有類似事情發生,孩子可能會像小暴君一樣,去和別人廝打。就像學生B怒氣衝天地狠命去推小謙一樣。他內心裡是充滿恨意地在推。
家長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師
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起老師,很多人不注意語言,總是一味指責抱怨老師。家長可能隨口一說,但是這樣信息被孩子捕捉到,在ta那裡就產生了對老師的偏見,老師再說什麼,ta總是會抵觸。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失去了對這位老師所教課程的學習熱情。
家長學會和老師積極配合
家長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老師面對那麼多孩子,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很多。當你的孩子受了委屈時,你先用平和的態度和老師說明,相信老師會做出公正處理。家長不要跑到學校,去找別的孩子進行指責,這樣,只會讓老師感到你很難溝通,是個很無禮的人。如果次數多了,老師就不敢處理你孩子的事情,怕你找上門鬧事。時間一久,估計你的孩子就可能邊緣化了。一旦邊緣化,吃虧的還是自己孩子。
為了孩子能在班集體中健康發展,希望家長盡量少干預老師對班級事務的處理,學會積極配合老師。你的態度,也讓孩子學會親近老師,有事找老師訴說,從而得到健康的引導。
所以,為了自己孩子能優秀髮展,家長一定要在培養孩子上,注意方式方法,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是你的私有財產,你就呵護過度,導致最後讓孩子沒有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或者演變成暴君式人物。
THE END
此處為招募:
一氫教育公眾號招聘作者啦!
如果你有很好的文字能力
對教育及其周邊現象有敏銳洞察力
歡迎聯繫我們!
(備註:作者請添加工作微信哦,方便稿費的發放
家長有問題和需要歡迎添加微信好友諮詢老師)


※雖然我很優秀,但我很累啊
※孩子,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
※那些「狼孩」是如何養成的?
TAG:同頻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