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巴蘇丹鎖子甲:伊斯蘭鎧甲中最獨特的精製品
卡特巴(Al-Ashraf Sayf ad-Din Qaitbay,1416/1418-1496)是埃及馬穆魯克布爾吉王朝的第十八任蘇丹,也是統治時間最為長久的埃及蘇丹之一。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均頗有建樹。他酷愛藝術和建築,許多在他統治時期興建的工程,至今還矗立在沙烏地阿拉伯、埃及、敘利亞和以色列境內。
這件為卡特巴蘇丹打造的鎖子甲長78.7厘米,重11.41千克。其最為獨特之處是附著在鏈甲上的87片板甲以及技藝精湛、具有獨創性的鎏金裝飾。它在保存至今的15-16世紀伊斯蘭鎧甲中,可謂鶴立雞群。
鎖子甲的整體結構沿襲了伊斯蘭傳統,包裹住脖頸、手臂和臀部,數排並列的板甲加強保護了身軀最脆弱的部位。87片板甲以9列的形式垂直排行,每個都精心裁剪,完美貼合人體軀幹,且能適應四肢動作,的確體現了出類拔萃的工藝水平。
與西方板甲不同,這套伊斯蘭盔甲的板甲部分並未使用浮雕工藝,而代之以鎏金工藝。因伊斯蘭教義的影響,其紋飾中沒有出現人物,而是植物花卉、抽象符號和埃及書法,極具特色。
盔甲上的落款
其中一塊板甲上用蘇盧斯體(又稱三一體,伊斯蘭書法的一種字體)寫道:「榮譽歸於我們的蘇丹,我們的主,國王之王,智者,統治者,正義的阿什拉夫?賽義夫?阿丁?卡特巴,伊斯蘭的保護者。」這彰顯了盔甲的皇家身份和歷史意義。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馬千、彭琴華,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汪達爾王國最後的垂死掙扎,卻成就了貝利撒留和拜占庭重騎兵威名
※你真的會開弓搭箭嗎?簡述中國傳統弓箭練習要素
※穿越必去齊魯燕,聽諸子講學、看早期男足,還能易水邊送別荊軻
※為何從《猩球崛起》到北美印第安人大家都鍾愛骨質武器?
※柯爾特公司總裁的特殊禮物:1861年款非量產型左輪手槍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