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68小時馴鹿大遷徙

168小時馴鹿大遷徙

攝影師奧爾森利用無人機拍攝到了

北極圈馴鹿大遷徙的震撼場面

每年這個時候,薩米人都會驅趕大群馴鹿穿過雪原,完成一年一度的遷徙。大約3500頭馴鹿和上百名薩米人,在零下15度的嚴寒中,從位於挪威的薩米首都卡拉紹克出發,穿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部雪原,越過芬蘭邊境,歷時兩月,行程數百英里,場面蔚為壯觀。

2009年伊始,挪威的電視熒屏上開始流行起 「慢電視」,這類反傳統、反常規的電視節目,意想不到地創下高收視率, 引得瑞典、芬蘭的電視台、英國的BBC紛紛效仿, 推出主題、內容不盡相同的同類節目。

各方報道、各種數據證明, 這檔沒有情節、沒有對白、馬拉松式的紀錄片節目,有一股讓人上癮的魔力,經得起一推再推, 適合觀眾朋友們下載後快進、跳躍 或按照自然進度觀看。

2017年4月24日,NRK全程直播了168小時即長達7天的馴鹿遷徙。

每年冬夏交替間的春季,挪威境內的馴鹿會在冬夏兩季的牧草地間大遷徙,從冬季牧場芬馬克高原遷移到夏季牧場法拉/克瓦爾島的海岸,全程長達1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進入芬馬克高原必經的Alta峽谷,深約400米,長約10千米,遊客可以步行或乘船遊覽,是北挪威最著名的五大自然奇觀之一。

馴鹿們遷徙之旅起始的高原地帶沒有衛星覆蓋,沒有電話普及率甚至沒有場所發送電視直播信號。節目組得先提出可行的技術解決方案,這種地理環境的限制NRK的Slow TV慢電視系列從未遇到。

果不其然,「馴鹿遷徙篇」直播前就遇到了小插曲。節目組原定於2017年4月21日播出, 可鹿群們卻遲遲不肯動身,最終比原定的播出時間延誤了3天。項目編輯部將這次跟拍隨訪計劃命名為 「Reindeer Herding minute by minute」,途中的天氣、雪情和馴鹿放牧條件都是不可測的。

整裝待發的移動信號車

馴鹿的放牧人是居住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 薩米族人,薩米人以養殖馴鹿為生。每年春天,薩米族家庭中的一個人都有機會 參與這場對他們來說是保存部落傳統的盛會, 無論老少,參與隨訪計劃的薩米牧民安特薩拉說, 今年遷徙對他們來講有點特別,有很多陌生人跟隨。

薩米牧民在馴鹿大遷徙前

準備雪艇、雪橇、牧羊犬等物資

要了解是什麼驅使巨大的馴鹿群在春天遷徙,挪威的地理位置是關鍵因素,挪威海岸線蜿蜒曲折,位於北緯58度到北緯71度之間,在大面積的土地,南方和北方溫度差異很大,馴鹿為了生存,必須尋找綠色植物的蹤跡。

鹿群在移動過程中獲取食物,如果雪太硬,唯一的方法是等雪暖化再供給食物。馴鹿在高原上有幾千年的生活經驗,熟知遷徙路途上的地形,能保持很快的移動速度。馴鹿的冬季皮毛厚實有力,與空齒鹿亞科的皮毛相比,有三倍多的針毛,大約700根毛髮/平方厘米,相當於一件冬季外套。 馴鹿毛髮中含有非常多的空氣,這使得它們在水中浮起得非常好,測量表明,馴鹿可以藉此對抗游泳2公里的疲倦,這時毛髮變得像一層「救生衣」。

馴鹿在河裡游泳

在北極圈的茫茫苔原和寒帶針葉林之間, 馴鹿是罕見的母系社會動物,群落中的雌鹿首先發出信號大遷徙才會開始, 幼鹿跟隨在強壯的母親身後, 雄鹿的角色則較為邊緣化,馴鹿有一些非常奇特的習性和特點, 比如它們是雌雄均長角的,在鹿類中很少見。又比如不像其他食草動物 往往能照顧失去母親的孩子,成年雌性馴鹿一般不會領養陌生的落單小鹿。馴鹿還會主動找尋能致幻的毒蘑菇吃,以達到「嗑藥」一般的感覺,馴鹿會拉著雪橇飛的傳說,出處就在此了。

如果說鹿群的移動是一種自行運作的自然規律,製作團隊的移動就要克服很多困難,這項為期一周的計劃背後是為期一年多的籌備,NRK電視台為此動員了20多名工作人員跟拍近1,500隻馴鹿,除了地面與空中影像之外,還在其中1隻馴鹿身上裝設GoPro攝影機,節目時而搭配節奏舒緩的挪威音樂,主持人在節目過程中也很少解說。

世界上最無聊的電視節目,卻讓人迷得無可救藥的在線觀看。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浪微博:artplanet藝術星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voi 的精彩文章:

巴黎凱旋門逸事
凡爾賽國立音樂學院
導演們鍾愛的電影拍攝地
極簡主義:日本的生活步調

TAG:artv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