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盜汗、口乾、反覆口腔潰瘍,這是肝火盛,道家道醫小兒推拿楊曉推拿按摩泄肝火

寶寶盜汗、口乾、反覆口腔潰瘍,這是肝火盛,道家道醫小兒推拿楊曉推拿按摩泄肝火

你家寶寶是不是經常會有盜汗、口乾、反覆口腔潰瘍、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的癥狀,這就是肝火盛的原因。寶寶肝火盛,我們除了食療外,還可以用按摩的方式把肝火泄出體外,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補脾經

脾土穴(又名脾經、脾穴)

部位:在拇指橈(ráo)側緣(赤白肉際處),從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或拇指螺紋面。

操作:補法

1)將幼兒拇指屈曲,從指尖向指根方向推5分鐘(施行補法時,幼兒拇指伸直向上推)。

2)旋推幼兒拇指螺紋面5分鐘。

功用:可促使肝火外泄,內毒外發;同時可補虛扶弱,健脾進食。

步驟二:清心經

心火穴(又名心經,心穴)

部位:中指掌面從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狀,或中指螺紋面成點狀,或中指末節橫紋正中成點狀。

操作:瀉法

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5分鐘。

功用:清心肝之火,鎮驚安神,清熱涼血。

步驟三:推三關

三關穴(又名大三關,上三關)

部位:前臂橈側緣,即以拇指根部,經列缺至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推法

從拇指根至曲池單方向直推5分鐘。

功用:引內熱外發,熏蒸汗出。

步驟四:逆時針摩腹

部位:整個腹腹體表部位。該部不是穴位而是部位。

操作:摩法

用全手掌施摩滿腹或繞臍左右來回施摩之10分鐘。

功用:順氣和血,滋補胃腸。

步驟五:捏脊

部位:即為脊柱骨,大椎穴至命門血棘突下凹中或龜尾穴,成一直線狀。

操作:捏脊

從龜尾開始自下而上至大椎穴7遍。

功用:瀉火退熱,定經活絡。

道家小兒推拿流派、道醫小兒推拿創始人李理謙道長、楊理嫻道長傳承中華道醫小兒推拿,讓更多孩子體驗道醫小兒推拿的獨特魅力。道家道醫小兒推拿楊曉老師推廣道家小兒推拿療法,普及道醫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道醫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火 的精彩文章:

肝病癥狀:肝火旺的癥狀及保健方式
熬夜=透支器官!白開水裡加上這三樣,幫你降肝火、清毒素
秋季手上出現3種情況別忽視,抓緊去肝火排體毒!
白露後常吃這些食物,清肝火排肝毒,尤其35歲過後要多吃!
這個人讓周總理抽了第一根煙,毛主席也為他大動肝火

TAG:肝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