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什麼是陽氣?為什麼要補陽氣?怎樣補陽氣?太重要了
| 點擊上方藍字或長按右邊二維碼加關注 |
【小編絮語】
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很多現代人都陽氣不足,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最近有讀者留言
詢問
,陽氣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少陽氣的損耗,那這篇文章比較全面的回答了上述問題,希望大家重視。
常常聽人提到要補陽,壯陽,扶陽,那麼究竟什麼是陽氣呢,和腎氣是一樣的嗎?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呢?我們為什麼要補充陽氣呢?
首先我們應先知道何為氣?氣是構成世界物質的本源,人體的氣充斥於全身無處不在,按分布及特點不同,可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中氣五氣,這些統稱陽氣。
陽氣釋義
在幾千年的中醫、道醫文化中,陰是指人的身體,陽是指人體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個陽氣衰減的過程。
古人云:有形之軀殼,皆是一團死機,全賴這一團真氣運用於中,而死機遂成生機;人身立命就是一個火字,真氣命根也,火種也,人活一口氣,即此真氣也。
陽氣就是真氣,儲藏在腎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氣,常說的元氣大傷,即是傷了陽氣。黃帝內經中講「陽化氣,陰成形。」陽化成身體所需的能量,陰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體。如果身體沒有了陽氣,就成了一幅空的軀殼,就會死亡。
《黃帝內經·素問》里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所以,
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
。
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生長。
陽氣,就功能與形態來說,陽氣指功能;就臟腑機能來說,指六腑之氣;就營衛之氣來說,指衛氣;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清的為陽氣。「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陽氣來源
陽氣來源有二:一為先天性的,來自於父親和母親,二為後天性,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氣轉化而來。而人的正常機體運轉、工作、運動、性生活、情緒波動、適應氣溫變化、修復創傷等各項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的。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所謂「得陽者生,失陽者亡」。「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
陽氣不足,人就會生病。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它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陽氣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內經·靈樞》上稱:「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意思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陽氣會逐漸虧耗。
保陽氣,益陰精。保養陽氣和補益陰精,這是中醫養生康復學的一條重要原則。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所以,「陽強則壽,陽衰則夭」,養生必須養陽。但善養生者,又必須寶其精。因為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
首先,陽氣是生命的根本。
對於陽氣虧損比較嚴重的,應該經常艾灸關元、歸來、命門及腎俞。在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的中醫治未病項目中,艾灸扶陽對亞健康人群的預防與治療,取得了明顯效果。
特別是對於陽氣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亞健康狀態,實驗證明,艾灸對於陽氣的虧損是有療效的,扶陽」的「扶」字,清.阮元解釋為:《助也》、「護也」、「治也」,意指「扶」有幫助、保護、調節治理之義。而「扶陽」一詞本身就具有宣通、保護、溫助、調理陽氣,從而使人體陽氣宣通、強盛之含義。
現代人由於工作及生活的嚴重壓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會出現渾身無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氣暴躁等亞健康癥狀,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進入更年期,這些疾病都是由於陽氣消耗過度所致。那麼陽氣是怎麼被消耗掉的呢,由於運動,思考,勞累,精神損耗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的消耗我們的陽氣,當陽氣透支的時候,生命也就畫上了句號。
疾病原因
陽氣不足的原因即在於人體消耗的陽氣超過了補充的陽氣量,致使人體陽氣總量低於維持正常運轉所需。
臨床癥狀
陽氣不足最直接的表現為身體不能維持恆溫,常態下表現為基礎體溫下降,致使氣血運行速度變慢,機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下降,一些病理產物(如痰飲、瘀血、結石等)及外來物質(如風、寒、濕氣等)不能及時排出而瘀積成疾。如果陽氣稍有不足,人體功能基本能維持,但人會有肥胖、手腳冰涼、腰酸背痛等各種不適癥狀。
如果陽氣不足程度加劇,人體基礎體溫就會進一步下降,在一些原有舊疾、舊傷或先天缺陷處瘀積堵塞現象更為嚴重,致使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顯失常,因其堵塞部位與程度的不一樣而外在突出表現為某一部位的病變。癌症只是堵塞程度更為嚴重。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脈象上均顯示肝部有堵塞,只是堵塞程度逐次加深。癌症則可稱為「寒凝重症。」
治療原則
陽氣不足導致的寒凝諸症的治療之本則在於「補充陽氣,驅除陰邪」,提升五臟六腑的運化功能,增強機體的自愈能力,待到陽氣充足,六脈平和,自然諸病已愈,身體素質全面恢復。
扶陽固本
艾灸調理陽氣的特點:宣通是針對陽氣被郁,運行不暢而言,溫補是針對陽氣虛損,失於溫壯而言,二者是有區別的,但臨床病變錯綜複雜,運行不暢,和失於溫壯往往是陽氣病變的兩個方面。
故治療中,當重視兩方面共同互濟的聯繫,宣通陽氣使陽氣運行宣暢,可以促進和發揮陽氣的功能,如辛溫解表祛邪,宣暢陽氣,使衛陽營陰得以和調;溫壯陽氣也可以促進陽氣的活動力,如溫陽化氣,氣化水行,使陽氣暢旺。
陽氣對人體起到溫薰臟腑,濡養筋骨的作用,就如陽光普照萬物,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茁壯成長。陽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正常代謝所具備的能量,人一生的陽氣是由弱變強再逐漸衰減枯竭的一個過程。陽氣足則體健,陽氣弱則體衰,陽氣竭則身亡。因此,陽氣決定著人的健康與生命。
補陽,壯陽就是為順應自然規律,補充日常消耗的陽氣,使身體達到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種純陽性植物,經過燃燒後,作用力更強,是補充陽氣,延年益壽的最佳捷徑。
艾灸是補充人體陽氣最有效的方法。
宋代的著名醫學家竇材把自己喻為扁鵲再生,他的醫書《
扁鵲心書
》中重點倡導的就是扶陽。他認為自古扶陽有三法:第一為灼艾,第二為丹藥,第三為附子
。灼艾就是艾灸。艾灸用的原料是艾草製成的。艾草,又名冰台,產于山的陽面,充分的吸取太陽的精華,是一種純陽植物。艾草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脂肪、水、抗衰老抗癌的硒和大量的藥理成份。有消炎化瘀、平喘化咳、鎮靜之功效。艾葉中含有苦艾醇、苦艾酮,具有解熱、止血、鎮痛、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
艾灸就是通過煙熏火灼把艾草的藥力通過穴位經絡帶到人體的病痛之處,祛除病邪的方法。艾灸是中醫五大主流療法中唯一具有物理和藥理綜合療效的學科。艾灸過程中釋放的近紅外線比遠紅外線的調節作用更強,能將艾煙中的有效成份輸送到臟腑和病灶之處。所以艾灸是古今公認的補充陽氣最有效的方法。
除了通過艾灸來補充陽氣,在飲食和生活上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
生活保健
黃河教授經驗:散步、慢跑都屬於「慢運動」,可以讓全身的經絡、氣血、骨骼、肌肉動起來,有助於調節五臟六腑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但是,運動要注意適量,不要超過自己身體的承受能力,青壯年運動量可大一些,老年人適合散步、慢跑、太極拳、自我按摩等慢運動。
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條件就是生活要有規律。最好在晚上12點之前入睡,晚上23點到午夜1點,也就是子時,是人體陰陽交接的時候。這個時候是一天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
《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卧,陰氣盡則寐」。所以,這個時候是睡眠的最好時間。也就是要學會順應大自然晝夜的陰陽變化,如果繼續熬夜,或過了午夜1點入睡,就會耗損人體的陽氣,第二天陽氣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時都補不過來。
80%的現代人都陽氣不足——
萬病皆損於一元陽氣,如何扶陽固本
呢?在生活中,我們要改變我們一些傷陽氣的生活習慣,在夏天經常喝冰鎮飲料,吹空調,露宿雨淋,很容易患傷陽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風濕等。
同樣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著太厚,久居溫室,大汗淋漓或過用辛熱,多患傷陰之病,如咽喉腫痛、食欲不振、腹脹等
,應該要多吃一些溫補或滋陰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蝦、泥鰍、黃鱔。人體健康的「三陽開泰」
"三陽開泰"出自《易經》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發現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往後白晝漸長,故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三陽"表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冬去春來,萬物復甦。"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人體的陽氣升發也有類似的漸變過程,將其稱為人體健康的"三陽開泰",即動則昇陽、善能昇陽、喜能昇陽。
1,動則昇陽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裡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動搖則谷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動一動,搖一搖,那麼就氣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學五禽戲的人都知道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動搖正是對動則昇陽最好的詮釋。
現代社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人們大多動搖的是精神,不動的是身體。上班時坐在辦公室里,出門就坐車,回家又坐在沙發上看半宿電視,一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坐著的,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氣血都瘀滯了,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病呢?動搖精神損耗的是我們的陽氣,動搖身體則能升發陽氣,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就一定得先讓身體動起來。
道醫有一句話:"陽光普照,陰霾自散。"如果你體內陽氣嚴重的不足,陰氣過盛,可以選擇一些柔和舒緩的傳統功法,如養生樁、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有一個標準,就是以心臟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運動過度反而會傷害身體。
2,善能昇陽
道家名著《太上感應篇》中對"善"作了三個定義:第一是語善;第二是視善,第三是行善。
"語善"就是要求我們說一些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比如說這個孩子今年考試成績不理想,沒考好孩子也不高興,如果是會教育孩子的家長,他一定不會去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勵、鼓勵的方式,讓孩子的信心建立起來,聰明的小孩都是誇大的,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聰明。
事實上,現實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親朋好友的誇獎中長大的,在這種肯定的陽性語言激勵下,人的陽氣就會持續得到升發,身心都會得到平衡的發展。古人講,"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語善昇陽的道理。
視善,就是要讓眼睛經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風景秀麗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間的大美,所以久居塵世的人要經常出去看看,以此養目調心。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也是與天地交換能量,升發陽氣的過程。
說到視善,德國有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結果證明男人看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鐘,可以延長10年的壽命,女人看帥哥也可以延長壽命。所以,逛街時看看過往的美女、帥哥,養養眼,我想,這也是一種視善吧。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所見之物反過來也會影響心靈,生活中不要總看到社會、人生的陰暗面,凡事要多看陽光的、積極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隨處視善了。
那什麼是行善呢?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看到很多這方面的例子。比如一個人用車拉著一車煤或者其他貨物,爬高坡時上不去了,這時你幫他推一把,過了這個坡以後,拉車的人會回頭道一聲謝謝。這個時候你心裡是什麼感覺呢?一定會感覺到暖暖的,這種暖就是陽氣升發的表現。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的行為其實都是行善。
《禮記 . 禮運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管是語善、視善還是行善,都是在講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慾,內心光明磊落,多為他人著想,那種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3,喜則昇陽
古人說,喜則陽氣生。生活當中應該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情,看一些歡快的娛樂節目,聽自己喜歡的歌曲,讀自己喜歡的書,業餘時間多做自己喜歡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陽氣升發。
喜能昇陽,最典型的應用就是"沖喜"。按照道家醫學的觀點,沖喜是很高明的昇陽方法,沖喜衝掉的是身體的邪氣,換回的是正氣,過去的人用辦喜事的方法來治病或者轉運。久病或長年身體不好的人,有意地操辦些喜事,對病情是很有幫助的。實際上沖喜是藉助外在的環境改變病人的身心狀態。
只生歡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稱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能夠保持一顆歡喜心,對身體的滋養是比吃什麼靈丹妙藥都管用的。
命運是每個人窮其一生都想去把握和改變的事。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命運賦予了每個人更加切實可把握的意義。陽氣旺盛不僅不會受到病邪侵害,還能使人的精神平和愉悅,心想事成。所以,升發陽氣還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昨日分享:
【脾胃調理】中年以後大多脾氣虛,艾灸兩穴可治癒(附視頻)
【婦科】艾灸一奇穴,女性輕鬆告別瘙癢、異味和灼痛
【祛濕】濕氣不排出,睡再久也睡不夠,身上的4個祛濕開關,一艾灸濕毒就出來!
【婦科】「婦科第一瘤」子宮肌瘤怎麼來的? 值得女人反思……
更多疾病治療方法請關注公眾號點擊疾病查找,不定期更新
新手必讀、
排病反應
、
3000種疾病取穴
、穴位查詢
、
視頻學習
、
獨穴炙法
、
艾灰、
配穴全集
、
取穴處方
艾炙保健、冬病夏治、三伏養生
?
男女科
腺肌症
、
月子病
、閉經
、
月經不調
、
痛經、婦科病
巧克力囊腫
、
多囊卵巢
、
子宮肌瘤、
早衰
、
輸卵管
男不育、
白帶
、乳腺疾病、備孕、卵巢保養
、
宮寒
升下垂臉
、
祛痘
、
黃褐斑
、
美容
、
臀部排毒
、
不孕
卵巢囊腫
、
陽瘺
、
早泄、
前列腺、
毛囊炎
子宮內膜異位
?
其他疾病
失眠
、
鼻炎
、
感冒
、
風疹
、
落枕
、
關節炎
、
禽流感
痛風
、
祛濕
、
腰間盤突出
、
神經痛
、
強直性脊柱炎
牙痛
、
過敏、
腰腿疼痛
、
小兒艾炙
、
扁桃體
、
咳嗽
帶狀皰疹
、
老人艾炙
、
白髮變黑、
老花眼
、
富貴包
手麻
、
腫瘤
、
自汗
、
體虛
、
耳病
、
甲狀腺
、
高血壓
咽喉疾病
、
頸椎痛
、
胃下垂、胃寒、胃炎、結腸炎
胃潰瘍、脾胃虛寒、
腰疼
、
腺樣體肥大、
氣血不足
濕疹
、
舒肝解郁
、
退燒
、
癌症
、
白癜風、
靜脈曲張
盜汗
、
腦梗
、
撞傷
、、
腎陽虛
、
骨質增生
、
節氣炙
化痰
、
中風
、
糖尿病
、
高血脂
、、
三伏養生
、
腳氣
頸椎病
、
消炎
、
皮膚癢
、
咽炎、
陰虛
、
浮腫
、
偏癱
骨刺
、
心悸
、
水腫
、
高血糖、
尿失禁
、
鼻竇炎
防寒
艾炙療法
長蛇灸
、
核桃灸
、黃豆灸、
隔姜灸
、
威靈仙炙
隔物炙
、
火柴灸、
督脈炙
、
隔蒜炙
、
蓖麻仁炙
葯捻炙
、
隔鹽炙、
桑枝炙
、
桃枝炙
、
白芥子炙
鼠糞炙
、
燈火炙、
葯錠炙
、
藥線炙
、吳茱萸炙
敷藥炙
、
毛莨炙
、
斑蝥炙
、
甘遂炙
、
巴豆霜炙
蠟炙
、
隔附子餅炙
、
水炙
、
冷炙
、
旱蓮草炙
⊙版權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免責聲明:本平台偏方和中醫食療、經絡養生知識僅為分享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


※【婦科】打好艾灸組合拳,能將婦科病一網打盡!
※【保健】這三種瘀毒,是一切疾病的根源,這樣艾灸可根除!
※【婦科】「婦科第一瘤」子宮肌瘤怎麼來的? 值得女人反思……
※【祛濕】濕氣不排出,睡再久也睡不夠,身上的4個祛濕"開關",一艾灸濕毒就出來!
TAG:經絡艾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