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那年花開》,看國產劇對觀眾價值觀的迎合

從《那年花開》,看國產劇對觀眾價值觀的迎合

文|九月華裳編輯|朴芳

相信看了《那年花開月正圓》這部劇,大多數女性觀眾只有一個感受:嫁人當嫁吳聘!

她們之所以會有這種感嘆,除了因為吳聘的溫柔體貼,恐怕更多的還是因為吳聘高富帥的身份。看劇的觀眾,無論男女,都覺得像吳聘一樣溫柔痴情的高富帥,是所有女性婚姻的最佳選擇。

一、男主高富帥的身份設定

一言以蔽之,劇中的吳聘是否擁有高富帥的身份,在他和周瑩的愛情中,顯得非常重要。

其實回過頭來看,在《那年花開月正圓》中,不僅是男配吳聘,男主沈星移是家世顯赫的富家少爺,愛慕周瑩的縣官趙白石,身份也是涇陽縣令。該劇的設定,從男主到男配都屬於成功人士、上流階層。

似乎不知從何時起,此類大女主劇中的男人,沒有非富即貴、有權有勢的身份,都不好意思去愛慕女主。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觀眾對劇中男性身份的重視,已經遠遠大於男性本人。

在十幾年前,觀眾看電影《泰坦尼克號》,會為傑克和羅斯至死不渝的愛情灑下熱淚。而現在的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卻開始改變觀念——為男二卡爾翻案。

她們重新在卡爾身上發現許多閃光點,把他看成深情的霸道總裁,並認為追求人格獨立的傑克和羅斯,是外國版的潘金蓮和西門慶。

女性觀眾覺得:高富帥卡爾才是痴情的好丈夫人選,而一無所有的傑克,不過是個花言巧語的文藝騙子。

那麼有人會疑惑,十幾年過去,同樣的電視劇、電影,演員和劇情都沒有任何變化,為何觀眾的評價卻會冰火兩重天?

答案很簡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不過是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二、觀眾的價值觀念決定人物

現代社會的女性,在住房、就業競爭等社會壓力下,更加傾向於選擇能給自己帶來生活保障的男人。說白了,女性觀眾選的其實根本不是卡爾們,而是他們百萬富翁的身份。

就在我們為如今的女性觀眾,清醒的拜金主義唏噓的時候,我們似乎得思考一個現象。那就是,不知從什麼時候,影視劇中的富人,統統都變成清一色的正面角色。而出身貧寒的人物,則成了心機深沉、或是懦弱無能的化身。

正在播出的某部偶像劇中,時尚校花程靜,在劇中被塑造成心機深沉的拜金女,為滿足自身的慾望,在社會各色男人中遊走。這一女性人物,無疑是受觀眾蔑視、爭議的角色。而出身富家千金的女主簡安桀,被塑造成因為家庭變故,自閉、怕生,令人同情的形象。

《秦時明月麗人心》中,相比和女主麗姬青梅竹馬,卻出身平凡的荊軻,權傾天下的高富帥秦王嬴政,才是此劇女主的最佳選擇,也是劇中正面描述的痴情男主形象。

前幾年引發社會爭議的《蝸居》,市長秘書宋思明作為一個貪污犯,在現實社會本應受人譴責,可在劇中他卻被塑造成哆啦A夢式的大眾情人。而劇中郭海藻的男友小貝,則是一個「吝嗇得要命,連六萬塊錢都不肯借給女朋友的窮屌絲」(女性觀眾劇評)。

以上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這些大熱的劇集,似乎都在告訴觀眾:出身貧窮的人,就等於卑鄙陰險、懦弱無用。而有出生上流社會,無論男女,就擁有痴情不悔、正直善良等種種美德。

它們所傳達的價值觀,有一個共同點:對一個人品質的衡量,僅僅用人物的身份地位,也就是他所處的階層,就能簡單決定。

就在我們為此詫異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以往的影視劇,看看這十幾年間,影視劇在人物塑造上,是如何變化的?

幾十年前,電影《白毛女》中的黃世仁,算是貨真價實的富二代。但他在電影中的人設,卻是一個陰險歹毒的高利貸者。為了得到女主喜兒,逼得喜兒父親楊白勞服毒自殺,還拆散喜兒和大春的姻緣,害的喜兒逃進深山過野人一樣的悲慘生活。

《啼笑因緣》中的劉德柱是民國時權勢熏天的軍閥,可是卻殘暴虛偽。先是大肆屠殺關家村無辜的百姓,接著又用樊家樹來要挾女主沈鳳喜,害得一對有情人生離死別。在不擇手段得到沈鳳喜後,又對她進行百般的虐待折磨。

在早期,因為社會矛盾的嚴重對立,大家對富人有嚴重的仇富心理。編劇為滿足觀眾對有錢人的厭惡,都把有錢有勢的人,設置成反面人物。而相反的,窮人的形象,都是正直善良,討人喜歡的。

可以說,在早期影視劇的中,富人形象是被嚴重妖魔化的。

三、價值觀對影視劇的巨大影響

但近些年來,隨著物價上漲、生活壓力等原因,人們又對成功人士日益推崇。拜金主義的思想,就自然而然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在影視劇中流露出來。

這幾年,大受女性觀眾歡迎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醉玲瓏》、《那年花開月正圓》等劇,都無一例外的以帥氣多金的男主,為女主固有標配。更不說大量流行的霸道總裁題材的各種劇了。

在網路上的「四爺娶我」、「萬年修得何以琛」、「魚塘體」更是隨著電視劇的熱播,成了網路流行語。

俗話說,流行文化反映集體無意識。

觀眾對一部影視劇的評價,或者對熱播劇的喜好,往往是社會群體,對社會現實的真實反映。

女性觀眾從當初對「黃世仁」的厭惡,到對宋思明的崇拜喜愛。她們看劇所表現的價值觀變化,不正是對我們現實社會中「笑貧不笑娼」的真實投射嗎?

在中國現實社會,當鳳凰男、農民工這些特色詞語,成為帶有中國特色的歧義詞。

無不充分證明了,部分人群對金錢毫無道德底線的崇拜,以及對底層民眾的歧視。

現實社會這種讓人心驚的價值觀,不正對電視劇中散發的拜金觀念,做了最精準的契合嗎?

結語:影視劇是對觀眾價值觀的迎合

就在人民日報和廣電總局、以及演藝界前輩,紛紛指責熱播劇宣揚假醜惡 、扭曲觀眾價值觀,試圖糾正電視劇中三觀不正的內容播出的時候。大家似乎忘了:一部電視劇的主題和故事內容,很大程度上,是由觀眾的喜好和審美趣味決定的。

換而言之,電視台熱播的電視劇,縱使三觀不正,也是受觀眾歡迎的。而影視公司只會創作觀眾喜歡看的電視劇,沒有哪家影視公司,會甘冒利益虧損的風險,刻意去編寫與大眾價值追求相違背的故事。

就像大多數女性觀眾,比起影視劇中的窮屌絲,更鐘情身份地位處於上層社會的高富帥一樣。相比於,《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富家少爺沈星移、吳聘,如今的電視劇,絕不會違背觀眾的意願,塑造出女主選擇《白毛女》中的貧苦青年大春的情節。

所以如今,不是電視劇製作方製作出三觀不正的電視劇,扭曲當今觀眾的價值觀。而是如今的影視劇製作方,僅僅是對觀眾本就已經扭曲的價值觀,做了積極的迎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票房透視鏡 的精彩文章:

《飯局的誘惑》受眾迭代,來自95後流量江湖裡的雙商清流
高端觀影繼續發力 IMAX大地開啟合作新建五家IMAX影院
賀歲檔再添一員大將,《妖妖鈴》有望領跑今年賀歲喜劇
開完餐廳開旅社,為什麼一定讓節目常駐明星賺錢?
卧底劇《反黑》&《使徒行者2》,內地資本湧入下,港劇能否獲得新生?

TAG:票房透視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