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落後中正式步槍三代,漢陽造為何會被稱為中華第一神槍
抗戰中,「漢陽造」步槍可謂中國軍隊的絕對主力。要論性能,中正式步槍勝他數倍,但若論功勞,漢陽造遠超中正式。
上圖是抗戰時期的一幅宣傳漫畫,國軍戰士背著的就是漢陽造步槍。抗戰前,中國主力部隊已開始換裝中正式步槍,畫中仍採用老式漢陽造,足以說明它在中國軍民心中的地位。
說到漢陽造步槍就不得不提張之洞和他的漢陽兵工廠。中法戰爭中,剛剛升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負責供應軍需。因是與法國開戰,西方列強要麼拒絕賣武器與中國,要麼趁機要挾,哄抬物價。
張之洞飽受刁難,不禁感慨到:「方今求一千之槍,難於籌十萬之餉」遂向朝廷建議,只有槍炮在手才能不受制於他人,所以必須建兵工廠。
於是漢陽兵工廠的前身廣東洋炮局就這樣誕生了。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後,洋炮局遷入湖北,改名「湖北槍炮廠」。
張之洞辦洋務,開工廠是為了追趕西方,一切都要「求精求新」。張之洞在本打算仿製德國毛瑟M1884年式11毫米步槍。可隨洋炮局從廣東遷往湖北這段時間,世界軍工業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煙火藥和金屬包裹彈頭這兩種新技術問世後,德國人突然發現毛瑟槍過時了,於是趕緊集全國之力研製出了M1888年式步槍。
張之洞一聽說有新研發出一種小口徑步槍問世,連忙追加預算,務必將其拿下。88式步槍只能算是試驗品,德軍很快換裝了更新式步槍,但對於幾乎沒有工業基礎的清政府來說,這絕對是黑科技。
為了造出漢陽造,張之洞又是在民間集資招股,又是開煤礦,鍊鋼鐵。工廠好不容易建起來,一道閃電又將工廠化為灰燼。幾經磨難,漢陽造終於造了出來。
因為這一通折騰,漢陽造完美地錯過了甲午戰爭。不僅沒能幫助清廷實現自強,反而一手埋葬了清政府。1911年,武昌爆發辛亥革命首義,漢陽造打響了第一槍,從此登上歷史舞台。
抗戰前,中國確認中正式為制式步槍,並逐步列裝部隊。隨著全面抗戰的爆發,東南膏腴之地不斷淪陷,工廠被迫內遷,軍費也變得捉襟見肘,軍隊不得不又用回了老式漢陽造。
畢竟誕生於晚清,漢陽造雖經歷過多次改進,但比起三八大蓋還是老了兩代,比中正式步槍更是老了三代。不過漢陽造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雖然射程和精度比不上三八大蓋,但在殺傷力上卻比三八大蓋強了不少。
得益於中國兵工廠工藝粗糙,漢陽造的彈道不穩,只要打中小鬼子就會在體內亂竄,形成嚴重的撕裂傷。因為槍身長,相比於中正式步槍,漢陽造在拼刺刀時並不吃虧。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產量高,到抗戰結束,漢陽造總共生產了110多萬把。中國各個兵工廠都會生產和維修。
可以說漢陽造陪伴了中國軍隊渡過了最艱苦的歲月,雖然後來盟軍援助了眾多新型武器,但唯有漢陽造有資格稱「中華第一槍」。


※日軍為侵華量身打造的戰場王牌,為何為我軍炮兵建設立下汗馬功勞
※射殺中國機槍手無數,侵華日軍功勛裝備為何中國士兵總也用不好
※抗戰中哪把神器最令鬼子膽寒,日軍必須集中數倍兵力才能取勝
※抗戰大殺器消滅日軍一個連竟能毫髮無損,重機槍打日機有什麼秘訣
※沒打過一天仗,沒殺過一個鬼子,此人竟被譽為國寶級抗戰功勛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