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子擷珍——咸、同、光、宣四朝官窯瓷器展」之同治、光緒篇

「甲子擷珍——咸、同、光、宣四朝官窯瓷器展」之同治、光緒篇

同治官窯瓷器概況

同治(1862——1874年)

同治五年(1866年)李鴻章籌銀十三萬兩,在景德鎮復建御窯廠。同治時期的官窯瓷器製作仍很規範,胎質潔白而精細,釉面細潤,紋飾圖案化,彩繪裝飾多用福、祿、壽、喜等吉祥寓意的圖案作為主要裝飾。這一時期的瓷器生產承襲舊制,也出現了如同治大婚瓷這一類的創新品種。

同治七年,景德鎮燒得一批同治皇帝的大婚用瓷,多為黃釉粉彩器,紋飾內容有萬壽無疆、萬壽花、金雙喜、百蝶、喜鵲梅花等,此次展覽中一件黃地粉彩梅雀圖碗即屬於這一類。其中海碗、大碗、中碗、湯碗、懷碗、黃酒碗、酒杯、羹匙、和大中小盤、碟等餐具,以一百四十八為一套,是晚清官窯中式餐具的典型器。

同治官窯器以楷書款為主,呈六字兩行或四字兩行豎式排列,字體工整,布局嚴謹,以青花或紅彩書寫。

同治官窯瓷器賞鑒

清·同治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口徑:9.5厘米;高:37.5厘米。本瓶撇口長頸,鼓腹渾圓,整器造型豐腴優雅。瓶胎釉白皙潤澤,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其中口沿及頸部分飾海水波濤、如意雲頭、蕉葉、纏枝蓮花及回紋共六條紋飾帶,脛部及足際則點綴仰蓮及卷草紋,腹部主體滿繪雙層纏枝蓮花,花枝茂盛繁密。整器青花發色鮮艷明快,濃淡相宜,紋飾繁縟細密,層次分明,畫工點染細膩,筆力高超。瓶底心青花書「大清同治年制」楷書款,款識字體端莊雋秀。

賞瓶創燒於雍正朝,在出現之初被稱為「玉堂春瓶」,因其多以青花繪纏枝蓮紋,寓意「清廉」,故常被帝王用作賞賜用瓷,以期臣下為官清廉,故又名「賞瓶」。賞瓶自雍正朝創燒伊始,即成為清代御窯瓷器之經典品種,一直延續燒造至宣統朝,其間從未間斷。

清·同治黃地粉彩「喜鵲登梅」圖大碗

口徑:14厘米;高: 6.5厘米。敞口、深腹、圈足。胎質細膩,白釉瑩潤。外壁黃釉豐潤厚澤,粉彩描繪梅雀紋,褐色枝幹,綠萼紅梅,墨彩喜鵲,寓意「喜鵲登梅」。口沿與足根描金三道。底足內紅彩「同治年制」四字楷書款,當是同治帝大婚之用器。

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同治帝舉行大婚之禮。景德鎮早在同治七年已開始生產各式同治大婚用瓷。這批瓷器釉色以紅地、黃地最多。其做工精緻、色彩豐富而艷麗,款識一律用紅彩楷書款,充滿了熱烈而祥和的喜慶氛圍。

清·同治粉彩龍鳳紋碗(一對)

口徑:15.5厘米;高:7厘米。敞口、深腹、圈足。其胎釉潔白細膩,口沿以金彩封邊,外壁描繪一幅紫雲環繞中,游龍彩鳳追逐寶珠的祥和場景。其中龍紋以礬紅描繪,身姿矯健,威猛肅嚴;鳳身色彩綺麗,仰首鳴叫,凸顯勃勃生機。其整體生動細緻,底足內青花書六字楷書款「大清同治年制」,為同治官窯中難得一見的佳品。

·同治五彩龍鳳紋碗

口徑:20厘米;高: 8.5厘米。口沿外撇,深弧腹,圈足。碗心雙圈內繪趕珠龍紋,敷礬紅彩,邊飾綠彩雲紋,龍作正面像,趾爪尖利,神態威嚴,身形矯健,呼之欲出;外壁飾二游龍趕珠行走穿梭於花海之間,兩龍形態形似,分設紅綠二色,各色花朵枝葉遍布其旁,色彩妍麗,精美絕倫;近口沿處以紫、黃、綠彩繪一周八寶紋,經過高溫燒制青花和低溫上彩二次燒成,工藝高超。碗青花底書「大清同治年制」六字楷書款。整器繪畫精細,色彩鮮艷明快,釉面均勻潤澤,所飾龍紋寓意吉祥。此類碗是清代宮廷膳碗,始見自康熙朝,後成官窯經典器型,每朝必燒,兩百年來持之以恆,造型、紋樣也基本保持不變。

·同治胭脂紅釉碗

口徑:15厘米;高:7厘米。敞口,深腹,圈足。瓶內及底施透明白釉,碗外施用黃金調製的胭脂紅釉,均勻艷麗。白釉底署「大清同治年制」青花楷書款,瓷胎堅硬白凈細糯。胭脂紅釉又稱金紅、洋紅、玫瑰紅等,發色淺淡者名為胭脂水,濃重帶紫色調者為胭脂紫。它以金為發色劑,屬低溫色釉,始燒於康熙年間,甚為名貴,一直流行到晚期。

光緒官窯瓷器概況

光緒(1875——1908

光緒年間,社會局面相對穩定。在同治、光緒、宣統各朝燒制的官窯器中,光緒一朝在品種和數量上均居首位。此時的官窯器中,有「吉祥如意」款的西式餐具,還有承襲前朝形制的仿青銅器的祭器。其中,從光緒二十七年已開始商議成立瓷器生產公司,到光緒三十三年正式成立江西瓷業有限公司,並以景德鎮官窯為總廠,鄱陽官窯為分廠,繼續御窯廠的運行。

光緒時期的官窯瓷器,胎體比同治時堅細,釉面以青白色為主,粉彩色澤新艷,青花大有復古康熙之意。光緒官窯的款識以楷書為主,篆書也有用;楷書字體修長,工整清秀,青花色澤或深或淡;紅彩及刻款的體式大體同於前朝。楷書款中,四字兩行與六字兩行的為豎式,六字三行為橫式,多數不飾圈欄。

光緒官窯瓷器賞鑒

·光緒粉彩雲蝠紋大盤

口徑: 50.7厘米;高: 8厘米。口微外撇,淺腹,底較平坦。通體施白釉,足底露胎,胎質潔白堅實,底中央礬紅楷書「大清光緒年制」雙行款。盤口內一礬紅弦紋,以綠藍紫雲紋代表宇宙天空,以「紅蝠」諧音「洪福」,又名「洪福齊天」。其畫工精美,尺寸碩大,氣勢非凡。

·光緒青花加彩竹石芭蕉圖玉壺春瓶

口徑:9.5厘米;高:29厘米。侈口,細頸微內凹,溜肩,鼓腹,圈足。此瓶與純青花描繪的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近似,只在部分區域加飾其它色彩,如口沿為黃地礬紅如意雲頭紋,頸部上層為青花描金仰蕉葉紋,中部為黃地青花纏枝花紋,下層飾青花礬紅描金雲頭紋。足外牆飾一周黃釉青花半朵蓮的邊飾。腹部運用寫實的手法,描繪出一幅自然生動的竹石芭蕉南國庭院景緻,其中芭蕉、山石加飾金彩描線,宣草和綬帶鳥則加飾礬紅。山石、翠竹、蕉葉、萱草、蘭花構成了一幅寓意吉祥的「五瑞圖」。底中心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楷書款。

·光緒青花海水瑞獸紋碗

口徑:19厘米;高: 8.5厘米。口沿微撇,深弧腹,圈足。通體以青花為飾,發色淺淡,別具味道。外口沿飾一周由波狀線隔開的仰覆捲雲紋,脛部飾一周海水紋,碗心和外壁分別繪有一隻和九隻瑞獸,宛如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乘風破浪。海水瑞獸碗屬清代御窯廠傳統品種,本品之海獸樣貌既有相似之處,亦具不同特色,且其海水描繪更為形象逼真,整體畫面生動傳神,不落窠臼。底足內書青花「大清光緒年制」六字楷書款。

·光緒青花嬰戲圖碗一對

口徑:15.5厘米;高: 8厘米。口沿微撇,深弧腹,圈足。外壁通繪青花嬰戲圖,一群玩童,或舉荷花、或撲蝶、或吹喇叭、其間襯以洞石、欄杆、花草、流雲和遠山。其造型俊逸雋秀,底青花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楷書款,乃清代宮碗的典型式樣。此器青花濃翠鮮艷,孩童天真可愛,紋飾生動逼真,為晚清官窯中的佳品。

清·光緒青釉暗刻如意雲頭紋大碗

口徑:24厘米;高:12厘米。口沿微撇,深弧腹,高圈足。其胎體厚實,造型敦厚,口沿暗刻一圈回紋,下腹部暗刻凸如意雲頭紋,脛部暗刻連續仰蓮紋,再整體施青釉,高溫燒制而成。此碗紋飾刻畫細緻,規整清晰,兆寓祥瑞。其布局得當,造型古雅端莊,釉色柔潤淡雅,極具宋瓷美韻。清代官窯摹古之風自康熙始起,雍正乾隆最甚,後代陸續有燒。底足內書青花六字楷書款「大清光緒年制」,底足修飾齊整圓潤,殊為難得。

本文轉載自廣州市文物總店

典藏拍訊 .guwan199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拍訊 的精彩文章:

霽霞尊雅:清代宮廷紅釉瓷器

TAG:典藏拍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