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專欄:李少翁,No zuo no die

文化專欄:李少翁,No zuo no die

序言

因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顯見色衰,趙地的王夫人便成為了他的新寵妃。不過,在為漢武帝所生之次子獲封齊王后不久,王夫人即病故,漢武帝對其「窈窕好容」尚未盡興(性),大感痛惜。

就在漢武帝心懷哀思之際,本文的「頭號男主角」——李少翁趁勢粉墨登場了。他著意取悅漢武帝,言之鑿鑿自稱擅長招引鬼神的術法,能夠為其招徠王夫人的魂靈。

漢武帝本就迷信神仙方術,嚮往如上古時期的黃帝一般成仙登天,自然對李少翁之言毫不懷疑,在腎上腺素和荷爾蒙的雙重刺激下,他急不可耐地命其今晚就作法。

李少翁領旨謝恩,面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心中暗爽道:「不出所料,盡在掌握!」

當天入夜之後,未央宮的空地上紮起了一頂幕帳,李少翁沐浴齋戒,身披道衣,赤足散發,施施然走了進去。

裝模作樣地比划了一番,含糊不清地低嚎了數聲,李少翁方才一本正經地走出了幕帳,先朝漢武帝畢恭畢敬地施了一禮,然後便煞有介事地又蹦又跳,並尖著嗓子念咒道:「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剛山,鬼神遵敕命,急急如律令!」

李少翁作法念咒方畢,原本漆黑的幕帳內赫然亮起燭光,漢武帝遠遠望去,正有一美人婷婷玉立,其形貌雖影影綽綽,卻是神似王夫人。

「愛妃!」漢武帝不覺眯著眼睛呼喚了一聲。

幕帳內的「王夫人」當即隨聲嬌軀一顫,只見她時而坐下,時而行走,漢武帝難抑真情流露,一手伸出便欲撲上前去。

李少翁哂然一笑,趕緊出言阻攔道:「陰陽有界,只可遠觀,若然靠近,魂靈必散!」

漢武帝對此置若罔聞,魂不守舍地繼續向幕帳靠近,口中還喃喃自語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

李少翁見漢武帝未被自己方才之言唬住,立時面露惶急之色,無奈只得跪地磕了個響頭,其聲如若號令,幕帳內隨之倏地一暗,光滅影消。

漢武帝竟誤以為是自己的天子陽氣太盛,這才將王夫人的魂靈衝撞散去,非但沒有怪罪李少翁,反而對他大加賞賜、重禮相待,並封其為文成將軍。

正文

看完上面這則故事,大家想必心知肚明,所謂招徠魂靈,其實是李少翁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的一場騙局——只須先在自己的信徒或者弟子中選出一位形貌與王夫人相近之人(不一定非是女子,男子也未嘗不可,美男如玉更妖媚),然後教其藏身於幕帳內依計行事即可。

坯子得提醒一下,咱們現代人認為膚淺可笑的事物,有時在古人看來卻神聖莊嚴——在漢武帝那個年代,人們宥於見識,憚於天威,是很容易為方士的術法所蒙蔽,從而自入彀中的。

可即便趨炎附勢,也得行騙有道,如果沒有幾分真才實學,一味依憑耍手段、撞大運,或早或晚都得露出馬腳。伴君如伴虎,下場定然凄慘!

那麼李少翁的結局如何呢?

不作死就不會死,李少翁為什麼就是不明白!

獲封文成將軍之後僅僅過去一年多,由於漢武帝愈發頻繁地命令李少翁施展術法,而且多為突發奇想,根本不限時不限地,他每每疲於應付,難以避免地會出現瑕疵甚至紕漏。

正因李少翁的術法常常不能如願應驗,漢武帝豈能不大感掃興,心中既怒且疑,只是暫時隱忍未發。

李少翁每日里誠惶誠恐,如履薄冰,但凡聽到有人呼己之名都會不由自主地渾身發抖。長此以往,即便不被漢武帝識破行騙伎倆,他恐怕也會將自己嚇死!

貪戀榮華富貴的李少翁可是要錢不要命的主,他自然不會選擇見機勇退,於是經過一連數日搜腸刮肚,終於琢磨出了一個奇招,自以為能夠一勞永逸地贏取漢武帝的寵信。

李少翁先在一塊帛上寫些玄而又玄的字句,然後找頭牛讓其將帛吞到肚裡,他自己則主動跑去稟告漢武帝,說掐指算出這頭牛的肚子里有天神遺書。

漢武帝馬上叫人把牛殺了查看,果然在其肚子里發現那塊寫著不少字句的帛,晦澀難懂不啻天書。

李少翁自以為得計,全沒察覺漢武帝心中犯起了嘀咕:帛上的筆跡感覺並不陌生,似曾相識。

漢武帝佯作喜從天降之態,表面上重重賞賜了李少翁,暗地裡卻命人調查帛上筆跡來源。不久即有人密報漢武帝,帛上就是李少翁的筆跡,並專門提供了可供比對的實物。

鐵證如山,李少翁竟敢欺君罔上,真乃無恥狂徒!但漢武帝之前對李少翁恩遇隆重,未免教世人留下口舌,更為保全自己的臉面,即便怒不可遏,也只是秘密將其處死,並把這件事隱瞞起來。

李少翁的故事到這裡本可以終結,可坯子覺得意猶未盡,尚有些有趣的訊息想分享給大家,請千萬耐心繼續看下去。

話說李少翁被處死後又過了幾年,有一位曾與其同師學習的方士名叫欒大,被朝中大臣推薦給了漢武帝。

欒大此人長得高大英俊,能言善辯,口無遮攔,自詡不凡,漢武帝要他談論神仙術法,其卻把頭搖得像撥浪鼓,道:「我可不想如文成將軍(李少翁)一般死得不明不白,所以最好還是把嘴閉上!」

漢武帝聞言既慍怒又尷尬,紅著臉辯解道:「文成將軍只是誤食馬肝而死的。」

欒大付之一笑,故弄玄虛地為漢武帝演示了斗棋術法,那些黑白棋子竟能按指令在棋盤上互相撞擊。其實,不過是利用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原理,藉助磁石棋子和帶磁鋼棒搞的騙人把戲罷了。

可漢武帝信以為真,對欒大的恩遇比過去對李少翁有過之而無不及。

欒大不愧為李少翁的同門師弟,「練劍耍鏢」的秉性一脈相承,同樣又賤又彪,連最後的結局都如出一轍——術窮敗露,為上誅殺!

本文的結尾,坯子想跟大家探討下「馬肝」的秘密——中國自古相傳馬肝有毒,那麼馬肝到底有毒還是沒毒呢?

坯子本著「絕不小心求證,只管大膽胡說」的黃西精神,打著「盡信書,不如無書;唯謹慎,莫犯糊塗」的真理旗號,姑且妄言之。

推薦擴展閱讀:典籍中對馬肝的一些記載

1.司馬遷《史記》:「上(漢武帝)曰:『文成食馬肝死耳。』」

2.班固《漢書》:「上(漢景帝)曰:『食肉毋食馬肝……』」

3.司馬光《資治通鑒》:「(秦)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

4.陶弘景《本草經集注》:「馬肝及鞍下肉,舊言殺人。」

5.李時珍《本草綱目》:「(馬肝)有大毒。」

6.袁枚《隨園詩話》:「韋端己(韋莊)云:『……食馬留肝……」

7.黃元御《金匱懸解》

(1)「春不食肝……為肝氣旺,脾氣敗,若食肝則又補肝,脾氣敗尤甚,不可救。」

(2)「凡肝臟,自不可輕啖,自死者彌甚。」

(3)「凡肉及肝,落地不著塵土者,不可食之。」

(4)「諸五臟及魚,投地塵土不污者,不可食之。」

(5)「馬腳無夜眼者,不可食之。食駿馬肉,不飲酒,則殺人。馬肉不可熱食,傷人心。馬鞍下肉,食之殺人。白馬黑頭者,不可食之。白馬青蹄者,不可食之。馬肉、豚肉共食,飽醉卧,大忌。驢馬肉合豬肉食之,成霍亂。馬肝及毛,不可妄食,中毒害人。」

推薦擴展閱讀:現代科學對肝臟的認識

肝臟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性物質如各種藥物、毒物以及體內某些代謝產物,具有生物轉化作用,通過新陳代謝將它們徹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體外,這種作用也被稱作「解毒功能」。

某些毒物經過生物轉化,可以轉變為無毒或毒性較小,易於排泄的物質;但也有一些物質恰巧相反,毒性增強(如假神經遞質形成),溶解度降低(如某些磺胺類葯)。

綜上所述,健康馬匹的肝臟,本身應是無毒或微毒,只要經過正確的烹調處理之後,就可以食用。不過,包括馬肝在內的動物肝臟,最好還是不要長時間、高密度的食用,偶爾為之、淺嘗輒止應是最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坯逆翹楚的盜閑居 的精彩文章:

文化專欄:神農赭鞭傳奇
詩言集:人月圓·狴犴鎮狴犴
文化專欄:中國古詩詞排行榜·勵精圖治
文化專欄:中國古詩詞排行榜·悠然採菊
天人鬼:「八仙」原來不簡單,裡邊真的好多料

TAG:坯逆翹楚的盜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