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磅!明朝大同鎮七十二城堡全圖和三十六城堡分圖復原面世!

重磅!明朝大同鎮七十二城堡全圖和三十六城堡分圖復原面世!

日前,由大同日報社編委,《圖說大同民居》作者馬立平、李利萍,集近二十年研究大同長城及古民居心得,策劃開發的明朝大同鎮七十二城堡全圖和三十六城堡分圖復原面世。這不僅對我市明代歷史文化經濟軍事地理等研究有補充價值,對大同市大力發展「長城文化」及正在建設的重點工程——「長城天路」古長城旅遊公路的開發宣傳也具有較大意義。

看看動圖來感受一下!

明朝注重九邊重鎮的防守,繪製了許多邊防地圖,製圖已是當時在大同任職官吏的慣例。其中《宣大山西三鎮圖說》卷二《大同鎮圖說》更是「模本」。但《宣大山西三鎮圖說》中的大同鎮總圖只畫了十二個城堡,分圖也只有大同鎮所轄新平路、井坪路等九路分圖,缺乏完整的全貌圖。因此面世的復原圖,以《宣大山西三鎮圖說》為「母本」,參考了《三雲籌俎考》、《九邊圖說》等明朝關於大同鎮的邊防圖,結合各個城堡在《山西省地圖冊》上的真實方位和距離,先在電腦上將兩幅圖拼接出「復原初始版」,然後再運用國畫技法將其詳細繪出,復原出了較完整的全貌圖,此為首創。因《宣大山西三鎮圖說》等圖上有的地方文字不清晰,還多方查找了《讀史方輿紀要》及大同府志、大同縣誌等資料加以核實,力求準確。

復原的兩幅圖主要特點

一,內容詳實,信息量豐富。全面反映大同鎮所屬各路、城堡的山川形勝、邊情兵略及極沖、次沖等軍事要地位置;同時反映城堡的形狀及角樓、城樓、瓮城等建築形制,宣大總督、總兵、副總兵、參將駐守的具體城堡,火路墩的分布等等信息,還比較確切地標出大同鎮邊外駐牧的蒙古部落名稱、駐牧地、首領姓名、馬市場所的位置等,從而不僅細緻勾畫出當時的軍事防衛及情報傳遞路線,而且也釋放出大量的大同在明代時的歷史文化信息。明朝大同鎮七十二城堡全圖和三十六城堡分圖復原圖並非簡單的「原圖裁剪」關係,總圖「統領全局」,並對大同鎮周邊情況也有涉獵,如詳細畫出了大同鎮南面部分名關——倒馬關、平型關、龍泉關、雁門關、寧武關;分圖對城堡周邊的軍事、地理、人文景觀等描繪則更詳細,更清晰。讀圖可以看到,大同鎮防務體系既是一條線性城牆防禦體,同時也是一個縱深的梯次式防禦體。讀圖還可看到更多真實詳細的信息,比如,三十六城堡分圖東起大同市天鎮縣平遠堡,西至左雲縣三屯堡,囊括大同北部天鎮、陽高 、新榮、南郊、左雲5個縣(區)的古堡,和目前修建的「長城天路」基本一致,這為旅遊公路的開發宣傳提供了詳實的參考;以陽和城為例,所轄極沖、火路墩都被一一繪出,城邊的人文景觀,北嶽廟、凈土庵、千佛寺、奮忠祠和牌坊,也一目了然,具有研究價值;天鎮縣的盤山寺在明朝叫盆山寺;得勝口關城內的北半部,竟然又增築土牆,並等分成三個區域,顯示了當時防禦之重。

二,準確清晰,地名價值突出。復原圖在長城、河流走向,山川、地形高下乃至比例尺、方位、城堡距離等細節處下功夫,力求做到「神還原」。特別是圖中標註的地名,許多現在還在沿用,比如名字中有「鎮」、「平」、「滅」、「破」、「威」、「寧」等字,多緊鄰長城,形象反映了當時邊防緊張形勢,為進一步研究大同鎮提供信息。

三,精美細緻,國畫技法繪出。參照《宣大山西三鎮圖說》,復原的兩幅圖皆以國畫形式在宣紙上呈現,面積均為2.4x1.2米。開發者自費聘請大同知名畫家,運用中國傳統國畫中的白描手法精心繪出,山巒水系,長城古堡,塞外風情,乃至點點蒙古包,勞作在帳前或牽著駱駝、騎著馬的蒙古人,都惟妙惟肖,生趣盎然,十分精美細緻。

記者 雙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正確看待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
明朝滅亡的悲壯,數千人殉國,崇禎遺言透露著一股悲涼,令人憐惜
明朝很多方面都領先於世界,卻因清朝的這本書,讓中國倒退幾百年
一提到明朝的內閣首輔,大夥的第一反應恐怕就是,內閣宰相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