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還原歷史、還原人物的真實面目——《王明傳》評鑒

還原歷史、還原人物的真實面目——《王明傳》評鑒

會長寄語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特主辦「八一英雄傳」專欄,徵集一批反映我軍歷史的佳作,邀請作家分享觀點、發表作品,以此向建軍90周年獻禮,向人民軍隊致敬。歡迎學會成員及社會各界踴躍投稿!

----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長 王麗

編者按

今年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日。人民軍隊90年的建軍史,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解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前赴後繼的戰鬥史、發展史、勝利史。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砥礪前行,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功勛。在建國後的和平建設時期,人民軍隊以對黨、對人民的滿腔忠誠,在保衛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維護社會穩定和支援社會主義建設中,又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勝利凱歌。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 周年,充分展示黨領導人民軍隊始終恪守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忠實履行職能使命的光輝歷程,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特主辦專欄,推出一批反映我軍歷史人物特點的優秀作品,向讀者呈現他們崇高堅定的理想信念、聞戰敢上的高昂士氣、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心、前赴後繼的犧牲精神、決戰決勝的英雄氣概、超人過硬的能力素質、英勇果敢的戰鬥作風、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臨危不懼的心理品質、服從命令的紀律意識,旨在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傳承紅色基因,鼓舞激勵每個公民自覺投身強國強軍偉大實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而不懈奮鬥。

----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 馬沈

還原歷史、還原人物的真實面目

——《王明傳》評鑒

【點評人簡介】

陳正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碩士研究生。

【圖書基本信息】

戴茂林、曹仲彬編著:《王明傳》,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共359頁,3萬字。

【作者簡介】

戴茂林,1957年生於吉林省。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副校長。出版《莫斯科中山大學與王明》、《王明傳》、《八年抗戰中的東北救亡總會》、《民眾大聯合》、《中國共產黨人形勢觀》等學術專著。主編《毛澤東與鄧小平》、《抗日戰爭與民族振興》、《中國共產黨歷史經驗與黨的建設》等著作。2005年被遼寧省委省政府授予「遼寧省優秀專家」。

曹仲彬,1931年生於山西省。吉林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任吉林大學黨史教研室主任,吉林省黨史學會常務理事。出版《莫斯科中山大學與王明》、《王明傳》、《何孟雄傳》、《中國特色建黨道路初探》、《開天闢地大事變》等學術專著。在《中共黨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作品簡介】

王明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在中共的革命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熟知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通共產國際指揮中國革命的思路與策略,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和共產國際決議有關中國革命的相關精神了如指掌。對於中國革命做出過自己的努力和貢獻,但是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在中共的歷史上曾經有過負面的影響,曾經是「左傾」思想的代表,在抗戰時期又走上了右傾錯誤的道路,他曾經為中國革命作出重要貢獻,也曾領導中國革命走過一些彎路,給勝利進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在抗戰勝利後旅居蘇聯,中共領導人為了表彰他對中共革命曾經做出的貢獻依然選舉他為國家領導人之一,但是他卻開始著書立說來歪曲革命歷史、抹殺中共的貢獻,最後客死他鄉。

【作品點評】

王明在幼年時期就表現出過人的聰穎才智,14歲時看到家鄉忙碌的運貨場景就寫了一首七律詩,他從小受母親影響比較大,養成了好學的好習慣,這為他在留學蘇聯努力學習革命理論最後成長為重要領導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王明一家人大部分都參與了革命,王明大舅喻幼堂,共產黨員,任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六安六區十三鄉蘇維埃政府主席。二舅喻百方,共產黨員,是六安六區游擊隊副隊長。無論王家還是王明外祖父喻家,參加革命最早的要算是王明。王明對其家庭成員及親屬參加革命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後來王明從蘇聯回來之後權力逐漸擴大,並且向中央政權發難,把指揮中國革命的權利控制在自己手中,在革命道路上先後犯了「左傾」冒險主義和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在主張建立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過程中放棄革命獨立性和自主性,使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力量受到損失。這些變化在這本《王明傳》中都有詳細的介紹和敘述,對於王明在中國革命年代的思想路線的變化有比較客觀的描述,讓讀者全面了解這個人的真實面目,得出自己的判斷。

這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首先是資料的翔實、準確。在為人物立傳的時候,特別是有爭議人物的傳記,必須要掌握一個客觀公正的原則,不能帶有作者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防止這種主觀感情在書中體現出來誤導讀者,使得讀者無法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斷。本書作者戴茂林、曹仲彬為了最大限度地把真實的「王明」展現在讀者面前,他們花費了十數年的時間,走訪多地去拜訪了當年王明身邊的人及生平知情人,把中國學術界這些年來對於王明的研究資料和成果進行整合,為了更加真實有說服力,書中共收錄50餘幅珍貴的歷史照片。為保證還原歷史真相,真實呈現傳主生平,本書作者採訪了很多事件當事人以及知情者,並將採訪篩選之後展現在讀者面前,比如寫王明1937年從蘇聯共產國際回延安的歷史的時候,就採用了三個當事人的回憶作為資料,並且三個人的敘述相互佐證,這樣更加有說服力,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再比如巴方廷的回憶:「1937年11月左右.王明、康生、陳雲、曾山等從共產國際回延安,途經迪化。當時我也正好在迪化,是隨紅四方面軍西路軍來此的。他們住了一個禮拜後回延安的。」「為護送他們回延安臨時抽了9人,有我一個。」鮮克德回憶說:「王明等11月回國以後,張懷禮帶領我們一個班到迪化的公館去看他。」「他個子不高,只有一米五幾左右,二十五六歲。」「康生跟我們談了話,對每個人的歷史都進行了考察。問我們當了多少年兵,會使什麼槍。」「又問我們是否願意坐飛機。那時,我們都是小孩,當然想坐飛機。」陳永祿回憶說:「大約是11月上旬,我到烏魯木齊的第二天飛機起飛了。坐飛機的有:王明夫婦、康生夫婦、陳雲、龍明,還有一個姓李的。隨機的警衛人員有:尚成初、鮮克德、我、汪振忠、張懷禮、巴方廷,還有兩個……坐的是一個大型飛機。」

第二,通過對比,客觀塑造有爭議的人物形象。有爭議人物的形象塑造,有對比的情況下,讀者可以更好地對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判斷。這也是為人物立傳塑造形象的一個有效途徑。本書傳記的主人公是一個曾經有爭議的中共高層領導,對於中國革命產生了正反兩方面的重要影響。所以在寫《王明傳》的時候兩位作者採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讓讀者在比較中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斷。比如說,在寫到王明的「左傾」錯誤時,把中共早期的另外一個領導人瞿秋白拿出來作對比,瞿秋白在擔任黨的領導職位的時候也曾經犯下過「左傾」錯誤,但是和王明不同的是,瞿秋白在被指出自己錯誤的時候懂得自我反省和改正,而不是像王明那樣表面接納,卻不是真正改正思想。這樣把兩位曾經的中共領導人放在一起作對比就可以讓讀者自己心中有一個理性的判斷。

第三,通過人物成長曆程的描寫,展示其思想的轉變過程以及影響因素。人是有思維能力的高級生物,但是這種思維能力有時會阻礙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因為很多情況下我們認知事物的思維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種直線型思維往往在對於人物或者某些社會性問題的看法犯主觀的錯誤,因為按照馬克思哲學來看,人類的認知是一個螺旋的上升過程。所以為了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到人物及其思想變化,就要把人物成長變化的曲線展現出來,讓讀者循著這條曲線在心裡自己走一次主人公的成長曆程。《王明傳》的作者通過走訪當事人、查閱歷史資料等多種方式客觀公正地把王明的成長曆程展現在我們面前,從王明年幼時期的聰慧過人、勤奮好學到後來留蘇的飛黃騰達等重要轉折點都呈獻給讀者,比如說王明從1929年3月由蘇聯回國,到1930年7月被李立三撤銷中宣部秘書職務這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是他人生經歷的一個重要轉折期。讓讀者知道每一次的成長都是由前一段生活經歷打下的基礎造成的。這樣就可以讓我們了解到王明的成長變化的整個曲線,對於王明思想的轉變也有了清晰的了解,這樣就不再是直線型思維,讀者就不會對這個有爭議的人物做出要麼簡單直接的、不客觀的判斷。

通過這本傳記的介紹和描述,讀者會對這個有爭議的人物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功過是非有一個自己的理性判斷,也可以在閱讀傳記了解王明成長曆程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以及如何對待自身問題的思考和反省,這就是這本書的現實意義。

*本公眾號已開通留言功能,歡迎廣大讀者點擊文末的「寫留言」,發表閱讀感想,並為我們點贊。

歡迎投稿

如您對傳記文學創作

懷有一份激情

歡迎聯繫我們

我們真誠地

期待

您的作品!

傳記文學

微信號:zhuanjidianping

網址:www.zgzjwx.com

郵箱:zhuanjidianping@126.com(投稿、訂購叢書請戳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記文學 的精彩文章:

軍國主義的罪行實錄——《華萊士:日本侵華史調查》評鑒

TAG:傳記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