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四王畫派:集古大成 筆墨高峰!

四王畫派:集古大成 筆墨高峰!

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清初四王是指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又稱江左四王。四人畫風接近,按傳統審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畫派,當時以正統地位雄踞於畫壇。「四王」屬於正統畫派,同時也屬文人畫家,他們倡導南宗的繪畫風格,創造出了另一種新風格。將中國畫的筆墨水平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畫派翹首

王時敏(公元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太倉(今屬江蘇)人。王時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運筆、色彩、線條等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中國畫海中是一朵瑰麗的奇葩,永不凋謝。

王時敏 江山雪霽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 仙山樓閣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 雲山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四王中堅

王鑒(1598-1677),字玄照,後改字園照,元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蘇太倉人。摹古工力很深,筆法非凡,擅長山水,遠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黃公望。運筆出鋒,用墨濃潤,樹木叢郁,後壑深邃,皴法爽朗空靈,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長。間作青綠重色,亦能妍麗融洽。

王鑒 仿趙孟頫山水圖軸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鑒 煙浮遠岫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鑒 長松仙館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山水清暉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王翚師從王時敏、王鑒。但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廣采博攬,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畫派為一爐。王翚將黃公望、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巨然、范寬的構圖完美地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的山水畫風格。他所畫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靈動。

王翚 廬山聽瀑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翚 杏花春雨江南 (遼寧省博物館藏)

王翚 秋影晚梧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承主流

王原祁(1642年-1715年)〔清〕字茂京,號麓台、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繼承家法,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沉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主張好畫當在不生不熟之間,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書卷之氣盎然紙墨外。

王原祁 送別詩意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原祁 小孤山圖軸 (常州市博物館藏)

王原祁 仿吳鎮山水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四王」作為一個群體,它代表著一個時期。「四王」學的是宋、元、明各大家,他們把這些名家的技法融會貫通,形成各自的筆墨程式,一種成型的風格,隨著歲月的增長,基本風格幾乎不變,但技巧日益精深,筆法日益老練,境界也不斷升華。雖然他們收到當時社會崇尚仿古的影響,不能成為現實主義畫家,但他們接受並發展了古代繪畫技巧的實踐是成功的,並成為一代山水畫的領袖,影響了近百年的山水畫。「四王意識」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成就和地位。

從董其昌到清初「四王」,他們將筆墨作為一個獨立的審美要素提煉出來,並在傳統的規範中發現了不同語言之間細微而又豐富的差別,從形式語言的高度認識了中國畫的精華所在,代表了中國畫家在思想認識上的一個飛躍。但同時其追求形式主義的弊端也暴露了出來,千篇一律的山水圖式,「仿某某」的比比皆是,都預示著摹古派創造力的泯滅和形式發展的停滯。 「四王」在藝術傳統的繼承上,有僵化的風氣,作品創新意識不強,給人畫面樣式重複的感覺,這自然與清代皇族和封建的觀念保守傾向合拍。

- END -

圖文來源簽約作家或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喜歡請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在下面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耘廬 的精彩文章:

豐子愷: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那些獲得中國書法最高獎「終身成就獎」的書法家及其作品!
茅盾的小楷手稿,香艷!
他的篆書,寫得生動潑辣!
一組很有意思的小漫畫!

TAG:耘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