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詳談道教宗派(四)

詳談道教宗派(四)

記得之前有說過四派法壇,也就是茅山三茅真君派上清法壇,閣皂山葛仙翁派靈寶法壇,西山許旌陽派凈明法壇,龍虎山天師道正一法壇【天源閣】詳談道教宗派(二)。而在這四派法壇中又以上清派為高,所以,在介紹符籙派時,就先按這個四派法壇的高低順序來說。

上清派:是尊奉上清經系的道派,由東晉天師道士楊羲、許謐、許翙創建。

晉哀帝興寧年間,楊羲扶乩降筆,稱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降世,授其《上清真經》三十一卷,並命楊羲以隸書抄錄,傳護軍長史句容許謐及其子許翙,二許又傳抄上清經,並修行上清經法得道成仙。

東晉末期,王靈期至許翙之子許黃民處求得《上清經》,加以增刪潤色,作上清經法至五十餘卷。江東道士慕上清經法豐博,爭相傳抄,形成了傳授修習上清經法的上清派。

上清派以晉代女道士魏華存(南嶽魏夫人)為第一代宗師,楊羲為第二代宗師,第三代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師依經法傳授次序分別為:許謐、許翙、馬郎、馬罕、陸靜修、孫游岳、陶弘景。

至陶弘景時,以常局茅山傳授上清經法,開創了後世的茅山宗,上清派遂為茅山宗所承襲。

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太上老君為最高神靈,以存思為其派最具特色的修鍊方法。認為通過存思,天地之神可以進入人體,人體之神與天地之神炁混融,即可長生不死,飛登上清。

上清派的存思、服氣、咽津、念咒、佩符等修持方法,對後世道教齋醮儀式影響甚大。第七代宗師陸靜修的《三洞經書目錄》著錄上清經一百八十六卷,至今有一百二十七卷流傳於世,其代表性經典是《上清大洞真經》(之前在講道藏時有說過【天源閣】簡談道藏)和《黃庭經》。

茅山宗:以茅山為祖庭形成的道派,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茅山宗的開創者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師陶弘景。

南齊永明年間,陶弘景歸隱茅山,自號華陽隱居。他繼承了楊羲、許謐、許翙所傳的上清經,悉心搜求散失的楊、許手書上清經訣真跡,編纂了《真誥》、《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餘卷道經。經其數十年的經營,上清派的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茅山成為上清派的活動中心,故此後上清派即被稱作「茅山派(宗)」。

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影響日益擴大,到唐宋時,走向興盛。其中,唐代最顯要的道士多是出自茅山,如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茅山高道,都極受唐宗室尊崇,時有茅山為天下道學所宗之譽。宋代時,茅山宗師多得皇室所賜「先生」稱號,至劉混康任嗣法宗師時到達鼎盛。

劉混康因治癒宋哲宗皇后孟氏之心疾,深得哲宗尊崇,曾敕命將劉混康所居的茅山潛神庵擴建為元符觀。到宋徽宗時,又敕命擴建為元符萬寧宮,並賜劉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劍,又親書《度人經》、《清靜經》、《六甲神符》賜之。時茅山已形成三宮五觀的格局,「三茅崇奉之嚴,未有盛於斯時也」。

茅山宗從齊梁至北宋,鼎盛了數百年,一度成為道教主流。南宋以後,逐漸衰微,但任傳承不絕,時有高道名於當世。元代,名道士杜道堅覲見元世祖,奉璽書提點道教,住持杭州宗陽宮。其後又有高道張雨,享譽元後期。

到元成宗時,龍虎山正一派天師道張天師為與後起之內丹派抗衡,統領三山符籙,茅山上清宗壇從此歸屬正一道。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師四十五代,第一代魏華存稱太師,第二代楊羲稱玄師,第三代許謐稱真師,第四代許翙至四十五代皆稱宗師。

茅山宗傳承以楊、許上清經籙為憑,劉混康得御賜印、劍後,傳承信物增加了印、劍。茅山宗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編撰了人神並列的上清神譜《真靈位業圖》。雖主修習上清經,也兼習靈寶經、三皇經及天師道經戒法籙。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為主,倡行諸術合修,結合導引、服餌、外丹和氣功養生,以得長生之道。

自古茅山道士亦正亦邪,就連東南亞的降頭術也是起源自茅山邪術。茅山符籙是三山符籙一宗,尤其壓勝之術為符籙派翹楚,故自古深得皇室宗親尊崇。後茅山術盛行南方,其御鬼之術尤為突出,故又有南茅一說,當今所傳很多邪術也多與茅山有關。

茅山與龍虎、閣皂鼎立為符籙三宗,雖後期併入正一道,但也有不少小宗單獨傳承,直至現代。

樓觀道:亦稱樓觀派,相傳由周康王大夫關令尹喜所創,歷秦、漢傳承不絕。此說出自《樓觀本起傳》,因其為樓觀派所著,故可信度不高。不過就現存資料來看,魏晉時就已經有道士住樓觀,但是在南北朝以前,樓觀派道士一直很少,對社會影響也不大。

自北魏太武帝時,樓觀派開始形成為一個道派。始光初,尹通事馬儉於樓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三十有載:「太武好道,欽聞其名,常遣使致香燭,俾之建齋行道。自是四方請謁不絕」。其後,又有道士牛文候、尹法興等人加入,道士增至四十餘人。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道士王道義又從姑射山將弟子六、七人來樓觀,大修觀宇,又「令門人購集經書達萬餘卷」置樓觀。西魏文帝時,又恩遇樓觀道士陳寶熾,召入延英殿問道,又召其弟子李順興至都,試以法術。

樓觀派的鼎盛時期,實在周、隋及唐初。北周武帝廢佛、道後,仍選王延與嚴達等十名樓觀道士入通道觀習道。隋文帝開皇初年,嚴達又重修樓觀宮宇,度道士120人,樓觀道的規模再一次擴大。至唐代,因皇室認太上老君李耳為其始祖,樓觀道士岐暉在李淵起兵時,又贊助過李淵,李淵稱帝後,對樓觀特別青睞。武德初,敕命修樓觀宮宇,並賜田十頃以充基業。又令改樓觀為宗聖觀,以岐暉為觀主。高宗時,以尹文操為昊天觀主兼知宗聖觀事。安史之亂前,樓觀道因王室支持,一直比較興盛。安史之亂後,逐漸衰落。

樓觀道尊尹喜為祖師,認為老子出關時,其請老子寫下《道德經》,並拜老子為師,後隨老子西去化胡,成為老子化胡的得力助手。尹喜的形象也在南北朝激烈的佛道鬥爭中,被道士們塑造成十分顯赫的化胡人物。樓觀道士將所尊祖師塑造成如此形象,表明該派是堅持老子化胡說最力、反佛思想最濃的一個道派。

樓觀派以《道德經》為主修經典,《老子化胡經》、《老子西升經》、《老子開天經》和《妙真經》等也備受重視。樓觀道士的修鍊方術,與其他道派不同,不限一、二種特別方術,而是雜采眾家,符籙、丹鼎樣樣皆習。行氣、導引、斷谷、服餌、吞符也在其修鍊之中,但是以服食丹砂、丹藥最為普遍。從歷代樓觀派書籍及後世佚文可見,樓觀道士又多傳習上清派經典,故後世又將樓觀道歸為上清派分支之一。

高玄派:高玄派祖述葛玄,以修習老子《道德經》為主。尊奉老子和無上真人尹喜,同時還修習《想爾注》、《老子內解》、《老子節解》等經文。取得法師職位者,授予高玄派道德紫虛大篆。此派有自己特定的經戒和傳承威儀,唐後融入上清道法中。

北帝派:上清派支派,屬符籙派分支。唐代道士鄧紫陽,誦天蓬咒,感北帝授劍法,見唐玄宗,開北帝派。鄧紫陽傳其子鄧德成,後有鄧延康、黃洞元、瞿童、何元通傳其術。北帝派傳《北帝經》及北帝豁落七元符,行辟邪禳禍之事。

天台派:上清派支派,唐時上清派以茅山為本山,司馬承禎又開天台山道派和衡山道派。司馬承禎居天台山,與陳子昂、李白、孟浩然、宋之問、王維、賀知章等交遊,道功甚高,傳薛季昌,薛傳田虛應,田傳馮惟良、徐靈府、陳寡言等。天台派和衡山派皆是唐代傳上清經符籙的道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源閣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天源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