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其實一碰即爛,這就是「草莓族」
關於「草莓族」,百度給出的定義是這樣的:草莓族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卻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爛,不善於團隊合作,主動性及積極性均較上一代差。開始投入職場的「草莓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工作時往往沒什麼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較高的薪水,就會見異思遷。
「草莓族」的出現是種必然。經濟的發展加之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催生出「草莓族」並不奇怪。但百度如此定義實在有些牽強,頗有以偏概全的味道。如今許多「80後」甚至「90後」開始走上社會,縱然有「草莓族」存在,但不乏在創業路上肩負眾多壓力歷經風雨,卻自強不息最終取得成功的人,亦不乏認真踏實,團結合作,積極主動向成功的頂峰攀登的團體。那麼對於90後一代人的定義反而顯得狹隘。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當今社會越來越追求個性的張揚,年輕一代在眾多文化的衝擊下,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個性,而物質更是提供了條件,於是光鮮的年輕一代就此產生,一如草莓光鮮的外表。然而,外表的光鮮並不一定代表了內心的脆弱,比如王思聰,身為曾經的中國首富王健林之子,他完全可以坐享足夠他享用一生的財富,但是,他卻選擇了自己創業這條路,憑藉年輕人特有的衝勁追逐自己的夢想,創業路上困難重重,縱有父親的幫助,王思聰性格中的直爽總會帶來諸多麻煩,但他從未退縮,敢沖敢闖,做出一番事業。由此看來,外表光鮮的年輕一代亦不全為「草莓族」,關於90後一代的定義愈發令人生疑。
「草莓族」真的一無是處么?答案是否定的,「草莓族」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往往能爆發出驚人能量,高效高質量地完成工作。給人造成這一印象的來源便是媒體,當今社會的浮躁風氣不自覺中影響到媒體,就如之前對「富二代」的討論,眾多負面新聞見諸於報,而關於正能量的報道卻難得一見,還記得看過這樣一篇報道,一中國留學生開跑車馳騁在美國高速公路上,遇車禍身亡,中國媒體將重點放在「富二代」這一詞上,進行猜測,說其超速駕駛,並加以譴責,而美媒最後證實,其並未超速,一切都遵規守紀,車禍的發生實屬意外。
不可否認,「草莓族」的確存在許多不足,但如此輕率地定義90後和「草莓族」的做法實在值得反思。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浮華難以避免,但我們可以慢下腳步反思,反思自我是否不堪重壓,反思關於「草莓族」的看法,反思關於信息的判斷能力。所以,無論是否是「草莓族」,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認真反思……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貴州的與眾不同,充滿靈氣,撲朔迷離
※洗腳水中加那麼一樣東西,疾病濕寒都統統趕走
※厲害了!男主播直播節目中挑逗毒蛇,被咬不幸身亡
※騎行寶島台灣,台灣的美食早就有所耳聞
※湖北仙桃一絕,沔陽三蒸集「色、香、味、養」於一身
TAG:局外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