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糖尿病「偏愛」這幾類人,你中槍了嗎?

糖尿病「偏愛」這幾類人,你中槍了嗎?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容易生病,有些人不容易生病,當然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對於糖尿病,得病的概率是不相同的,我們來看看糖尿病究竟「偏愛」哪些人?

超重、肥胖者要減肥

肥胖者得上糖尿病多數情況是出現了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為胰島素的工作效率降低,也就是說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的作用發生了抵抗。處於這個階段的患者,血胰島素介導下肌肉和脂肪組織攝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同時肝臟葡萄糖生成增加;為了克服這種情況,胰島素分泌代償性增高,才能使血糖維持在正常的基礎水平,即形成臨床上所說的高胰島素血症;當胰島素代償不能抵消抵抗時,血糖升高,就會發展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因此,當身體體質質數(BMI)≥24千克/米2者要減重,來預防糖尿病。

對於疾病,真正可怕的是隱形「殺手」,它會在無聲無息間慢慢摧毀人體健康,如中心性肥胖。這類人有可能體重正常,但是體脂在腹腔內積聚,形成比較明顯的大肚子。腹型肥胖和胰島素抵抗有著密切的關聯,我國以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作為腹型肥胖的切點,因此,體重超標者要減重,腰圍超標者要瘦腰。

吸煙、酗酒者

「吸煙有害健康」、「小飲怡情,大飲傷身」,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

吸煙對糖尿病影響大 長期吸煙可以引起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症。煙草中的尼古丁可直接損害胰島β細胞和胰島素受體敏感性,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發生。不僅如此,吸煙還會使糖尿病病情加重,煙草釋放的一氧化碳能夠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尼古丁能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最終導致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煙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加重組織缺血、缺氧。吸煙還會加重血脂異常,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易於形成血栓,影響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導致組織缺血、缺氧,例如吸煙會增加糖尿病足病發生率。

二手煙的危害不容忽視

不僅吸煙是2型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被動吸煙同樣會影響血糖,有研究表明,被動吸煙同樣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發生。被動吸煙不僅會影響血糖,同樣會影響血脂代謝以及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發展,因此,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議大家都積極主動戒煙。

酗酒與糖尿病

糖尿病不僅可以「吸」出來,也可以「喝」出來!有研究發現,酒精攝入與糖尿病風險之間存在「U」字型相關關係。適量飲酒可以降低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但過量飲酒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生危險,可能與重度飲酒導致肥胖特別是腹部脂肪堆積有關。

熬夜者

雖然熬夜並不像肥胖、吸煙等為糖尿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但是熬夜對身體的危害也是相當大的,大家都要引起重視。熬夜會讓人長期處於應激狀態而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交感神經可直接抑制胰島素分泌;人體的升糖激素水平也會升高,如腎上腺素等,從而使血糖升高;美國一項研究發現,人體生理反應的節奏跟晝夜交替一致,一旦這個節奏被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抗病能力就會降低,免疫力降低相當於人體健康的「防護門」被打開,疾病就趁虛而入。要想預防糖尿病,盡量少熬夜,每日保證充足睡眠。

不愛運動的人

《中國糖尿病運動治療指南(2012)》明確指出,2型糖尿病被認為是一種缺少運動(身體惰性)的疾病,超過80%的2型糖尿病與肥胖及身體惰性有關,而通過運動干預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發病率,因此缺少運動本身就是糖尿病的發病因素之一。

缺少運動與糖尿病發病關係是肯定的。不論是行走還是劇烈運動均能降低糖尿病發病的危險,並且運動強度越大,發生糖尿病的相對危險性就越低。每周一次的快走或騎車運動即能顯著改善空腹血糖水平的控制和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如果每天都進行規律的體育運動,糖尿病發病的相對危險性下降15%~60%。我國的一項大型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不論是業餘時間的休閑運動,還是規律的日常運動均能顯著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由此可以看出,加強運動有助預防糖尿病,不運動則會增加糖尿病發生風險。

情緒易波動的人

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由此看以看出,不良情緒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有研究已經證實,情緒易波動的人,更容易出現糖尿病。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情緒時,交感神經興奮,會直接抑制胰島素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會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間接地抑制了胰島素分泌。如果這種不良情緒長期存在,則可能引起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進而導致糖尿病。如情緒抑鬱、煩躁、緊張、憤怒、驚恐、惆悵等,都可影響血糖。

其實糖尿病同樣會引起患者情緒波動,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影響糖友的情緒,使糖友對治療失去信心,易產生不配合治療的想法,從而更加影響血糖控制,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不利於糖尿病的治療。血糖控制不佳者,應爭取醫生的幫助,分析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找出解決方法。只有血糖控制改善,精神狀態才會得以改善。

壓力增加也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壓力是我們面對威脅時產生的一種本能性的適應性反應,壓力反應可以幫助我們適應多種物理性狀況,比如精神創傷。2型糖尿病是一種機體全身性失衡引發的疾病,一般情況下機體會處於一種自我平衡的狀態,而當這種自我平衡狀態被打破或免疫系統及激素等被改變,機體就將不再適應當前這種非平衡狀態,隨之就會引發疾病。研究顯示,人體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下,機體中周期性的壓力會誘發胰島素抵抗的產生、腹部脂肪堆積,從而引起糖尿病。所以,為了預防糖尿病,大家要學會釋放壓力。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

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也就是說,糖尿病患者的親屬為糖尿病高危人群,比一般人得糖尿病的風險高。作為糖尿病高危人群,我們無法改變父母遺傳給我們的糖尿病易感體質,但是可以通過生活方式延緩或者預防糖尿病發生。高糖、高熱量飲食攝入和體力活動減少以致超重和肥胖,這是易患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級親屬一定要積極避免這些不良習慣,保持適宜體重,將糖尿病拒之門外。

高血壓患者

引起原發性高血壓的原因至今不明,一般認為與遺傳、口味過重、缺乏運動、肥胖、謹慎、緊張、壓力大、吸煙、酗酒及年齡的增加等有關。這時我們會發現,高血壓的致病因素與糖尿病的致病因素相似,也就是說,這些致病因素不僅會讓您得上高血壓,很有可能也會得上糖尿病,所以高血壓患者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診斷並不及時,待發現高血壓時已經患病很久了,已經造成臟器病變,高血壓因此被稱為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患者往往容易忽略,還有一些患者明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也不進行治療,但是高血壓對身體的威脅很大,如果高血壓沒有得到治療,3~5年就可出現部分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因此建議大家最好在家準備一台血壓計,能夠做到定期監測血壓。

血脂異常者

脂質在肝臟沉積造成脂肪肝、肝功能異常、肝臟胰島素抵抗;脂質在血管沉積,加重動脈硬化,從而增加大血管疾病的風險;脂質在胰腺沉積會加重胰島細胞凋亡、加重胰島素抵抗、增加胰腺炎的風險;在心肌沉積導致心肌功能下降;脂質在肌肉沉積導致脂肪化,使肌肉利用糖能力下降等。由此可以看出,血脂異常者同樣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使糖尿病的發生率增加。

血脂異常者積極控制血脂水平就相當於預防糖尿病,要做到低脂飲食,加強體育運動,必要的時候還需服用調脂葯。

年齡超過45歲者要儘快查血糖

年輕時不愛惜身體 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年輕身體好,不愛惜身體,養成了各種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熬夜等各種透支健康的行為,等到中年時期,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很多疾病就很容易找上門,如糖尿病。

中年人承擔的壓力大 人到中年,很多上班族的事業正處於高峰期,這就預示著工作的高壓力,再加上運動量減少、飲食不合理等因素,很容易導致血糖異常。

因此建議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應儘快到醫院檢查血糖,如果發現血糖異常,要及時治療;如果發現血糖異常,哪怕還沒有發展為糖尿病,也不要掉以輕心,對於糖尿病前期,如果放任不管,很容易發展為糖尿病,如果能夠加強身體管理(如合理飲食、加強體育鍛煉、不熬夜、不吸煙酗酒等),血糖很有可能恢復正常,將糖尿病拒之門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墨西哥洞穴盲眼魚啟發治療糖尿病新思路
糖尿病不可忽視的併發症:胃輕癱
夫妻雙雙得了糖尿病,5個方法,40天後成功降血糖!人人都能做到
全球最胖女因併發症逝世,肥胖再次給糖尿病患者敲響了警鐘!
這種水果,可解酒、治療糖尿病,100一斤,吃過的都是土豪!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