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總有一代人要背井離鄉……

總有一代人要背井離鄉……




摘自新書《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




01




我和建哥的小學,是在一所希望小學裡上的。




二年級的時候,縣裡要組織各小學進行合唱比賽,我和建哥都參加了學校臨時成立的合唱隊。




但因為窮,請不起專門的老師,所以只能放學後自己練。學生們根本不會唱歌,那種旋律複雜的歌曲練都練不來。最後選了一個很多山裡小孩兒都會的民歌童謠,勉強唱整齊了。



到了比賽那天,每個人

要穿黑褲子

、白襯衣、白膠鞋。許多人都是去別人家借或者穿父母的,長的長、短的短。




膠鞋也買不起新的,回家洗了又洗還是沒辦法洗白,只能互相用粉筆在發黃的地方一層一層地塗,一路走一路掉灰。




比賽的地點是縣裡的禮堂,那是我們第一次去那麼高級的地方。在我們唱之前,我和建哥因為緊張,一起去上廁所,在門口正好碰到幾個縣裡城關小學的學生,年齡跟我們差不多,但個頭比我們高出一大截。




他們也是來參加比賽的,穿著嶄新的黑西褲白襯衣、擦得發亮的黑皮鞋,還系了漂亮的領結。



看到我們的樣子,他們眼裡露出明顯的鄙夷和瞧不起,使勁把我們往外推,不讓我們上廁所。




我和建哥稍微反抗了一下,就被他們推在地上,塗了粉筆灰的白膠鞋也被踩黑了。




我們不敢哭,也沒有告訴老師,就那麼忍著淚憋著一口氣唱完了整首歌。




02




後來,我和建哥一起考上了縣裡的初中,又一起考入了重點高中。




那段求學的日子,

除了學習成績,我們一無所有

。因為貧窮和老實,曾很多次被縣裡的孩子欺負甚至敲詐。



那些當年欺負過我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有的是縣裡的領導,有的是當地沙廠的老闆,有的開著公司,有的炒著房地產……我很想告訴你們,這些孩子因為不學無術所以長大後一事無成,最後坐吃山空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




但那只是童話,現實卻是他們在縣城裡過著遠比很多人要輕鬆舒適的生活。有關係的,進了政府部門,有錢的,做起了生意,或者子承父業開起了公司,他們早早地買了房買了車,娶了漂亮媳婦兒。




說真的,人們很多時候都低估了這種三四線城市裡的人情關係與父輩資源的威力。






  • 在越小的地方,這兩者越容易聯手,可以輕易地堵死你憑藉個人能力超越他們的機會。




我毫不懷疑,如果當年我和建哥沒有考上大學,或者畢業後回去,很可能今天也就是在他們手下做事或打工,為了每個月兩三千塊的收入,拼盡全力。



03




幸運的是,我和建哥考上了大學,進了大城市,見到了更大的世界。




雖然建哥高考考得並不好,最後只能去了天津一所三本院校。畢業後從很基礎的工作開始干起,一年的工資還不夠回家一次的花費。但現在他也已經是一個房地產公司的小領導,一個月的收入可以在天津買一平方米房子了。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們終於在大城市裡站穩腳跟。




現在可以說,我們一點也不比那些小縣城裡的公子少爺們過得差,那些兒時的貧窮和屈辱,就像是上輩子的回憶那樣遙遠。




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將毫無疑問成為城裡的孩子。我一定會教育他:不要去瞧不起或者欺負那些農村來的孩子,因為你每天習以為常的東西,在他們那裡可能就只在幻想里出現過。




這些年,生活教會了我很多道理,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




窮就要承認,沒錢就要努力去掙,這沒什麼好丟臉的。

在自己還很年輕、家裡還很缺錢的時候,找個小地方,養養花草,看看書,旅旅遊,唱唱歌,告訴自己:我在過一種詩意的生活。或許,很可能是你還沒有見識到這個社會殘忍的真相,更可能,你以為生活巨大的不幸絕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我曾經也這麼認為。



04




父親重病的第三年,是我最艱難的時候。我在這座城市裡舉目無親,沒有誰可以依靠,每天都在苦苦掙扎。有天夜裡,在醫院陪著父親做完手術,然後坐車回單位,在一個公交車站換乘,看著面前燈火輝煌的百米高樓和人來人往的街頭,清冷的夜色里,我蹲在地上哭成了一個傻子。我那時候不明白,自己為什麼一定要過這麼艱辛的生活。




現在我明白了:

因為,你沒有選擇。



說實話,北京的生活真的很難。我也並不是雞湯販賣者,沒有什麼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成功學」經驗。我有的只是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往前走,一點一點地積累。




我想起來,小學二年級時,我和建哥曾參加過的那次歌唱比賽。




我們沒有鋼琴伴奏,沒有好看的西裝褲和白襯衣,白膠鞋被踩滿腳印,唱的歌沒有複雜的和聲,甚至都沒有什麼旋律。那只是一首很土的兒歌,但我們卻唱得很認真。最後的結果是,我們拿了第一名。




從那時起,我就相信,

只要給我們站上舞台的機會,我們並不比任何人差。




大城市,就是這個舞台。




05




就在父親去世後,我再次面臨同樣的抉擇:留在北京還是回老家?




那時的我租住在北京的一個小單間里,只留下年逾六旬的母親一個人住在山裡的老家。




每次打電話回去,母親都告訴我她很好,讓我好好工作。




但每當我想到,母親要一個人在冷冷清清的家裡自己做飯、自己吃飯、自己干農活、自己和自己聊天……就覺得非常難過。




出來這麼多年,第一次,我真的動了回老家的念頭。




瞞著母親,我報考了老家的公務員;同時,我還在網上接連投了好多老家的單位,其中有一家,是在離老家僅僅幾公里的鎮上,一個不大的工廠。他們領導跟我電話聊了幾次,基本確定要我了。




工資雖然不高,但我回去工作,就可以每天都住在家裡,陪著母親吃早飯、晚飯,甚至中午騎個電瓶車也能回家吃午飯,周末還可以和母親一起乾乾農活,去趕個早集……




在下決心回去之前,我猶豫了很久,自己做了一個假設:如果我真的回去了會怎樣?




那我就能陪著母親住在家裡的老房子里,過著輕鬆簡單的生活,我可能還會在老家附近找個家境差不多的老婆,然後生個小孩,孩子在鎮上上小學,如果他成績不錯,還可以考到縣裡去讀中學,然後再參加高考,然後再到省外讀大學,然後……




好熟悉的場景,一如我現在。




是的,我自己就是這麼一路走出來的,從山裡走到縣城,從縣城走到大城市。如果我選擇回老家,我的後代將會繼續複製我曾走過的這條路。




更重要的是,因為老家的收入不高,一旦我回老家後母親身體出現什麼狀況,我將不可能像在北京工作時那樣,輕輕鬆鬆地將她接到北京來就醫。




所以,

我最終選擇留在了北京,並且,更努力地奮鬥著。




又過了幾年,我終於定居在北京,成了家。然後,將母親接到了這裡,每天晚上,我和愛人陪著母親一起吃晚飯,周末,陪著母親去逛公園。




而我那幾乎從未離開過農村老家的母親,則第一次坐了飛機,第一次出省到了北京,第一次吃上了烤鴨,第一次進了電影院,第一次去國家大劇院聽了交響樂……




06




去年過年前,我陪著母親去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走了走,爬到仰山上,給母親照了一張照片。母親已經六十多了,這兩年卻越活越年輕,本來白掉的頭髮竟然慢慢變黑了,還學會了很多城裡年輕人的姿勢,比如剪刀手。




對母親而言,大城市裡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一切又都是那麼美好。有一天晚上,我和母親坐在家裡看電視,屋外寒風凜冽,屋內溫暖如春,母親突然很感慨地說:我真是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啊……你爸要是還在,該有多高興啊……




我的眼裡瞬間充滿淚水。




在那一刻,我覺得,我在這城市裡所有的拼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世間道路千萬條,沒有哪條路是唯一的一條。許多時候,大城市或者小城市也不過就是圍城,真正應該選擇的,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適合自己的。




說到底,在哪裡生活都一樣有苦有樂,有遺憾,也有抱怨。




如果你和我一樣出身農村,身上背著很重的負擔,同時又希望能有所作為,那你可以嘗試在大城市裡闖一闖、拼一拼。




這其中當然會有很多的痛苦,包括現在,我也只是奮鬥路上的普通一員,工作、房貸、生活……每一樣都如重擔一樣壓在身上。




我的老家在西部,是一個悠閑、家居的地方,在那裡生活壓力當然會小很多,我又何嘗不知道我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我又何嘗不想時不時地回趟老家?






  • 但總要有一代人背井離鄉,從農村到城市去,為自己,也為家人;因為現實,也因為夢想。




所以,我選擇繼續留在這裡。




*作者:李栩然,善於用真誠的文字和獨特的角度,解答個人成長、職場打拚、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困惑。


知乎賬號:李栩然。

微信公眾號:栩先生。


新書《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已上市,火熱銷售中。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嚴歌苓 她用自己寫的故事顛覆了女性小說千百年來的套路
書齋與香爐
這畫好仙氣啊!
再不出門寫生,2017年就過完了!
16歲出道成「香港第一鬼後」,為TVB效力34年獲「最佳綠葉獎」,66歲封最老影后,被人辱罵半輩子的她,如今83歲活出最美的姿態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