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

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

古語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余則以為不然。民心易變,有利於己則擁之,不利於己則反之,昨日以之為是,今朝則以之為非 ,此人之常情也。故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不得民心者未必不得天下。余今舉一例,諸位觀之。

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受遺照而立,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建文皇帝繼位伊始,除前朝之峻法,寬省以御民;罷先代之苛政,減賦以養民。以文治國,仁孝佈於海內;偃武息爭,德政施於百姓。

如此尊法重禮,勤政愛民之君,可謂官民共戴。若依「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語,其國應長治久安,其位應穩如泰山,而實則不然。

建文削藩,燕賊叛亂,夫燕賊因一人之尊榮,陷萬民於戰火,百姓深恨之。然燕賊之軍,猶如脫韁駿馬,屢獲大勝;朝廷王師,卻似喪家弱犬,接連敗績。

金川城破,燕賊入京,建文皇帝,長嘆一聲,闔宮自焚,身殉社稷。朝廷大臣有不附逆燕賊者,盡被屠戮,更有一代文宗方孝孺,誅十族之慘禍,鄉野小民亦有聞帝殉國而投水自溺者,此亦可見建文皇帝得人心之深也。建文皇帝得民心若此,因何身死國滅?

普羅大眾是明是非的,是自私的,是渺小的,對歷史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他們是大歷史的旁觀者,亦即沉默的大多數。因此,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