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偽基站冒充銀行發簡訊,用戶進「官網」一點「蒸發」4000元

偽基站冒充銀行發簡訊,用戶進「官網」一點「蒸發」4000元

利用偽基站,發布「955」號碼的虛假銀行簡訊,然後再通過偽造的銀行官網誘導當事人一步步地填寫個人信息,隨後將當事人餘額成功轉出……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今日了解到,海淀警方破獲一個利用偽基站實施電信詐騙的3人團伙。抓捕現場起獲發布儀器、銀行卡及數萬元現金,警方現查明,該團伙作案案件數百餘起,涉及金額上百萬元,目前,3名嫌疑人已經被刑事拘留。

全文1978字,閱讀約需4分鐘。

在抓捕現場,警方起獲數萬元現金。 海淀警方供圖

收到銀行簡訊登錄官網錢款被騙走

2017年7月中旬,孟先生上班期間收到一條簡訊,「尊敬用戶您好:您的工行賬戶因未分類核實個人信息已被凍結,請登錄http//:95588.bjni.pw按提示核實解凍【工商銀行】」。

信息的發送號碼顯示為「95588」,「我當時也疏忽了,也沒有打電話核實。」孟先生介紹,自己根據信息提示,點擊登錄網站,顯示的界面看起來仍是工商銀行官網。

「我那張卡是用來還房貸的,擔心凍結還款會受影響。」孟先生稱,網站提示要填寫身份證號、卡號、密碼等信息,自己一一填寫後,手機再次收到工商銀行的信息,提醒自己已經支出4166元。

「這是我卡里的全部餘額。」孟先生稱,轉賬後自己前往工商銀行前台,列印「電子銀行回執」,類型顯示卻是「網上購物」,他這才意識到自己受騙,前往海淀分局報警。

2016年以來,全國連續發生眾多利用偽基站冒充95588、95533、95555等銀行客服群發詐騙簡訊,竊取銀行卡信息以盜取他人銀行賬戶資金的詐騙案件。

360公司互聯網安全報告顯示,2015年,360互聯網安全中心攔截到的所有身份冒充類詐騙簡訊中,冒充銀行的簡訊佔比58.1%。利用偽基站冒充銀行發送詐騙簡訊已成為騙子常用手段。

在抓捕現場,嫌疑人用來發送簡訊的手機以及組裝的電子設備。 海淀警方供圖

三人團伙假冒銀行簡訊與官網實施詐騙

據海淀分局民警介紹,今年6月份,陸續接到群眾舉報,在四季青橋附近多次接到冒充工商銀行的詐騙簡訊。

根據偽基站信號源發出的位置,一輛黑色轎車進入偵查員的視線。為溯根求源,將涉嫌電信詐騙的團伙成員一網打盡,偵查員並沒有對轎車內的嫌疑人實施抓捕,而是針對該車進行了全面布控,抽調了刑偵、法制、網安等部門的精幹力量成立了專案組,代號「巨蟹」。

通過一系列調查工作,偵查員很快鎖定了其中一名駕車發送詐騙簡訊的嫌疑人吳某。隨後,專案組圍繞吳某進一步開展調查。很快,另外兩名嫌疑人王某和王某某進入了偵查員的視線。

偵查員逐漸摸清這個團伙的脈絡,嫌疑人吳某和王某受雇於王某某,開車利用偽基站在市內發布詐騙信息,接到信息的事主只要點開了簡訊上的鏈接,便進入了釣魚網站,一旦按照網站的提示,輸入銀行卡相關信息,事主銀行卡的錢就會被轉走。

在鎖定了嫌疑人信息及固定了相關證據後,專案組決定實施抓捕工作。9月7日晚間,警方將三人抓獲。

作案數百餘起涉及金額上百萬元

經訊問,嫌疑人王某與吳某交代稱,兩人從2017年1月起,先後以每天1000元的價格受雇於王某某。

按照王某某的要求,兩人開車在北京各區利用偽基站發詐騙簡訊,內容以升級銀行卡信息為主,並在簡訊內提供了釣魚網站的鏈接,一旦事主按照「釣魚網站」上的提示進行操作,遠程操作的王某某就可以獲取事主的銀行卡賬號和密碼,隨後將事主賬上的錢轉走,由於手機支付每日轉賬上限為5000元,故王某某實施的詐騙中,最多一筆轉走4999元。

每騙成一起,王某和吳某便能從王某某處獲得提成。抓捕當天,偵查員在王某某家中,當場起獲數張用來轉賬的銀行卡和前不久取出來的現金數萬元,在王某、吳某家中起獲了偽基站及作案車輛。經工作,警方已核實案件數百餘起,涉及金額上百萬元。

目前,嫌疑人王某某、吳某、王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海淀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巨蟹」專案圓滿收網。

今日(9月28日)下午,探員在海淀分局看到用於發送詐騙簡訊的設備,外觀是一台普通黑色電腦,「但實際上是嫌疑人網購零件,自己組裝的偽基站,平日作案時,只需要把設備打開放在車上,一人駕駛,就可以覆蓋方圓500米左右的手機,屏蔽原本的信號,發送提前編輯好的詐騙簡訊。」偵查員介紹說。

此外,由於詐騙簡訊中的網站會經常遭遇舉報,偵查員說「嫌疑人會一次購買上百個域名,每隔一兩天就會更換一次,除兩人開車在外,主犯王某某在家中後台監控轉賬:看到受害人的銀行卡信息後,再通過購物消費掉,一般單筆在5000元以下,或者利用ATM機分批提現」。

重案追訪

通過偽造信息詐騙 銀行不擔責

偽造銀行簡訊與官網實施詐騙的事件屢有發生,銀行內部的工作人員對探員表示,他們也會遇到客戶有關查詢的轉賬升級等問題的諮詢,對於利用銀行號碼與官網的詐騙信息,銀行方面無法攔截,只能幫助客戶核實信息真偽,並且提醒客戶不要貿然轉賬。

對於銀行對此是否負有責任的問題,有律師認為,不法分子並非通過銀行系統或服務的漏洞進行詐騙,只是偽造銀行信息騙取當事人的財產,且銀行盡到了相應的提醒義務,因此,從民事角度看,銀行不具有過錯,不用擔責。

在此,警方提示廣大公眾,如果您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接到過類似的簡訊並遭受過此類詐騙,請及時與海淀刑偵支隊聯繫。

新京報記者 左燕燕

編輯 王巍

校對 陸愛英

本文為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以下為推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案組37號 的精彩文章:

百名紅軍傷員被投井,83年後遺骸打撈重見天日
明朝的奇葩皇帝朱厚照為什麼推崇伊斯蘭教?
網路組隊、暗語溝通……「內訌」引發5盜墓團伙被「端」
創紀錄:遼寧黑老大袁誠家獲6.79億元國家賠償
榆林產婦墜亡,家屬醫院各執一詞:「是誰拒絕剖宮產」?

TAG:重案組3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