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十二歲孩子跳樓自殺,逼死孩子的真正原因發人深省

十二歲孩子跳樓自殺,逼死孩子的真正原因發人深省

近年來孩子不堪學習壓力跳樓這樣極端的案例不在少數,面對社會學校已有的壓力,家長該如何給本就脆弱敏感的孩子構築一個溫暖放鬆的氛圍?

作者:王薇

十二歲孩子跳樓自殺,逼死孩子的真正原因發人深省


無論家長對孩子有多少期望與要求,歸根結底都是希望孩子生活的幸福。如果忘記了這個初心,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批評孩子、指責孩子,就可能導致難以想像的悲劇發生。近期又一個孩子跳樓自殺,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前段時間天津一個十二歲孩子跳樓自殺,因為不堪學業負擔太重,因為懼怕別人嘲笑,因為看不到希望,他選擇清晨四點縱身跳下。其實孩子唯一的希望就是安靜的睡會兒,可是每天睜開眼就是面對寫不完的作業和背不完的課本,於是他所能想到的解決方案就是死亡。留下了一份字字冷靜句句絕望的遺書,全篇流露的都是一種全然放棄掙扎與求救的絕望。

表面看上去學業壓力大,作業太多是導致這個孩子自殺的直接原因,可是細細品讀,卻發現孩子文字中充滿了疲憊感與挫折感。孩子輕率放棄生命的行為固然有些幼稚可悲,可更讓人痛心的是家人沒有覺察到孩子的身心變化,因此錯過了可能干預的機會。

一般來講自殺的人屬於習得性無助到極點。而所謂習得性無助就是他永遠找不到支持體系,也沒有任何可利用的資源。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發現無論如何努力都以失敗告終,他就會覺得自己控制不了整個局面,精神支柱就會瓦解,鬥志也會隨之喪失。

十二歲孩子跳樓自殺,逼死孩子的真正原因發人深省

「習得性無助」形成是一個漫長過程,孩子或許曾向家人抱怨過作業太多、學習太累、情緒太壓抑,可這樣那樣的求助信號或被批評被嘲笑,或被忽略被打壓……日復一日的失望,他唯一能想到的逃避方式就是死亡。

父母終其一生就是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可是忙忙碌碌之餘卻忽略了孩子感受。近年來這樣極端的案例不在少數,面對社會學校已有的壓力,家長該如何給本就脆弱敏感的孩子構築一個溫暖放鬆的氛圍?這要求家長不僅在學習方面,還需要在心理和情感上的投入與支持。

一、 高質量的陪伴與關懷。

家長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陪伴孩子。哪怕每天只有15分鐘。這個時間完全屬於孩子:不做家務、不走神、更不能刷朋友圈。與孩子一起做遊戲、運動、閱讀或是聊聊天,讓孩子感受充分的放鬆與安全感。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才不會有因失敗而受懲罰的恐懼,才不會退縮而敢於嘗試學習。

二、 與孩子共情

家長要以同理心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同情孩子的處境,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犯了錯,不要急於批評;孩子有委屈,幫助孩子適度宣洩情緒;孩子有進步,及時讚美鼓勵讓孩子感到被尊重、被悅納。情感得到滿足的孩子容易形成自信、樂觀、堅強的心態。

十二歲孩子跳樓自殺,逼死孩子的真正原因發人深省

三、 正確引導訓練孩子面對困難與挫折的能力。

習得性無助的孩子客觀上存在著歸因障礙,家長需要耐心引導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與孩子一起分析問題。例如作業寫不完,是作業量太大、是學習效率低、還是課外負擔太重。協助孩子梳理原因,並商量找出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孩子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美國著名教育法案的執筆法官布朗曾在教育法案文件中說,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而教育不是為社會機器塑造一顆合適的螺絲釘。無論家長對孩子有多少期望與要求,歸根結底都是希望孩子的身體健康,生活幸福。願所有的家長都為孩子營造一個可以傾訴、可以發泄、放鬆的家庭氛圍,讓孩子願意信任並依靠家人去克服困難,願悲劇不再上演。

十二歲孩子跳樓自殺,逼死孩子的真正原因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頭條號簽約作者,卡內基全球認證講師,曾經是教師、資深媒體人,現在是一對雙胞胎兒子的媽媽,一個對生活充滿好奇和熱情的人!

品讀「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一起探討有品質的親子溝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