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記 總第82期 《鍥而不捨痴書畫 翰墨丹青震京華》 商振江

傳記 總第82期 《鍥而不捨痴書畫 翰墨丹青震京華》 商振江

轉載請註明出自本刊

詩路雨紛紛,分享「思」的平台,約嗎?

鍥而不捨痴書畫 翰墨丹青震京華

——著名國畫家艾明福先生和他的多彩世界

文/商振江

歲值丙申,時序仲夏,應書法家聶曹友老師之邀去峨眉「桂花苑」共進午餐,還沒有來得及欣賞苑內美景,迎面開進來一輛黑色寶馬,轎車剛剛停好,從車上下來一位溫文爾雅的男士,聶老師急忙拉著我上前迎接,並介紹我與著名國畫家艾明福先生認識。艾先生為人樸實,平易近人,說話幽默,頗有幾分奇人異士之風範,雖然久居北京,但仍然帶著濃重的「峨語」。也許是聶老師特意安排,牡丹廳內就餐時我有幸與艾先生並肩而坐,整個午餐過程也是彼此相互了解的過程。

艾先生1956年出生於四川省峨眉山市桂花橋鎮。因幼時體弱多病,慈母擔心兒子長大後的生計問題,便上「佛教聖地」峨眉山求僧人指點迷津。可是,老僧撫摸著他的腦殼一言不發,揮了揮手便揚長而去。母親數日後才「開悟」,她認定兒子是揮刀的。恰巧,自家隔壁有一個姓王的屠夫。在母親的安排下,六歲的艾先生,每天一大早便去屠宰場幫忙併且學技,準備像王屠夫一樣揮刀殺豬。但是,艾先生自從聽了西班牙著名畫家,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人物畢加索的故事,幼小的心靈里就萌發了一個高雅的愛好——繪畫。他看到小人書總是愛不釋手,看到各種圖畫就反覆觀察,看到電影院牆上大幅的海報畫更是捨不得離開。

艾先生上高中時,在美術老師的指導下畫技逐步提高,這時他多麼希望能到美術院校系統學習深造。雖然初心純潔,但畢業後又不得不回家當「修理工」,挖山造田修地球。可是,他難以割捨對繪畫的痴迷,由於家境貧寒,買不起紙和筆,他就把大地當紙,樹枝做筆,家鄉的村莊、小溪、樹木、花草為景,描繪出自已的情感世界。即是在勞動的間隙里,他都會順手撿起一根木棒棒,在田間地頭專註地揮灑著他心中的憧憬與夢想。家鄉美麗的田園風光,淳樸的民風,平常的農家生活,氣氛熱烈的勞動場面和歡天喜地的節日慶典,都為他提供了無數的繪畫靈感和創作題材。後來有緣在縣文化館學習,時任文化館冉啟雍館長親自授課,他抓住難得的良機,一頭扎進國畫的研習中,如饑似渴地學習油畫、水粉畫、水彩畫、素描,繼而專攻中國水墨山水畫繪畫技法。他還拜大自然為師,不辭辛勞爬山涉水收集素材、寫生山水,足跡遍布峨眉山,去採擷仙山之靈氣。峨眉山悠久的歷史、美麗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佛教文化、深深打動著這個未出茅廬的小畫家。鍥而不捨的求索,使他為自己選擇的繪畫事業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

艾先生崇尚佛教文化,而且收益良多。他從空靈中觀大千世界,在飄逸中悟自在人生。而吳作人、李可染、關山月等大師的悉心授業,則讓他博採眾長,使其突破傳統水墨,以獨特的藝術語言詮釋新的水墨意韻,達到境由心生的新境界。他的作品,構築了一種山蒼木秀,水活石潤,水、墨、色相互交融,豪邁奔放中不乏含蓄,浪漫婉約中凸顯秀雅的獨特畫風。他在《仙山勝景》、《秋色清音》、《故鄉煙雲》等眾多以峨眉山為題材的畫作中,通過點、線、面的巧妙融合與呼應,把樹木之間豐富的層次關係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疏密有致的線條之間施以淡彩,呈現出林木旺盛的生命力,營造出一個富於詩情畫意的神秘境界。使峨眉山那「雄、秀、奇、險、幽」的無限風光,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使觀者在欣賞他的作品之餘,喚起對大自然的嚮往,從而增強保護環境的自我意識。

艾先生醉心於南方景色的秀雅之氣、溫柔之美,也鍾情於北方山水的雄壯之氣、陽剛之美。因此他筆下的山水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強調水墨韻味的表現,一類是注重對物象結構的刻畫。前者以墨為主,善用淡墨的情韻,使墨色在濃淡的互相衝撞中,營造出一種水墨淋漓、蒼鬱朴茂的獨到氛圍,充分體現出山水的靈秀。後者以線為主,落筆雄健有力,用硬性的「釘頭皴」、「雨點皴」、「條子皴」,刻畫了特定情境下的山石形貌質感,突出了崇山峻岭的渾厚雄偉氣勢,顯現出北派山水講究構成結構的特色。因此,他的山水作品從自然的描摹到意境的創造,有如精美的小詩,抒情而達意,把我們領進他的藝術世界,讓我們在欣賞他的繪畫藝術的同時,更能領略到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和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艾先生在一幅《墨竹圖》中,濃淡墨分出枝葉遠近層次。枝幹的蒼勁,頗具楷書功底。而在竹葉的表現上,以濃淡虛實相生的墨色,表現出陰陽相背和前後參差的空間感,不乏行草的飄逸。在作品濃筆重墨的"亮節"上,恰到好處的幾枝新葉爭先恐後地舒展著,似乎在向春天快樂地打著招呼。旁邊的假山,只寥寥數筆,便刻畫出來,使整幅作品風韻頓生,煥發出生命活力,別具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魅力。

觀其畫作《荷香十里》大潑墨渲染出的荷葉,壯碩而不失清雅,一對紫色的荷花於葉間肆意綻放,半掩半露似嬌羞的少女般清麗可人。許是花香,引來一隻翩翩彩蝶,在美妙的樂曲中共舞,浪漫秀雅之氣溢滿宣紙,作者巧妙地把真善美的意境通過濃墨淡彩的藝術手法恰到好處地展示出來。

艾先生筆下的小鳥同樣妙筆生花。他以速寫線條入畫,以線為主,線面結合,寥寥數筆,使小鳥或悠然踱步,或相互嘻戲,或側首觀望,或引頸高歌,或低首覓食,隨筆成趣,栩栩如生。可見他對生活的入微體驗。而在《雙鳥圖》中,他把兩隻雛鳥的稚氣和幼嫩的生命、絨軟的羽毛,透過濃淡的色彩組合躍然紙上,將憨態可掬的小鳥展現得淋漓盡致,表現了他對生態的呼喚和一片純樸的童心。

艾先生憑藉著自己深厚的文化積澱,執著藝術創作激情,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努力探索。他從品茶中得到啟發,逐步探索出一種嶄新的「噴茶技法」。他把一杯濃濃的茶水噴向宣紙,使茶水與墨水相結合,茶水會在畫紙上浸染開來,然後潑墨運彩,但見一種似畫非畫、似雲非雲、似靜似動的風景躍然紙上。既表現出大自然變化萬千的氣象,在繪畫審美觀上又是一種拓展,而在技法上也顯然有助於消除那種刻板的筆跡,開創了中國水墨畫新畫種,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艾先生創作的《雨荷》、《水鄉之歌》、《蘆聲鶴語》、《無題》、《蜀山煙雲圖》等大量作品就是這種「噴茶法」畫法的具體展現。在《無題》作品中,粗看滿紙煙雲,撲朔迷離,具有很強的抽象意味;細看則遠山霧靄,石骨嵯峨崢嶸,雜樹寺院點綴其中,有無限風光在險峰之逸趣。雖是遠景,但畫面細緻維妙,非常逼真,使人尤如身臨其境,一切都那麼自然,那麼和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見作者構圖時也頗下了一番功夫,也正因為這寥寥幾筆勾畫出的山中寺院,讓整個畫面頓時充滿了生機。而近期創作的《蜀山煙雲圖》等作品中,則用大量的墨色表現山的雄渾厚重,將山的偉岸、樹的蔥鬱凸顯出來。不僅是艾先生對線條的情有獨鍾和獨特的感悟,而且每一幅作品都蘊含著一層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同時充分展示了他對天府山水的眷戀和熱愛。他的這一「噴茶法」的表現手法,體現了個人文化修養和知識積累,又把個人的審美情趣融入到作品中,很受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李可染大師等「大家」的欣賞。

艾先生對虎情有獨鍾,尤其是對中國的虎文化很了解。他認為,老虎起源於中國,因此很早就與中國人建立起一種密切的生存關係,使得國人對老虎懷有一種崇拜的情結。艾先生擅畫虎,茶水畫技法也充分運用在他的虎畫中。畫作《雙雄圖》中,他抓住老虎最平和最安詳的時刻,將之細膩刻畫。在虎之形神上,更多地賦予人的情感,使虎成為通人性、人情之生靈。在《雄風長在》作品中,則一改潑墨的豪放,以別開生面的茶水畫技法,營造出背景中或朦朧、或空靈、或詩意的意境,加之細膩的工筆精雕細琢,充分運用其深厚的書法功底展示虎紋獨特的美和韻味,將虎紋的靈動與自然盡顯其間。對虎眼的描畫則採用淡黃色為主,黑色點睛,將虎的勇猛與霸氣傳神地表現出來。對虎毛的刻畫,充分運用毛筆分杈自然天成。尤其是對虎的整體刻畫,一張血盆大口和強健的四肢,則用筆沉著勁煉,骨感與力度盡顯。不僅將虎之狂瀾深藏、一髮千鈞的王者風範和斑斕美麗、威風凜凜的造型在宣紙上淋漓表現,而且將虎的心靈與情感、野性與優雅、威猛與霸氣表現出來。加之畫面中青松蒼翠,山石的峻拔,則在皴、擦、點、染中輔以色墨的融匯貫通,加之破筆的合理運用,山中之王的靈動與霸氣便赫然呈現在觀者眼前,頗具「登崖一嘯千峰鳴,豪氣滿山百獸驚。」欣賞他筆下的虎,且多雄視闊步,形神兼備,氣勢不凡。不僅給人以視覺享受,色彩陶醉,更過目難忘,令人振奮,實為中國畫壇一絕。

艾先生大量作品融匯古今,並汲取外國繪畫的表現形式,同時又注重師承。作品筆墨簡練、生動,形神兼備,深受人們歡迎。曾先後在北京、上海、成都、新疆、浙江以及美國、日本、韓國、義大利、法國、新加坡等國展出,多次獲獎。他的《早春圖》參加1993年「四川省第三屆體育美術作品展」;《韶山,毛主席的故鄉》參加1993年「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尤其是2015年元月在北京金尚畫廊舉辦的「蜀風漢韻—2015艾明福書畫展」,展出的作品是艾先生以「蜀風漢韻」為主題創作的山水、花鳥、書法作品。近30幅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書畫,不僅是艾先生對線條的情有獨鍾和獨特的感悟,而且每一幅作品都蘊含著一層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同時充分展示了他對天府山水的眷戀和熱愛。

艾先生不但國畫作品傳神,深受人們歡迎,而且書法作品無不顯現出的筆墨功底。國慶節前夕,艾先生在北京給家鄉的發小和好友寄回來幾幅書法作品。當《上善若水》、《寧靜致遠》、《崇德尚賢》、《海納百川》、《博學善思》,一幅幅書法作品在我眼前緩緩展開時,我被作者深厚的書法功底震撼了。幅幅字形俊秀飄逸,而筆筆又謹守法度,體現了他極深的書法功力。仔細欣賞繼而發現,他在隸書為根的基礎上,加入篆書筆法,取濃墨於點劃間,時而中鋒,時而側鋒,運筆獨到,濃墨與淡墨相得益彰,質樸自然,得當的布局,恰到好處的沙筆,或筆筆到位,或筆斷意連,盡情揮灑吉祥的祝福,顯示出作者深厚的中華文化修養,淵博的文學知識和至高的藝術境界,使人如臨其境,感其揮毫命筆,一氣呵成,用筆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可以說是先生的心弦撥動。在渾厚樸拙的筆墨中,不但將五色之墨運用到極致,從而達到秀外慧中之意境,而且使觀者感受到一份難得的凝重與安靜,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從而形成融匯貫通、剛柔並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

先生現為中華民族書畫家協會主席、中國書畫名家網藝術委員會副主席、中華老人文化交流促進會書畫家委員會執行會長、中國生肖文化協會虎生肖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文化管理學會藝術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民建中央畫院院士、中國徐悲鴻畫院院士、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幾所大學聘請為教授;在多家學術協會和藝術研究機構聘為名譽院長、名譽會長、顧問等頭銜。多次被國內外多家雜誌、報紙、電視台專題介紹。其書畫作品先後被毛澤東同志故居紀念館、人民大會堂、南非曼德拉總統及世界博物館、藝術館收藏。

他出版有《艾明福水墨畫集》、《艾明福國畫精品集》、《艾明福寫意山水畫藝術》、《怎樣畫工筆虎》、《當代中國畫壇百家——艾明福》等;個人傳略載入《世界華人藝術家名人錄》、《中國書畫名家詞典》、《中國美術名家大辭典》等;他還被《江山雄韻》一書列入「全國百名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畫名家」、《二十一世紀中華翰墨名家大典》編委會授予「中華傑作藝術家」榮譽稱號,同年,國際聯合文化部授予「國際最具影響力藝術家」。但是,無論地位多高,名氣多大,每次回到峨眉,除探親訪友外,都要利用空閑時間堅持書畫創作,為家鄉人民奉獻他的書畫藝術。

艾先生常說:「能為家鄉做點貢獻非常榮幸」。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據筆者所知,他利用回峨眉山市探親期間,向行知中學捐贈了價值近4萬元的「弟子規」硬筆書法字帖,還有他近期精心創作的多幅書畫作品。艾先生還現場揮毫潑墨,題寫「自強不息」等書法作品贈送給行知中學,勉勵青少年學生自強不息、勤奮學習。他在六尺宣紙上畫了一幅以《春色滿園》為題的中國花鳥畫,捐贈給峨眉山市圖書館收藏,希望峨眉山市的文學藝術永遠是百花爭艷的春天,也希望家鄉的山山水水,到處是春色滿園,藉以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他不僅應邀在大佛禪院揮毫,義務為香客遊人書寫春聯,而且以《蘆聲鶴語》為題,畫了一幅意境深遂、耐人尋味的水墨畫,捐贈給峨眉山佛教協會。還將自已在北京創作的中國畫精品之作《涼夜》,委託好友前往大佛禪院,捐贈給峨眉山行願慈善基金會,以表對峨眉山佛教慈善事業的大力支持。

在峨眉山市畫院2016年年會上,我與艾明福先生第二次握手。提及往事,艾先生至今深信,兒時僧人揮手而去不是暗示他揮刀,而是讓他手揮畫筆。是啊!艾先生自幼感受峨眉山的雄偉秀麗,是峨眉山的美景給了他創作的熱情,是大自然給予他創作的靈感,他至今仍然深深地迷戀在自己的繪畫藝術里,從中盡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妙。

本期人物:商振江,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樂山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樂山市作家協會會員,峨眉山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峨眉山市通俗文藝研究會副主席。《西部散文》雜誌副總編,雜誌主編,《凌雲呤》詩歌報主編。有文字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四川日報》、《中國散文》、《四川散文》、《美哉天下》、《走近德陽》、《樂山文史》、《峨眉文史》等書報、雜誌及網路。主要獎項有:2011年,在美文天下.首屆全國旅遊散文大賽中榮獲優秀獎;在「2013年中國旅遊日----美麗樂山.美麗之旅」旅遊美文大賽中榮獲二等獎;2016年,榮獲「榮塑杯」四川散文創作獎;2017年,在「中國散文名家東坡故里採風在場寫作竟賽」活動中榮獲優秀獎。

藝術是讓我們意識到真理的諾言。——Picass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路雨紛紛 的精彩文章:

同題合集.72 風聲
《苔痕修仙傳》第十二章 何必

TAG:詩路雨紛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