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抗病毒,純扯淡!不信,看看專家怎麼說?
文源:南方醫院,駱抗先;本文有刪改。
有的戰友用中藥,從慢性乙肝病毒攜帶、到慢性乙型肝炎發病、到轉為肝硬化、最後進展到肝癌,很明顯是被耽誤了。而在肝硬化之後可能與錯誤認識中醫藥有關,但這不是中醫藥的過錯,在於我們如何看待中醫藥。
中藥
為什麼要尊重中醫藥?
中華民族繁衍五千年,至今擴大到13多億人口,是由我們自己的醫學維護的。中醫藥基於我國的文化學術思想而發展,尊重中醫藥就是尊重我們的民族文化。
然而,「陰陽五行」的哲理逐漸與實踐疏遠;針灸有相當的療效而經絡並不存在。
科學總是發展的,不能民族虛無,也不能故步自封。
現實的中醫藥崇尚經驗,經實驗研究、經臨床試驗的循證醫學在我國難以深入人心,傳統留給國人一些認識的盲區。
中醫
中醫藥對乙型肝炎在哪些方面有效?
乙型肝炎在我國流行了半個多世紀,用干擾素不到20年,核苷類葯才10年多一點。在過去,靠中醫藥和降酶葯緩和了癥狀,延長了生命。
嘗過五千年的百草,我們確有許多好葯。當前乙型肝炎用得最多的是降酶葯,而多數降酶葯都是從中草藥提取的。
急性乙型肝炎無需抗病毒治療,但飆升的轉氨酶、黃疸、全身違和、較重的胃腸癥狀,中醫藥清熱利濕解毒是最有效的治療。
肝硬化腹水用活血化瘀消臌法,大腹皮組方利尿也很有效。
慢性乙型肝炎病期長,病情遷延,主要用抗病毒藥物,用中醫藥調理癥狀,對篤信中醫的老年人很有效。
單用中醫藥有什麼危害?
再好的靈丹妙藥使用不當,也是有害的。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戰友主要應該抗病毒治療,這本是一種常識。但實際並非如此,原因並不簡單,許多網友曾有這樣的經歷。
中藥中有許多降酶葯,如五味子、甘草酸、垂盆草、女貞子(齊墩果酸)、山豆根(苦參素)等。在中藥方劑中有這些藥物組成,能緩和炎症、調理癥狀。因為許多戰友對中藥的心理親情,雖然肝功並不十分穩定,病毒水平也有增長,仍信心不懈,長期安於現狀。我門診近三分之一戰友是肝硬化,多數有長期服中藥的經歷。服中藥肯定比不治療好,問題是中藥不抗乙肝病毒,減輕了癥狀,卻耽誤了抗病毒治療。
西方人當然不用中醫藥,對轉氨酶飆升的戰友沒有降酶葯,這是他們的問題,但最終的療效並不比我們差。我們有幾千年祖祖輩輩的傳承,對中醫藥有堅實的情結。有些戰友已經抗病毒治療有效,但不服中藥總不安心。
另外的一個認識誤區是不少人認為西藥總有傷害,中藥最安全。其實,無論中西藥都可有不良反應。中藥有產地、品種、製作、保存等有多方面的差異,更有安全隱患。你能認為中藥比西藥安全嗎?當前單是藥物性肝炎由中藥引起的就佔40%!
願意服中藥無可厚非,只是請不要耽誤抗病毒治療。


※五旬阿姨吃土三七吃進醫院,土三七害人不淺
※中藥真的比西藥副作用小嗎?
※這些中藥對老年人的影響很大(你值得收藏)
※爺爺奶奶傳承著祖上的中藥,維繫著腰間盤突出鄉親們的康復希望
※中國有嘻哈?NO,是中藥很嘻哈!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