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弦歌不絕的聖人孔子

弦歌不絕的聖人孔子

孔子周遊列國時,在一個叫匡的地方遇到了一群人的圍追堵截。圍堵孔子的原因是因為孔子長得像一個叫陽虎的武人。陽虎因為曾經對匡人實行侵犯,所以匡人十分恨他。在這種艱難地情況下,孔子的弟子們都十分害怕,但孔子卻依然彈著琴,唱著歌,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

孔子之所以能夠如此鎮定,是因為他內心的無比強大。他深知他身上的重大使命還沒有完成,周禮還沒有興復,人心還沒有歸仁,天下依然處於混亂無道之中,這當口老天爺是不會讓他死的。孔子說:「自從周文王去世後,禮樂文化不是在我身上么?如果老天想讓禮樂文化覆滅,那麼周文王死後就沒人懂禮樂了。如果老天爺不想讓禮樂文化覆滅,那麼,禮樂文化不是在我身上嗎?我能隨隨便便地就死去嗎?匡人又能對我怎麼樣呢?」孔子相信自己不會死,完全是因為有這樣一股信念在支撐自己。宋代理學家程顥認為真正有定力的人應該是「動亦定,靜亦定」,而孔子正是這樣一種具有強大精神定力的人。孔子正是因為具有了如程顥說的那樣「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的精神,才能在無常的世事和無盡的困厄中安之若素。

不僅孔子自己如此,孔子的弟子顏回也是如此。也是在匡這個地方,孔子和顏回走散了。等顏回回到孔子身邊,孔子驚奇地說:「你還活著啊?」顏回回答道:「夫子您還在,我顏回又怎麼敢死呢?」是道和信念的力量,讓這一對師徒在死亡面前如此泰然。

這種「弦歌不輟」的精神之所以讓人鼓舞,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孔子身上體現的聖人氣象,更是因為它已經積澱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民族品格。台灣女學者齊邦媛先生在回憶錄《巨流河》里回憶道: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在四川撤退時,當時的武漢大學校長王興拱說「我們已經艱難地撐了八年,絕沒有放棄的一天,大家都要盡各人的力,教育部命令各校:不到最後一日,弦歌不輟!」正是這種「不到最後一日,弦歌不輟」的精神,讓中華文化如同一首慷慨的悲歌,永遠在中華大地上綿延不絕。

經典鏈接: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論語 子罕》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論語 先進》

孔子游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弦歌不輟。

——《莊子·秋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故里的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典故里的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