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鶴論書法之十六:孫過庭《書譜》

孫鶴論書法之十六:孫過庭《書譜》

《書譜》渾成,辭意高遠

孫過庭(約645—703),唐代書法家,傑出的書法理論家,陳留人(今河南開封)。官曆右衛胄曹、率府錄事等。中年遭讒,終身蒙冤,以至寄意老莊,病居江湖。辭官歸家後他抱病潛心研究書法,撰寫書論,可惜未及完稿,天授元年(690)在貧病交困中暴卒於洛陽,年約44歲。與書家王紹宗、詩人陳子昂相友善。孫過庭學識淵博,匯古通今,為人耿直,豁達大度。張懷罐《書斷·下》稱他「博雅有文章」,但除了《書譜》流傳以外,未見其他著述,傳為其書寫的《景福殿賦》並非自作,抄的是三國何晏的作品。陳子昂稱其為「幼尚孝悌不及學文,長而聞道」(陳子昂《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並序》),因此可以肯定的說,孫過庭並不是一個早慧的天才,而是靠後天努力而成才的人。這篇《書譜》就是孫氏在認識到「將期老有述,死且不朽」之後的發憤之作。孫過庭在書法上的歷史性貢獻,主要是撰寫書文並茂、深廣兼收的《書譜》。其傳世書跡,除《書譜》外,還有草書《千字文》及《景福殿賦》,都是草書墨跡。

《書譜》,墨跡本,孫過庭撰並書。書於垂拱三年(687),草書,紙本。縱27.2厘米,橫898.24厘米。每紙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餘字。該帖流傳有緒,原藏宋內府,鈐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題籤。後歸孫承澤,又歸安岐,後歸清內府,舊藏故宮博物院,現藏台灣,俗稱真跡本《書譜》。是孫過庭三十八歲時所作。全篇開始一段用筆沉穩,速去緩來,應規入矩;中間筆勢漸轉放縱,點畫相連,鉤環牽引;到了後段,逸興遄飛,筆下生風,波詭雲譎,盡情揮灑。首尾三千餘言,高潮迭起,一氣呵成,達到了「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的化境。《書譜》筆法雖源於王羲之,但比王羲之更為雋拔剛斷、富於變化。其意趣、氣韻頗近陸機《平復帖》和王羲之《寒切帖》、《遠宦貼》,用筆破而愈完,紛而愈治。墨色亦燥潤參差,前半段以取妍,溫雅流美;後半段燥筆居多。其結構雖以平正為基調,但疏密聚散得宜,寬窄伸縮有致,在參差錯落的章法中,更見渾然天成之妙。千百年來,《書譜》博得了眾多書家的讚歎和推崇。陳子昂曾為他作《率府錄事孫君墓志銘》和《魏率府孫錄事文》,說「元常(鍾繇)既歿,墨妙不傳,君之遺翰,曠代同仙」。把他與三國書家鍾繇相提並論。孫承澤說:「唐初諸人無一人不摹右軍,然皆有蹊徑可尋。孫虔禮之《書譜》,天真瀟洒,掉臂獨行,無意求合,而無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但是他的書法成就在當時並未得到承認,而且還頗遭非議,如竇泉《述書賦》:「虔禮凡草,閭閻之風。千紙一類,一字萬同。如見疑於冰冷,甘沒齒於夏蟲。」張懷瓘《書斷》中也僅將孫過庭列為能品,稱之為「尚異好奇,然所謂少功用,有天材」,褒中寓貶。即使到了宋代,朱長文於《續書斷》中仍稱孫過庭「書有能名,或病其體多同而格不高爾」。

相比於孫過庭書法上的爭議,其在書法理論方面的成就卻是彪炳千秋,影響巨大。其書論之精華集中在《書譜》之中,歷代凡是研究書法者,無不奉為圭臬。孫氏在數十年的書法實踐中,認為漢唐以來論書者「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迷其理。」因撰《書譜》一卷,文思縝密,言簡意賅。在三千七百字中涉及到書法發展、學書師承、重視功力、廣泛吸收、創作條件、學書正途、書寫技巧以及如何攀登書法高峰等課題,至今仍有現實意義。是中國書學史上一篇劃時代的書法論著。

孫鶴,女,河南開封人。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中國文字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國家圖書館講座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山讀書觀經史 的精彩文章:

孫鶴論書法之十四: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孫鶴論書法之十三:陸柬之書《文賦》
孫鶴論書法之十二: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孫鶴論書法之十:智永《真草千字文》
孫鶴論書法之八:王珣《伯遠帖》

TAG:深山讀書觀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