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者新研究揭開地球形成之謎:微行星熔岩蒸發
(地球特有的化學成分可能是由行星前身熔岩蒸發造就的)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9月28日報道,儘管對這個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的成分有了相當大程度的了解,但科學家對地球最初是如何形成的仍然認識不夠。
不過,英國學者的兩項新研究揭示了地球形成這一神秘過程,稱地球特有的化學成分,可能是由其他行星前身的熔岩蒸發造成的。
這兩項研究有助於解釋地球、火星和太陽系中其他岩石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之前的研究表明,地球的構成成分是球粒狀隕石。但是,地球的化學成分不同於這些太空隕石。
雖然研究人員就這種差異提出了一些猜想,但都不足以解釋地球和太空隕石間的所有差異。由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牛津大學研究人員新進行的兩項獨立研究,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在第一項研究中,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從不斷增長的行星——被稱作微行星——上蒸發的熔岩,能夠解釋地球和太空隕石之間鎂同位素水平的差異。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雷姆科·星(Remco Hin)博士表示,「通過高精度地檢測鎂同位素的成分,我們的證據表明,地球和火星形成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這類事件。鎂同位素比值的變化是硅酸鹽蒸汽(包含有更輕的同位素)損失的結果,我們估計,在形成的過程中,地球損失了逾40%的質量。這種現象也造就了地球特有的成分。」
(對地球成分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但對其形成尚知之甚少)
由牛津大學進行的第二項研究,證實了第一項研究的成果。通過在一個熔爐中熔化岩石,研究人員再現了地球形成期間出現的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元素從熔岩散發的蒸汽中逃逸了,它們的成分與地球相似。
兩個研究團隊表示,與微行星的碰撞可能促進了岩石的熔化和蒸發。
(微行星的碰撞推動了岩石的熔化和蒸發)
雷姆科·星表示,「我們的研究改變了我們對行星物理和化學性質形成的看法。雖然我們以前就知道,行星的形成是一個很暴力的過程,地球等行星的成分各有不同,但並不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繫。我們現在的研究顯示,在行星形成期間能量碰撞中蒸氣的損失,對行星的成分有顯著影響。」
他說,「這一過程普遍存在於行星形成的過程中,不僅僅局限於地球和火星,還包括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甚至可能其他恆星的行星。行星碰撞歷史的差別,造就了它們成分的多樣性。」(本文來源:鳳凰科技)


※波音懸賞2百萬美元求助,誰能造出實用噴氣背包?
※科技與考古學已密不可分 還原古代世界真實樣貌
※不只是極點存在水 月球含水量超出我們預期
※企業「鏈」在園區 留企更留人
※美公司打造「膜飛船」:可包裹太空垃圾拖入大氣層
TAG:科技環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