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需要適應特朗普的雙面外交

世界需要適應特朗普的雙面外交

搜「青年參考」

覽天下大事

聯合國大會的講壇成了特朗普挑戰多邊主義國際秩序的舞台。面對混合著孤立主義與大棒政策的「特式外交」,世界各國需要在疑惑、失落甚至憤怒中重新學習和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美國相處。

特朗普執政大半年了。每當想到他是世界頭號大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許多成長於「昨日世界」的人就會懷疑自己是否身處夢境。當這位反全球化色彩濃重的地產大亨走進聯合國總部高談闊論時,魔幻現實主義感格外強烈,何況這還是他在聯合國的首秀。

不走尋常路的第45任美國總統果然沒有讓外界「失望」。如果說他第一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還有些拘謹,那麼,他的聯合國首秀就是徹底「放飛自我」。《紐約時報》如此評價:伴隨著戰鬥的口號和態度,特朗普把「美國優先」帶到了聯合國;他大談主權、安全和繁榮,特意強調由他主政的美國政府正讓「主權」這個現代國際關係中的核心概念重獲新生,「特式外交」的首要原則是「美國優先」。他還直言,民族主義才是國家強盛的基礎。

在聯合國總部這座多邊主義、全球主義的聖殿,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覺得不協調的呢?

當然,相比傳聞中赫魯曉夫脫掉皮鞋、敲擊講台的驚世之舉,特朗普的語氣平淡得多。然而,從後者那些看似信手拈來、未經打磨的語句中傳遞出來的信息,給世界造成的衝擊或許還要勝過當年的蘇聯領導人。特朗普將美國比作「發光的例子」,使人聯想到「山巔之城」;他對主權、安全和繁榮,而非美國傳統外交精英強調的「基於規則和制度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推崇,更讓人們擔心,特朗普是不是真想把美國帶回孤立主義的迷霧中去。

歐洲各國領導人有理由對此感到惶惶然。雖然默克爾直言不諱地和特朗普在伊核問題上唱反調、此前還警告「我們可以完全指望其他人的時代終結了,歐洲人必須真正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她和馬克龍都應該清楚,當前歐洲的境況同赫魯曉夫時代相去不遠,德國和法國無力為其他國家提供足夠的國際公共產品,恐怕連它們自己也得繼續指望華盛頓的保護傘。

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不僅不打算繼續為老朋友提供廉價的保護,還熱衷於四處尋找事端。在本屆聯合國大會上,他拾起了另一個源自19世紀的美國傳統,那就是大棒政策:他大肆批評「一小撮流氓國家」,稱其為「地球上的瘟疫」,「怒噴」伊朗、古巴、敘利亞和委內瑞拉,甚至威脅要「完全摧毀朝鮮」。此外,他誇耀美國軍隊「將很快成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隊」。聯想到不久之前美國國會剛批准的近7000億美元的軍費,還有他那個充斥著現役和退伍軍人的總統班底,都讓人覺得,他的「狂言」並不是單純的恫嚇。

類似情況已不是第一次發生。特朗普對美國外交傳統的排斥盡人皆知,在G7和G20峰會上,他樂此不疲地向多邊主義開火;西方自由派媒體對他的激烈抨擊也是一如既往,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的結局更是別無二致。我們同樣要看到,特朗普此次「表演」並不缺少歡呼和叫好,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就稱讚他的演講是「過去30年來在聯合國聽到的最大膽、有勇氣的演講」;美國保守派旗幟媒體《國家評論》讚美特朗普是「英雄」,說他終於在聯合國給那些「滿腦子全球化的專家們」上了一課,讓他們了解什麼叫「美國思想」。

在這個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力量碰撞的世界,對特朗普聯合國首秀的評價,必然和對他本人一樣兩極分化:有人說這是蠻牛衝進了高檔瓷器店,也有人說這是革命家進城。他的外交政策同樣具有兩張面孔:一面高舉美國優先的孤立主義大旗,一面揮舞軍事威懾的干涉主義大棒。這個怪異的矛盾綜合體將何去何從?考驗世界各國眼力、定力和調整能力的時刻到了。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博士研究生

青年參考

微信公眾號

本文為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機構用戶未經授權不得使用,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轉發時須標明作品來源和原標題,確保作品的完整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參考 的精彩文章:

法國「國民英雄」演繹老兵傳奇
俄美著手為雙邊關係「止損」
美國又傳「國務卿將被炒」
「黑膚愛麗絲」挑戰「鏡頭背後的歧視」
阿波羅任務控制中心重獲新生

TAG: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