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企跨界之民用安防——不要捨本逐末(下)

安企跨界之民用安防——不要捨本逐末(下)

上期,我們與李仲男老師一道探討了安企「跨界」這個話題,今天咱們將繼續這個話題,提及「跨界」,越來越多的安防企業選擇從民用市場切入,與家用電器、汽車電子產品等結合起來,也就是咱們常說的「消費類安防產品」,上期李老師強調安企發展切忌急功近利,捨本逐末,也不能慌不擇路、捨近求遠,究竟何為本末,安企跨界應當如何發展,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民用安防」曾是業界很流行的說法,也曾被視為行業發展的藍海,但、一直沒有找到通向它的路。其實、這個概念很模糊、不確切,也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原因。國際上、通常將電子產品分為消費類產品和投資類產品兩大類,消費類產品早期主要是指:用於個人和家庭的音/視頻產品和電話等;後來、又增加了個人電腦、辦公設備、保健設備、汽車電子產品等;近年來,數碼相機、手機、PDA及VR、AR產品等也列入其中。關於消費類產品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市場應用與營銷等方面的研究稱之謂「消費電子學」。安防產品也應按這一方法分為消費類產品和投資類產品,典型產品是:雲攝像機、車輛反劫防盜設備和智慧家居終端等。所謂"民用安防產品"其實就是「消費類安防產品」。

消費類產品的基本特徵是:需要有公共服務的支持。在產品的出資方式、產品應用方式和物流渠道等方面與投資類產品差別很大。如、電視機必須有廣播電視的支持;雲攝像機需要雲監控平台的服務。消費類電子產品主要是通過公共物流系統銷售、由個體消費者出資購買的單體產品。消費類產品與投資類產品並沒有嚴格的界限,當公共服務完善後、許多投資類產品也會成為消費類產品,所以說;安防行業通過供給側結構改革,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將會極大的推動消費類產品的發展。

目前、消費類安防產品(市場)是行業關注的新熱點。許多安防企業把開發新的消費類產品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技術方向;開拓新市場應用的主要途徑。可穿戴產品被視為最有前途的產品,互聯網+ 是最好的公共服務基礎平台。

可穿戴設備

顧名思義,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可嵌入衣服或配件的一種攜帶型設備。它不僅是一種硬體設備,還可通過軟體支持數據交互,成為雲端設備,實現更多的功能,被視為雲端產品(如、智能手機)的延伸。谷歌眼鏡(2012年)是可穿戴設備的開山之作。

可穿戴設備具備一定的計算功能、可連接手機及各類終端設備。產品形態主要包括:手環類(手錶和腕帶等);鞋類(鞋、襪或腿上佩戴品);頭飾類(眼鏡、頭盔、頭帶等)及服裝類(書包、拐杖、服飾等)。

這些圍繞人身(體)設計和使用的產品主要是進行人的生理參數(血壓、脈博、體溫、呼吸等)和狀態(站、卧、靜、動等)的感知,適用於人的健康管理。借鑒這個思路,將其嵌入「物」,並增加對安全狀態(危險品、入侵、環境參數等)的感知,它就成為物聯網的基本單元;融合安防感知設備,可產生新的安防產品,提高安防系統的智能化水平,如感知攝像機、智能家居終端等。

目前、可穿戴設備還存在一些問題:價格較貴;電池工作持續時間短(需要經常充電); 功能單一;不能獨立使用等。而且、它的應用還會引起大家的疑慮,如、設備將人的健康指數、行為習慣、生活偏好、消費習慣、身份特徵等轉化為數據,並與相關設備進行交換,會不會造成個人隱私泄露的危險;長時間配戴會不會受到電磁輻射的傷害等。

對於嵌入物的設備,上述問題也存在。如、電池壽命,設備的可靠性等可嵌入設備的真正實用,還需要關鍵技術的突破;

電池要求小型化,工作時間長,設備在設計上要做到微功耗,以適應長時間、無人管理的工作方式;同時、還要探索新的供電方式,如由載體(嵌入的物體)供電。

元器件的質量、性能、尺寸、材料決定產品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需要開發微型器件和研製新材料,以提高設備真實感知的能力,特別是適應嵌入化的應用。

微系統(MEMS)設計與晶元的開發,嵌入設備應是功能性的微系統。微系統的結構、COS、演算法都是研究的重點;微系統必須集成(單片)化,因此、要與晶元設計結合在一起。微系統不但實現對「物」的狀態的感知,還具有對環境因素的探測,所以、要求輻射、紅外、生化探測和生物特徵識別設備的微型化。

數據交互和服務平台,通常、可穿戴設備通過智能手機完成數據交互。嵌入物的設備則要建立新的數據交互方式,並有專用的服務(應用)平台。

總而言之,可穿戴設備可用於警務人員執勤時,狀態的監控,也可融合新的感測技術,開發安防新產品,成為警用物聯網的核心單元,提高安防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互聯網+

互聯網+、進而實現安防+ 是安防跨界發展的主要途徑。它將促進安防與服務的融合、與其它社會管理系統的融合。智慧社區是典型案例。

健康、生活、智慧是智慧社區設計程序中不同環節的要點:

健康,是系統的設計目標,體現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

生活,是系統的設計內容,要實現健康的目標,必須營造效率、舒適、安全的環境,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提供完善有效的服務;同時、要提倡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實現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友好和和諧。

智能化,是智慧社區設計和建設的必由之路。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人性化的設計。系統

設計和功能要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特別是注意老者、弱者的需求。

要注意系統的友好型、可操作性;同時、要切忌唯技術主義,人是生活的主體、主導,不要過度採用技術,完全自動化的生活是沒有「味道」的生活。技術的多少、高低也不是「智能評價」的唯一標準。

最後要實現人的智慧參與,智慧社區及各種社會管理系統,一定要有人的智慧參與。這裡系統智能化的關鍵。智能是系統的功能,可以提供的工具或手段,智慧則是通過人的參與和應用所獲得的效果。

總而言之,智慧社區必須以公共安全為目標,包括財產、健康、生活安全、救助以及其他服務;以互聯網為平台,移動互聯為補充,實現充分的覆蓋,保證系統的開放和可擴展性。雲是基本架構,互聯網是最好的資源;要融智慧社區、社區安防、智慧家居和家庭服務等為一體,把傳統的功能用相應的服務表現出來。

智慧社區最關鍵的節點是客戶端,它將用戶需求和服務提供連接起來。手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前端產品,其實、安防的很多前端產品是最適合的客戶端,如網路攝像機、門控的控制器、探測感測器等。它們通過融合移動、定位及可穿戴等,實現不接觸的、真實、快速、智能的感知。然後、連接110等社會公共安全網;整合各種公共服務資源;也可整合各種私有資源進入公共管理;以提供及時、完善、有效的服務。

目前、這樣的系統很多,如門禁+養老,監控+家教、監控+看護、安防+養生等等,系統方案,技術架構和技術路線基本相同。需要強調的是:技術當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取勝在技術之外。只有在系統的運營、管理、資源整合、價值鏈建設、利益分配以及投資運作方面有創新者才能獲得成功。

不要捨本逐末

「本」者根基也,古以農耕為本,工商為末。今以工商為本,服務為末。此為國家之本、社會之本,在國家、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關鍵的地位,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如、當前發展虛擬經濟,強調服務是經濟的新增長點,必須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只有實體經濟強大了,服務才能夠發展,這就是「固本強末」。通過鞏固本的力量,來實現末之增強、末之擴展。反之、則是「捨本逐末或本末倒置」,是不會成功的。

安防企業跨界發展,進入其它領域;或融合其它技術,開發新的安防產品。可理解為安防技術、產品的應用創新。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自身(技術、市場)的優勢和特點,突出安防技術的核心作用。就是要堅持固本強末,堅持安防技術為本,擴展、應用為末。

安防技術優勢和特點在於它的「端產品「。是實現真實、透徹的感知(各種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要素);聯結系統與服務對象,實現互聯網+、安防+的重要節點。通過與其它(無人機、機器人、互聯網等)技術的融合,可提高它們的性能和應用水平,並成為新的安防產品和應用。是實現安防跨界發展,華麗轉身,實現安防服務增長的正確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安信聯安防幫 的精彩文章:

公安部發「大招」:eID為個人信息加把鎖
餓了么無人機;天津物聯網商用;谷歌智能門鈴
如何安裝和調試高清監控攝像機?
面對強者恆強局面 安防如何運用好資本槓桿?
「復興號」提速;二維碼過檢登機;機場新行標

TAG:中安信聯安防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