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安門為何深夜更換毛主席畫像?揭秘主席像背後的故事

天安門為何深夜更換毛主席畫像?揭秘主席像背後的故事

天安門為何深夜更換毛主席畫像?揭秘主席像背後的故事

為迎接國慶68周年的到來,9月27日夜,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迎來了每年一次的「換新」工作。在施工人員們細心、安全的操作下,經歷一年風雨的舊畫像被緩緩取下,最新繪製而成的毛主席畫像懸掛在了天安門城樓上。9月28日清晨,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將在天安門城樓上看到一幅顏色飽滿亮麗的毛主席畫像。

9月27日23點,在微涼的秋風中,更換工作正式啟動。此次更換,施工人員動用了兩輛吊車和一輛貨車。和往年的更換工作一樣,施工人員登上城樓,先探身下到毛主席畫像的懸掛處,緩慢的將舊畫像輕輕摘下,再用吊車將畫像吊離懸掛的位置,直至舊畫像完全被取下。吊車的吊臂再次抬起,穩穩地鉤住停放在貨車上的新畫像的頂端,將畫像懸起,並向天安門城樓的中央靠近。整個過程,畫像並沒有搖擺晃動。三十幾分鐘後,新繪毛主席畫像被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中央。經過微調,9月28日0點05分,更換工作全部完成,整個換像過程持續了1個多小時。

據了解,每年國慶節前夕,天安門城樓都要更換新的毛主席畫像,被風吹日晒稍許褪色的舊畫像被取下。等到了下一年,畫家將會把舊畫像進行處理,在處理後的畫板上再精心畫出毛主席的新畫像,國慶前夕,把上一年的舊畫像更換下來。據了解,毛主席畫像高6米、寬4.6米,加上框,總重量達1.5噸,是全亞洲最大的手繪領袖畫像。

天安門為何深夜更換毛主席畫像?揭秘主席像背後的故事

18種油畫色

為不褪色用高檔顏料「中國銀珠」

繪製領袖油畫像,相關用具、畫筆都是北京市制筆廠生產的。「上世紀70年代,北京市制筆廠的老師傅親自到肖像組裡聽取畫師對筆的意見,然後再回去修改製作方法,以便拿出最適合的畫筆,保證畫像的質量。」

油畫色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很容易褪色,最多堅持一年,這也是為什麼毛主席畫像每年都要更換的原因。在上世紀70到80年代,繪製毛主席畫像主要使用的顏料都是天津美術顏料廠和上海美術顏料廠生產的國產顏料。為了讓紅顏色褪色慢,王國棟使用了一種叫「中國銀珠」的高檔顏料。「當時,一般的顏料也就三四角一支,中國銀珠起碼在6角以上,這在70年代很貴了。」

毛主席像畫框的造型也是專用的,特有的金色、粗細與畫面的比例,風格上區別於歐式畫框,適合毛主席像特有的東方風格,該風格從上世紀6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

毛澤東畫像的畫像板最早由五合板和鋁板製成,每逢下雨下雪,畫布後面的五合板總是受到雨水浸泡,造成畫板變形翹角,影響畫像的整體效果。1994年國慶45周年時,經過反覆研究試驗,對畫像板基板進行了調整。新畫板為一塊手糊成型的平面玻璃鋼層壓板,彌補了此前多塊五合板拼接的不足,使畫像效果較之前有了明顯改善。

2010年初,天安門管理委員會與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合作,研究解決畫像懸掛期間的防護問題。北京航材院提出採用航空用蜂窩夾層板製造畫像基板的方案,並分別在北京和三亞進行了耐大氣自然老化等試驗。經過反覆試驗,效果比較理想。目前,北京航材院對畫像基板的研製還在進行中。

從任何角度看都栩栩如生

從1949年到現在的65年里,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畫像經歷過「8次更迭」。

現在這幅畫像依據的是毛澤東第四張標準像。當時正值1967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有革命群眾提出此前懸掛的毛主席的側面像只突出一隻左耳朵,且左眼珠偏上,顯得毛澤東「偏聽偏信」,於是要製作一張全新的毛主席正面標準像。

重新繪畫主席像的任務落在了畫家王國棟的身上,他在繪製毛主席像時,注重了眼神的表現,在慈祥和善的同時還表現出主席性格中敏銳、機智和洞察一切的層面,他還通過中西結合的方法,使毛主席像愈益顯示出領袖的風度和神采。

很多人都說,不管你站在畫像前方的哪個位置,感覺主席的目光都會注視著你。邢秋成說其實這並不神秘。毛主席畫像是一張平面像,眼神平視前方,如果繪畫者的基本功到位,準確表達人物的神態,畫出的畫像就會呈現上面所說的效果。

天安門為何深夜更換毛主席畫像?揭秘主席像背後的故事

(來源:重慶時報)

主編|王喆 編輯|實習生周星月

微信號:qglt19990509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

天安門為何深夜更換毛主席畫像?揭秘主席像背後的故事

覺得不錯,請點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