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這一招,讓崇禎帝吃不住了!

李自成這一招,讓崇禎帝吃不住了!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1644年3月,李自成提兵50萬兵臨北京城下,絕望的崇禎皇帝登上煤山自縊,上演了「國君死社稷」的悲情一幕!後人讀史不禁重複一個問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南遷呢?其中原因很複雜,既有政治集團內耗,也有崇禎帝本人的因素,使得明朝最終喪失了南遷的時機。單單從軍事角度入手,分析一下崇禎不南遷的原因,以及李自成怎麼「絕殺」崇禎帝的?

1.崇禎帝的自信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誓師北征,此時的崇禎帝心裡有數,他手裡至少還有兩張底牌。

其一,北京城防堅固。自永樂帝遷都以來,北京城遭遇過四次兵臨城下,但都安然無恙,京城九門城高池深,無論是蒙古騎兵還是八旗鐵騎,都只能望城興嘆;其二,京城附近有四支精銳邊軍。明朝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北方設立許多軍鎮,統稱為」九邊「。京城附近有大同、宣府、薊鎮、遼東四鎮,邊軍戰鬥力極為強悍。

正是基於上述因素,因此崇禎帝才有了自己的判斷。他認為李自成的大軍即使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後,「必不犯天下重兵處(指大同、宣府)以入「,畢竟宣大的邊軍不是吃素的,李闖只能從河北進京,因此」朝廷之憂則在保定,不在宣大」。基於這種判斷,崇禎做出了軍事部署,他派遣內閣大學士李建泰「代朕親征」,」統禁旅出保定「。

2.三個「萬萬沒想到」

崇禎帝的計劃很圓滿,但現實很骨感,崇禎帝至少有三個」萬萬沒想到「!

第一,沒想到李自成這麼厲害。李自成雖然出身農民,但畢竟是從屍山血海裡面爬出來的,經過十幾年戰爭洗禮,成長一員優秀的軍事將領;而崇禎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對於軍事只能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沒有任何實戰經驗,因此兩人的軍事才能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李自成的這次北征只用了一招「劍出偏鋒」,就讓崇禎帝看似」完美「的計劃付諸流水。大軍渡過黃河後,李自成第一次分兵,他親率主力北上,攻打山西中部、北部,另一路由劉芳亮率領數萬人,攻取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部、北部一帶,然後在向北進軍河北中部、山東東部地區,切斷崇禎南遷之路。

李自成攻佔太原,他並沒有按照崇禎的設想,攻取河北中部,而是率主力揮師北上,直取大同、宣府;同時進行第二次分兵,派部將馬崇禧率領萬餘人,東出井陘,攻擊李建泰所部,同時再設出一道防線,攔截崇禎帝的南遷。此時的崇禎即便是想南遷,也已經無法動彈。

第二,沒想到民心、軍心已散。李自成率大軍北上時,除了在寧武關受到阻擾外,其他各地紛紛不戰而降,崇禎帝依仗的宣府、大同也是如此。李自成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將明朝廷在京城西邊的防線輕鬆搞定。崇禎沒想到,此時軍心、民心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其實這種變化在1643年孫傳庭敗亡之後,就已經悄然發生。

第三,沒想到勤王軍不來。當宣府、大同失陷的消息,傳到北京,崇禎這才意識到世態的嚴重性,他急忙下詔調遣兵馬入京勤王,但結果又讓他失望了。寧遠總兵吳三桂率軍踟躕不進;山東總兵劉澤清謊稱墜馬負傷,率軍南逃;密雲總兵唐通倒是來了,可直接率軍投入李自成的懷抱;至於江南的勤王軍也已經不可能來了,因為南北交通線已經被切斷,崇禎帝聖旨已經出不了北京城了。

應該說崇禎的計劃也並非完全沒有成效,因為當北京陷落時,保定還在明朝的手裡。但李自成劍出偏鋒,直接攻取宣、大地區,這讓崇禎帝措手不及。最終崇禎帝輸掉了一切,但他也用生命贏得了後世的尊重!

李自成統軍作戰十餘年,重視從嚴管理、訓練部隊;注意密切民眾關係;善於把握戰場主動權,常以靈活戰法出奇制勝,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重要篇章。李自成征戰10餘年,推翻明朝,建立大順政權,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他雖未留下兵書戰策,但史書中的有關記述反映了他的一些軍事主張!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李自成的失敗不怪吳三桂,只怪手下人太貪婪了
李自成與朱元璋一樣放過牛:為何他倆命運相反?問題出在哪?
歷史上與李自成同時代的起義軍,卻不是反皇帝,而是以殺民眾出名
李自成真心想造反嗎?在他身上發生了這幾件事,讓他不得不造反
張獻忠PK李自成,多大方面無法比,唯獨此項可甩李自成一條街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