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8 天之內 4 次手術兩次截肢,這位哈佛醫生如何戰勝死神

8 天之內 4 次手術兩次截肢,這位哈佛醫生如何戰勝死神

當醫生自己發生重病、需要進行急診搶救、甚至生死攸關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一名哈佛外科醫生的經歷,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故事的主人翁叫 John Doe(化名),是哈佛大學附屬醫院的一名外科醫生。因為意外導致嚴重感染,經歷了四次手術,兩次截肢,但最終堅強的活了下來。

他的故事最終也總結成文,發表在 2016 年 11 月的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今天,丁香園(微信號:dingxiangwang)就給你講述他的故事。

小傷口,大問題

John Doe 醫生今年已經51 歲了,日常除了繁忙緊張的外科手術,他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就是釣魚。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項業餘愛好差點要了他的命。

那是 2016 年夏天的一天。那天下午 4 點左右,John 醫生剛剛在海邊釣上一條大魚,並且把釣上來的魚在海水中洗乾淨。

突然一陣刺痛!他的左手無名指不小心被洗魚所用小刀划了一個 1.5 cm 的口子,傷口靠近掌側指關節,有少量的血液滲出。

儘管只是個不起眼的小傷口,作為一名外科醫生,John 也沒有大意。他從隨身攜帶的醫藥箱中找到了繃帶和抗生素軟膏,在加壓止血後進行傷口包紮。

如果一般情況下,事情到此就結束了,傷口很快會癒合甚至看不到瘢痕;然而很不幸,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及時轉診,迅速處理

當天晚上凌晨 4 點(受傷後 12 小時),指尖傳來的陣陣疼痛驚醒了 John 醫生。考慮到可能是傷口感染,John 醫生在家中自行服用一片頭孢氨苄後繼續睡去。

到清晨 7 點,此時傷口疼痛已經顯著增加,並有紅斑出現,伴遠端指尖關節的受累腫脹。

怎麼辦?

感染已經進一步加重,口服藥物無效。

創傷後迅速出現局部手指的疼痛、腫脹伴紅斑出現,已經很可能存在深層次的感染。而因為是在處理海魚時存在的創傷,因此感染原極有可能是各種罕見細菌(海水、魚類來源),甚至存在寄生蟲感染可能。

如果任由感染進一步發展,很有可能產生化膿性屈肌腱鞘炎、膿毒性關節炎(組織深層厭氧菌感染)、皮下膿腫、蜂窩組織炎(淺表層感染,如 A 組 β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等繼發問題。

這其中的每一種都是很兇險的感染,甚至可能致死!

John Doe 這時候沒有再嘗試再自己解決傷口問題,而是向他的家庭醫生求助,而家庭醫生又在第一時間將他轉診到專門的手外科醫生。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第一次正確的選擇。

抗感染、徹底清創

在轉診的路上,John 就已經出現屈肌腱鞘炎的典型四大表現:屈肌腱鞘觸壓痛、周緣腫脹、被動活動疼痛、屈曲姿勢

而且上述癥狀以及紅斑進行性加重,紅斑位於掌側面,從遠端指間關節延伸到指掌關節。由於整個手掌腫脹及劇痛,整個左手及手臂已經不能活動,測量體溫 38.1 ℃。

待到達手外科診所,體溫已升高到 38.5℃ 並伴有寒戰,還存在竇性心動過速同時伴手指疼痛加重,指端感覺減退等癥狀。甚至精神狀態都開始變得有些差。

抽血化驗見白細胞15.6×109/ L(患者六周前白細胞 7.2 ×109/ 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 91%,高度提示存在感染。予以氨苄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療。

馬上準備清創手術!

這是John 醫生第二次正確的選擇。

術中充分沖洗病灶,可見小指見稀薄的灰色液體流出,未見典型的膿性液體。留取部分標本做細菌培養。徹底清創後敞開創面。

術後急請感染科相關專家會診,並依會診結果予加用萬古黴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療。

結合病史,術後討論考慮病原體極有可能為罕見的海洋創傷弧菌感染(Vibrio vulnificus),這種感染的死亡率很高。有一半的感染患者會死亡。

來自廈門的一例海洋創傷弧菌病例

圖片來源:海峽導報

這種感染在美國和歐洲高發,在日本、我國台灣及浙江溫州、福建廈門地區也屢有出現。主要治病原因為體表創面與海水、海產品接觸,也可以由生吃海產品導致。

切開引流、及時截肢及選用合適抗生素是治療這一疾病的關鍵。尤其是第一步,如果沒有及時切開引流,死亡率幾乎是 100 %!

John 醫生憑藉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傷口出現後 12 小時內及時就診,為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但他既往的服藥史為抗感染治療埋下了隱憂。

他是一個銀屑性關節炎患者,為了治療這個關節炎,他剛剛注射了腫瘤壞死因子(TNF-α),而這種藥物會影響患者本身的免疫力。

也就是說,即使是常見細菌感染對於 John 來說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更別說這種少見細菌了。

手術後傷口癥狀有所改善,首先疼痛有所降低,另外指尖僅有輕微麻木感,但觀察到指尖皮膚略呈紫色。

但決定傷口最終恢復,要看術後最關鍵的 24 小時。

第一次截肢

第二天早查房時,John 醫生的一般情況還無明顯變化,對於病情還比較樂觀。

但是到了晚上再次檢查發現:他遠端指間關節呈壞疽樣靜脈淤血外觀,且完全喪失感覺,測體溫為 38.2 ℃。

馬上再次手術探查!探查時進一步發現,自遠端指間關節至指尖的組織壞死,伴動脈栓塞(臨近指骨)。屈肌腱鞘內可見灰色液體,並延伸到腕管。

感染在加重!必須馬上截除左手壞死的無名指!!!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John 清楚的意識到截肢對於自己職業有什麼樣的影響,然而他更明白,如果不截肢意味著什麼。

感染已經隨著指關節向遠端蔓延,並沿著深淺筋膜繼續擴散。如果感染不能控制,會引起局部(手指 手掌 上臂)序貫性壞死,而釋放入血的炎性因子等物質,會導致廣泛性的 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反應。

創傷弧菌保守治療一例(此例患者 48 h 內自動出院)

可見大面積多發巨大水泡瘀斑,後瘀斑繼發全身

圖片來源:丁香園論壇

為了活命,一定要截肢!這是 John 醫生的第三次正確選擇。

手術探查發現,自遠端指間關節至指尖的組織壞死,伴動脈栓塞(臨近指骨)。屈肌腱鞘內可見灰色液體並延伸到腕管。

予截除左手壞死的無名指,並擴大清創,包括松解腕管,以及切除手、腕、前臂遠端的屈肌腱鞘。最後留置閉式負壓引流裝置,並定期沖洗清創。

術後抗菌用藥改為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多西環素、環丙沙星和克林黴素聯用。在美國,這是抗生素能用的最高極限了。

第一次手術的傷口組織培養報告確認證實病原體為海洋致傷弧菌,血培養則一直為陰性。因此根據培養結果抗生素再次更改為對其敏感的頭孢他啶、多西環素、環丙沙星聯用。同時繼續使用萬古黴素作為圍手術期感染用藥。

然而命運並沒有準備就這麼放過他。

第三次清創,第二次截肢

次日早上(距最初受傷 4 天), John 醫生的患肢不適持續加重,檢查發現,手背部皮膚有新發缺血灶伴局部硬化。

馬上再次行清創!這也是 John 醫生經歷的第三次清創手術。

遂緊急施行沖洗、清創,再次切除手背部約 10 cm × 13 cm 範圍的共 10 處筋膜以及前臂 3 處筋膜。腕管區依然可見灰色液體,但未見進一步擴張。

第二天早上再次沖洗、清創,未見手及前臂壞死再發展。

然而當天晚些時候,又一次出現快速進展的疼痛癥狀伴發熱。當晚緊急手術探查,見壞死組織及灰色液體沿著屈肌腱延伸到前臂遠端。

作為一名資深外科醫生,可以想像到此時的痛苦抉擇。不截肢感染根本無法控制;而繼續截肢下去,也不一定能夠確保治癒!

最後在 John 醫生的妻子和高年資主任醫生的共同勸說下,John 最終決定行自前臂中段施行截肢術。

此次截肢去掉了整隻左手及前臂的一部分,清除了所有肉眼能見的灰色感染壞死組織,並切除額外 5 cm 長度確保其剩餘組織完好。

前臂中段截肢手術範圍

在此次截肢後敞開傷口,保持引流通暢,同時繼續抗生素治療。患者每 24 小時都要接受一次大換藥保持傷口其開放潤濕,並做到徹底修整傷口。

而這一次終於解決了那該死的感染了。壞死不再遷延,傷口逐漸癒合,受傷後第八天(前臂截肢後第四天)傷口徹底癒合並進行了封閉。

這也是 John 醫生的做出的最後一次,也是最關鍵的一次選擇。

他最終戰勝了死神,堅強的活了下去。

老人與海

故事的最後,有個不太差的結局。

在手術後六個月,John 醫生給自己左臂裝上了假肢並且恢復的非常好。他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通過對自己的鍛煉逐漸恢復了日常生活能力。

不僅如此,他還回到了醫院,重新回到了他最熟悉的手術室。

儘管沒法再拿起手術刀,但是他用自己的知識,在手術室承擔了新的工作和角色。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應被打敗。

「當醫生自己發生重病、需要進行急診搶救、甚至生死攸關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

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答案。(責任編輯:lightningwing)

參考文獻:

1 .Scully, Eileen P., et al. "Just a Cu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5.18 (2016): 1780-1786.

2 .盧中秋, 盧才教, 洪廣亮,等. 34例創傷弧菌膿毒症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診治[J].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 2009, 18(7):732-736.

3 .【病例討論】罕見累及軀幹、上肢的創傷弧菌感染 http://www.dxy.cn/bbs/topic/985418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園 的精彩文章:

使用頭孢菌素需要了解的 6 大要點
在中國,為什麼青黴素皮試「陽性」的人那麼多?
一個兒童醫院,開發了一款可以預防自殺的軟體
美國醫生的上下級關係是怎樣的?
96 年,我離開體制,建立了自己的診所……

TAG:丁香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