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赫德:讓數學變得好玩又深刻:「不一樣的尺子」

北京赫德:讓數學變得好玩又深刻:「不一樣的尺子」

二年級的數學課堂里,第一單元,學生們在學習關於測量的知識(厘米、米的認識)。

通過製作自己的尺子,並進行實際測量,孩子們逐步建立起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體會到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係,無形間,他們的估測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數學開始變得好玩而又深刻起來。

第一把尺子「獨一無二尺」

開學第一天,免不了做一個自我介紹:

「我姓楊,他們都叫我老楊,關於我,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你幾歲了?」

「我比你大40歲……咱們輕易不和女士比年齡!除了年齡,咱們還可以比什麼?」

比身高、比誰胖、比誰跑得快……學生紛紛說。

「這樣吧,咱們比一比誰跳得遠吧!」

於同學連蹦帶跳地跑上台,和我比賽誰跳得遠。

「哇,於同學好厲害啊!比我跳得遠,到底遠多少呢?用什麼量一量,才能準確知道呢?」

可以用膠棒,用筆筒,用課本,用一張紙,橡皮,鉛筆……學生想到的「尺子」五花八門。

熱烈討論後,他們開始嘗試做一把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尺」。

尺子做好啦,用你的「獨一無二尺」完成下面的任務吧!

同學們測量後,發現了一個問題:同樣的課本,測量出來怎麼結果不一樣呢?

這可怎麼辦!

「因為我們用的尺子不一樣,所以,結果不一樣。要用統一的長度單位!」

「為什麼要統一長度單位呢?」

「因為這樣各個國家就不打架了,哈哈哈哈……」

第二把尺子「厘米尺」

每人發一把1厘米長的「迷你尺」,學生們開始測量三片葉子的長度。

老師拿出一把長尺子,讓學生比一比:我的尺子和你的尺子有什麼不同?

孩子們發現老師的尺子厘米數多,所以長度長,測量起來更加方便。

「『迷你尺』量一個東西要擺好幾次,老師的尺子擺一次就行了。」

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想不想也做一把這樣的厘米尺?」

「想!」孩子們聲音響亮,躍躍欲試。

接下來,學生開始做自己的厘米尺,做完後,再用這把尺子量一量樹葉的長度。

哈哈,這樣的厘米尺果然好用!小朋友們高興壞了。

第三把尺子:「米尺」

老師:「同學們昨天做的厘米尺真棒!能測量好多物體的長度呢,現在,用這把厘米尺測量一下我們操場的長度吧!」

「老師,操場太大了,尺子太短了,不好用!」

「那可怎麼辦?」哎,新的問題來了。

「做一把更長的尺子——米尺!」

「我知道,米尺就是100厘米……」

好,馬上做一把米尺!

1米=100厘米,1米原來這麼長啊!

尚老師太高了,我的米尺不夠啊!

張老師矮一點,怎麼還是不夠?不要緊,咱倆的尺子接起來!

戈老師,我給你量量腰圍吧!好尷尬噢!

「老楊,你怎麼比戈老師(腰圍)粗?」

「哪有這樣『表揚』一個女士的?量了腰圍你得給我做件衣服!」

「衣服太難了,我給你做一副手套吧!」

這是老楊手的尺寸

手套做好啦!怎麼還不降溫啊!!!

這樣幾堂溫馨而又連續的數學課堂,孩子們融入其中,不亦樂乎。他們學到知識了嗎?學到了。他們快樂嗎?他們快樂。從他們臉上歡樂的表情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切。

這就是赫德全課程數學追求的境界之一:學習有用的數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表面看來,孩子們是在玩尺子,實際上,他們更是在深度理解長度計量單位。更重要的是,這種理解是在生活中、在實際應用中得來的,是在動手實踐、在親自體驗中得來的。

這樣獲得的認知,有溫度的陪伴、有情感的溝通、有趣味的分享,所以孩子們樂此不疲,理解深刻。此刻,數學不再是枯燥和艱澀的,它擺脫抽象進入具體,變得和遊戲一樣好玩!

正是依靠這樣的整體課程設計,以生活化的主題調動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引導他們真正掌握學科知識,赫德學校將教育返璞歸真。入學和上學的過程令孩子們十分快樂,而學校也最終成為學生們想去、要去的地方,他們在這裡獲得獨一無二的綻放與成長。

文/ 楊玉翠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連訊社 的精彩文章:

《那年花開月正圓》:展現「細節美學」的優雅,呈現更多品質創新
北京愛迪國際學校,新學期新篇章
北京愛迪學校暑期行走世界,體驗異域文化

TAG:連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