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金基德:邊緣死亡美學

金基德:邊緣死亡美學

最邊緣的

才是最深刻的

之前寫了韓國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今天講和他不相上下的金基德,同樣都是特立獨行的鬼才導演,他倆指導的電影作品都在影史上具有很大的爭議性。

正因為有爭議也許才是最應該被講述的,禁忌之所以有,那是因為他們都真實的存在這個世界當中,了解朴贊郁和金基德後你會發現這世界上還有另一個新大陸。

第一次知道金基德是始於《空房間》那張「三角戀」的劇照,當時覺得非常的新奇,影片講述的是男主泰石是個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他每天騎著摩托車挨家發傳單,將它塞入鑰匙孔中。

如果過幾天傳單還沒有被人拿掉,泰石就會撬開鎖進去小住一段時間,在那洗澡做飯拍照。作為交換,他會幫主人家做些家務、打理房間。

一次,他在一所空房子里遇見了一個被丈夫施虐折磨過的女人善華。她渾身青腫,眼神里流露著哀怨。逃走後的泰石惦記著善華,再返回她家時,恰好碰上善華的丈夫在虐待她,他當即出手,帶走了她。

後來,他們兩個人恢復到以前的神秘生活,結伴一起尋找空房間,雖沒有言語交流,卻彼此默契。一次他們進入陌生人房間時,發現一具老人的屍體,他們為他辦了一個認真的葬禮後就在這件屋子快樂的住下。

直到一天老人的兒子找上門來,他們被當作殺人嫌疑犯帶走。泰石鋃鐺入獄,善華被老公帶走。但是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結束。

這部電影是金基德最為溫和的一部電影,比起早期大膽赤裸的鏡頭,這部要含蓄太多,第一次看完這部影片後完全是懵逼狀態。

隱隱約約恍恍惚惚,似真似假的故事讓人摸不著頭腦,就像這現實中的幸福如同幻覺,現實中的痛苦如同窒息一般。

「每個心中都有自己的空房間,在那裡靈魂無限寂寞,渴望另一個靈魂的介入,但那需要漫長的等待,等待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是痛苦還是快樂,不過等待註定孤獨,孤獨會讓人強大,會讓人看懂很多事情,會讓人成長,會讓人懂得珍惜,也會讓人懂得隱忍,在空房間中我們共同等待。」

第二部《收件人不詳》,那是我幾年前在家的電視上看的,當時看名字感覺很正常的電影啊,然後看完之後真的由衷佩服廣電的審核制度(此處應有掌聲)。

《收件人不詳》是導演金基德在2001年的大手筆之作,所謂大手筆並非指製作經費,而是指他在影片中所描繪的歷史背景,複雜的人物關係,跌宕起伏的人生變化。

影片涉及的人物很多且關係龐雜,但故事卻能在平穩的敘述中發展的遊刃有餘,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導演將上個世紀70年代的韓國社會通過一個家庭的變遷展示出來。

影片中不斷出現的美軍基地、美戰鬥機即是對那個痛苦而曖昧時代的標識,而導演一貫擅長表現人物在絕境中扭曲的心態,在這裡可謂發揮的淋漓盡致,其中很多殘忍的場面仍舊讓人驚嘆不已,讓人不禁反思那段帶血的歷史。

這部影片中,導演通過三個青年的經歷反映了底層民眾對於前兩者的反抗,混血兒張武是韓國女子與黑人士兵的私生子,因為膚色和瘋瘋癲癲的母親而備受歧視。

戰爭結束後士兵回國,張武母親日復一日地寫信寄往美國,每次都因為「收信人不明」被退回。最後他將經常欺負母親的殺狗人殺死(用殺狗的方式),然後又將母親的乳房割下,一頭栽進了荒涼的土地。

而影片的顏值擔當銀玉,小時候因頑皮哥哥的意外事故將妹妹的一隻眼睛弄瞎後,銀玉一直很自卑,用頭髮將自己瞎了的眼鏡遮住。可是,最終銀玉為了眼睛的手術把貞操獻給了美國士兵,可是卻被士兵利用,在反抗中她將自己已經痊癒的那隻眼睛又一次刺瞎。

而智欣是一個喜歡銀玉的懦弱男生,在目睹了張武和銀玉的遭遇後,從一個總是受人欺辱的懦弱少年,變成拿起弓箭射傷美軍的兇手,被本國的警察逮捕。

入獄前用自虐式的手法藏起鐵絲,用來勒死欺負過他的獄友。這三個人分別以殺人、自殺、自殘、施虐的方式完成了各自的反抗,拾回被踐踏得所剩無幾的尊嚴。

這裡的死亡是絕望之下最後的反抗,以對個體生命的拋棄控訴社會、體制的不公與泯滅人性,以生命的自我毀滅來解除肉體一與精神的巨大痛苦。

張武的屍體倒立在荒涼的土地上,露出的下半身形成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V",為金基德影片中所有卑微人物的意志與沉重的生命豎起了一塊墓碑。

第三個要講的是《聖殤》,影片《聖殤》講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母子故事。一位從小缺少關愛的孤兒長大後成為一個替老闆收繳高利貸的無情打手。

一名受害者的母親為了報仇,冒充打手失散多年的母親,逐步騙取了他的感情和信任,兩人最後相繼以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部影片中男主和這個女人的一段超越倫理和道德禁忌的「母子關係」一度成為熱議。

《聖殤》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欣賞角度都達到了平衡,金基德在《聖殤》中冷靜考究的鏡頭語言和情節節奏控制力,讓觀眾明白,那個直面「人性之惡」的大師又回來了。

而大量暴力驚悚鏡頭,情節的推進反轉,又讓觀眾看到金基德有駕馭懸疑商業片的能力。片中為了收賬而犯下種種惡行的情節,強調了「金錢是罪惡之源」的道理,此外,電影還表達了對於社會建設進程混亂、新舊交替過快的擔憂。

金基德是韓國當代影壇上一位特立獨行的電影導演兼編劇,拍片以低成本、高效率著稱,尤其著力於展現社會邊緣人物的處境與情感。他編導的電影先後在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各種獎項。

金基德向來以多產見稱,不僅保持了一貫的低預算與高質量,拍片速度之快也同樣令人驚奇。實驗性意味濃厚的《真相》,動用18部攝影機,在200分鐘之內就完成了全片拍攝,《空房問》用了十六天就拍攝完成。

《春夏秋冬又一春》劇照

但大多數影片中對「暴力」和「性」不加掩飾的表現方式,卻導致了韓國主流媒體的非議與本土票房的失敗。

誠然,金基德的電影世界幾乎都是毫無顧忌地表現了人性中複雜禁忌的一面,但揭下這層塗抹著慾望與鮮血的外衣後,不難感受到其背後所顯現的深邃主題與傾注的悲憫情感。

正是因為金基德自身的故事使他創作出這麼多的優秀作品,無論是童年的經歷還是輟學、打工、留學、學習繪畫到後來的隱居。從最開始的《鱷魚藏屍記》、《雛妓》、《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後來的《莫比烏斯》都無一例外的挑戰著人們的心理底線。

《鱷魚藏屍記》金基德早期作品

「死亡」,並非金基德電影獨有的表現對象,而是亘古以來文學與藝術的母題之一。在人們的常識中,死亡作為美的對立面而存在。但在更高的層次上,死亡與美感的產生卻密不可分。

金基德的暴力美學、關注邊緣人、關注女性、殘酷有悲憫,有人說:「金基德是一個用畫面說話的導演,一個永遠關注邊緣人的藝術家,每一部作品都帶有他獨特的個人魅力。

曲折的人生經歷,沒有受過任何電影教育,但他的作品卻在各大電影節上大方光彩。他的作品每部都十分精彩,可是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

作為低成本創作的導演,他一直不認同為了利益去拍一些商業電影,應該有更多的藝術電影,他說:「「韓國應該多拍藝術電影,這樣影片的質量才能夠上去,電影的發展最終還是要看電影的質量,太看重經濟收益不是一件好事。」

而他也一直對此堅定不移,即便大多數的人都不買賬,即便他的作品不能被大多數人認同,然而他對藝術的功勞,我想不論過了多少年依然值得被人們所記住。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張曼玉:優雅半生似海水,叛逆一半似火焰
紅心柚非女人胸,勿以大小論品質
英雄腳臭,好漢屁多。你屬於英雄還是好漢呢?
你到底在看什麼,心裡沒點數嗎?
總有一代人要背井離鄉……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