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邵大箴:現在研討會太多、太濫,說好話的多,真正批評、提意見的少!

邵大箴:現在研討會太多、太濫,說好話的多,真正批評、提意見的少!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美術批評在美術事業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美術批評存在哪些問題和誤區?如何培養美術批評家?本期「名人談人才」欄目邀請著名美術批評家邵大箴教授談個人看法,其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美術批評人才培養現狀

1960年正式成立的中央美院美術史系是我國最早的美術史系,主要培養美術史人才、美術理論人才、美術批評人才、博物館人才以及美術編輯人才等。除「文革」外,該系一直都在招生,現已發展成為人文學院。其他藝術院校和綜合性大學也陸續在改革開放前後、8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先後開辦美術史系或美術史專業。目前,全國美術史系的本科畢業生有上千人,其中碩士生有幾百人,博士生也有不少。這部分人當中,有一部分從事當代美術批評,他們分布在各個領域,包括出版社、報社、美術館、畫廊、自由職業(自由策展人、自由批評家)等,很多人活躍在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大城市。

美術批評人才的數量在美術史研究領域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國家培養的美術史人才,主要進博物館、出版社、雜誌社或留在學校教書,這類人才的需求有限。由於藝術市場火爆,大量需要美術管理人才、美術經營人才和美術批評人才。而美術管理人才和美術批評人才往往是聯繫在一起的,因此,往這個方向流動的人越來越多,出現新的藝術管理專業,報考這個專業的學生很多。

美術批評職業國內外歸屬不同

在國外,美術批評家的職業往往放在藝術哲學領域。他們認為,從事當代美術批評的人,不一定要懂得繪畫的技巧,或掌握繪畫的手藝或技術,只要對藝術史、藝術哲學比較了解,就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中國的美術批評人才大多數或多或少受到一些美術技巧的訓練,比較了解美術創作實踐和美術創作的甘苦;美術批評人才在美術史系裡培養,必須要經過系統的美術史(包括世界美術史、中國美術史)的學習,才能從事美術批評。

在中國,美術批評人才與美術史研究人才、美術策劃人才、美術管理人才沒有非常清晰的職業區分,常常兩者相互交叉,嚴格說不夠規範。在國外,美術批評人才與美術策劃人才、美術管理人才是分開的,雖然有時也有交叉,但卻屬於不同的職業。

批評要把握好尺度

什麼叫美術批評?無非就是對某個藝術思潮、藝術現象、藝術動向的批評,或是對某個藝術家、藝術作品的批評。當代美術批評人才中,無論是體制內的人,還是自由職業者,都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對傳統形態的藝術(如國畫、油畫、雕塑等)創作進行批評;另一種是專門對前衛藝術進行評論。此外,也有兩者交叉的。

國外美術批評家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嚴肅的美術批評,另一種是市場的美術評論。國外美術批評家的收費也非常高,而且有不少評論是受市場操縱的。在國內,嚴肅的美術批評人才需求非常有限,但針對市場的所謂美術批評人才需求量卻很大。應將這兩類美術批評人才區別開來。

我認為,針對市場的美術評論有必要,但批評家要注意把握分寸和適度。特別是不能把假的說成真的,把壞的說成好的,把較好的說成最好的。這與批評家的良知、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業務水平、藝術修養等有關。

美術批評家作用有限

作為美術思潮、美術走向,美術批評家應該有所作為,但這個作為現在看來也是有限的。因為藝術市場、社會大眾的藝術格調和趣味與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或文化發展的趨勢有很大關係。目前藝術市場比較火爆、比較活躍,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很多人呼籲,美術批評家應該進行干預。也確有一些嚴肅的批評家、有思考的理論家發表過很多有價值的意見,但是作用不是很大;一些美術史家、美術批評家參與到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活動中,希望通過引進國外的一些成功的管理經驗、章程和做法以及新的理念,使中國的藝術市場在操作、經營、管理等方面走向規範,同時,按照中國國情解決實際問題。但這些努力都很艱難,看來存在的問題需要有個過程逐步得到解決,而且需要社會各方面通力合作。

當前美術批評界存在的問題

美術批評家應藝術家的要求,給他們的畫集出版或舉辦展覽寫評論文章,這是當前美術批評界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人發表文章認為,這是一種庸俗的美術批評。「這樣一來,美術批評就降格了。」

其實,請美術批評家就藝術家的創作意義和價值進行闡釋性的和說明性的評論,本身無可厚非,而且在社會上也是需要的。關鍵是美術批評家寫出來的文章要注意掌握分寸,尤其對年輕人進行扶持和支持都是可以的,但必須要有分寸。

有的藝術家本身水平一般,卻通過各種關係、各種渠道請多位批評家給他寫評論文章,一本畫冊中就有七八篇評論,這讓很多批評家很不自在。出現這一問題,批評家和藝術家兩方面都有責任,都要有自律意識。有時,過多的評論可能會起相反的作用,包括一些研討會。藝術家要搞一個展覽,請一些人來給他提意見,這是可以的。但現在研討會太多、太濫,說好話的多,真正批評、提意見的少。

媚俗的文化取向令人擔憂

當前社會文化里存在著比較浮淺的、庸俗的、媚俗的風氣,同時存在著對經典的、嚴肅的、有社會意義的方面的忽視。這種文化取向,影響到藝術市場、藝術管理,也影響到藝術批評以及人才培養。這個問題需要綜合治理。大的環境不改變,小的環境很難改變。當然,大處要從小處著手,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努力。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要嚴肅、要認真。現在,藝術管理專業發展很快,但粗糙、浮躁的現象同樣存在,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存在質量問題。一些媒體不負責任的炒作以及從業者出於無知而故意製造「新聞」,令人擔憂。

翼圖本期免費分享《沈亞洲工筆人物畫教學》視頻全集,下期將免費分享《王成喜畫梅技法》視頻全集。需要的朋友按如下方法領取。

文藝天下

我們傳播一種生活態度讓您一生擁有優雅氣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潘天壽談素描
李小山:藝術是不害人的,害人的是藝術之外的東西!
誰寫的《腳氣帖》,竟被蘇東坡推為當朝第一?
《芥子園畫傳》山水集·石譜——大間小、小間大之法
書法史上的十大養生名帖,珍藏!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