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寒冷時更易心臟衰竭

寒冷時更易心臟衰竭

寒冷時更易心臟衰竭
credit: 123RF


根據《國際環境》雜誌的一項最新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可能與溫度以及大氣壓的變化有關。該作者表明,老年心衰患者為了預防心臟衰竭,應避免在冬季的霧氣天和低雲層天出行。


之前已有研究表明,天氣的變化會影響體質較弱人群的健康狀況。就好比炎熱與寒冷都能促使疾病率的上升,甚至還能致導致低收入人群的死亡。而加拿大魁北克的拉瓦爾大學、舍布魯克大學聯合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溫度和氣壓變化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

「醫生在治療心臟衰竭的病人時很少考慮天氣的因素,」Pierre Gosselin教授說,他是拉瓦爾大學所做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因此,通過研究氣候變化造成的極端溫度差異,我們想知道天氣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角色。而研究也表明,暴露在寒冷或高壓天氣中時可能導致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甚至是死亡。」


治療心臟衰竭是很昂貴的:根據加拿大健康研究所的數據,在2011-2012年間,那些最昂貴的住院費78%都是65歲及以上的人掏的。其中,心力衰竭又以2億7600萬加幣排名第三。


該研究對魁北克2001-2011年間被診斷出患有心力衰竭的112793人進行了評估,他們都至少65歲了。魁北克綜合慢性病監測系統採用國際疾病分類(ICD)資料庫,這些心衰患者都利用了此系統進行了再次確診。


參與者的隨訪時間平均為635天。在這段時間裡,研究人員測量了周圍環境的平均溫度、相對濕度、大氣壓和空氣污染物,並研究了這些數據是否存在關聯。

結果表明,冬季(十月至四月)與夏季(五月至九月)相比,住院或死亡的風險更高。


研究人員注意到,前七天溫度平均每降低1°C,因心衰住院或死亡的風險就增加了0.7%。他們還發現,大氣壓每增加1千帕,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4.5%。換句話說,連續七天氣溫降溫10°C(這種氣候變化在一些國家是家常便飯),導致超過65歲的心衰患者的發病率增加了7%。


在隨訪期間有21157起心力衰竭發生,這佔到研究對象的18.7%。共有18309人住院治療,4297人死亡。在某些案例中,住院和死亡還發生同一天。研究人員算出其概率為0.03%,這意味著在10年內,約有1500人會因此住院或死亡,也就是說每年就有150人入院或過世。


Gosselin教授及其團隊,建議應給予老年心衰患者一些支持和提供一些預防性措施,因為心臟衰竭的代價太大了。他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常暴露在寒冷或高壓的天氣下,可能導致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甚至死亡。這意味著,他們應該避免在冬季的大霧天氣和低雲層天氣出行。因為通常情況下,這兩種天氣的氣壓值都很高。」


本文譯自 medicalxpress,由譯者 Imagine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每條魚都有自己的「魚格」
為什麼蜘蛛繩降時不會失控打轉
「瘋狂」科學家:想要長生不老嗎?先從換頭開始
地球上擁有超過萬億個物種,我們之了解其中0.001%
發霉啦蛋友破事水:穿著鞋底很薄的鞋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