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語境下,如何解讀影像背後的真意?

當代語境下,如何解讀影像背後的真意?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沒有其決定性的一瞬間。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裡,在認識事件意義的同時,又給予事件本身以適當的完美的結構形式。」——布列松

2017 年 9 月 24 日,「卡羅拉雙擎享.文化沙龍」第十站在大連簡匯空間,與阮義忠、劉錚、林青松三位嘉賓一起閱讀當代攝影。

在現代科技和各種工具的推波助瀾之下,當代攝影的發展愈發蓬勃和多元化。台灣當代攝影家阮義忠,如何從策展人的角度來看待當代攝影?中國攝影家劉錚,如何看待攝影對大眾審美的影響和改變?著名攝影出版人林青松又是如何站在百家爭鳴的交匯之處,觀察當代攝影發展的變化?

科技的推波助瀾,

使攝影環境發生何種變化?

阮義忠:作為一個比較老派的人,我曾認為攝影不可能再進步了。在當時,攝影師看到令自己感動的內容就按下快門,然後進暗房沖洗,這種攝影技術在當時看來已經是足夠先進的科技。然而,數碼相機的出現,給傳統攝影帶來很大的考驗,因為它丟棄了底片,隨處可拍,使得攝影行業的技術門檻降低了。而門檻的降低也部份改變了攝影師的創作態度,不再是更多地尋求在感動瞬間以最佳角度按下快門,反而逐漸忘記眼前的事物才是最重要的。在技術與觀念的轉變過程中,攝影的溫度與厚度是否隨之降低,是我最為關心的。

劉錚:感謝主辦方提供一個這樣的機會,讓我與啟蒙老師阮義忠老師同台,與大家分享攝影。從初次讀阮義忠老師的書到現在已經過去30年,在這期間,攝影的轉變是翻天覆地的。

攝影最初是模仿繪畫,之後逐漸找到了攝影語言,誕生了很多攝影大師,他們發現攝影的記錄這一特性,隨後誕生了藝術與觀念的時代。在人人都可拍攝的今天,有99%的攝影家都是迷茫的,只有少數攝影家還在思考上述的問題。我們沒有抓住攝影的變革給人們帶來的契機,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主要攝影工具,這一點不能被忽視,因為手機當中的資料,也許就是未來攝影的主要形態。如果一個民族的影像史就在手機中,那麼,百年後這些圖片是否還在?誰來保存、分類,並對圖片加以利用呢?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林青松:攝影只有170多年的歷史,在我看來它還很年輕。從現在攝影領域的表象來看,玩攝影的人很多,這其中有專註於風景拍攝的,有紀實風格的,也有觀念攝影的。但是他們都像是處在平行世界的人,在各自的領域裡自得其樂。攝影應該是嚴肅的問題,看起來是一派繁榮的百花齊放,但是「百花齊放」是否為褒義詞還有待討論。拍照與攝影不同,不是有影像就是攝影,因此,現在說攝影已成熟還為時尚早,尤其在科技帶動手機攝影的時代,攝影還處於異變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在「百花齊放」的後面打一個問號。

對於當代攝影師們的迷茫,

幾位老師是如何看待的?

阮義忠:第一次看到劉錚的作品我是羨慕的,羨慕他敢用這樣的手法進行藝術創作。每個人都有不斷嘗試的夢想,但因為每個人對自己都有很清晰的認識,所以一些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有其他人做到了,會感覺他幫助自己完成了夢想一樣。這就是藝術,懂得看見別人的好,才會讓自己更好。最早編寫《當代攝影新銳》時,裡面很多攝影作品讓我感到驚訝,它們重新定義了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假,對我來說,這是對以前我所堅信事物的顛覆,但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所以,對於當代攝影的一些表現,我是羨慕與欣賞的。

不過我也常看到想法與現實的差距。想法很好,呈現的內容卻有限,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這些都是糟糕的作品,這差距也是我評判作品成熟度的標準之一。其次,攝影家的作品是否真誠是我的第二個標準。如果只是為了迎合市場,作品必然讓觀者感到很虛假。

林青松:在與國際攝影大師的合作中會發現,他們之間的風格差異很大,在各自的領域裡都非常優秀。從事攝影圖書出版的工作,不能受某一領域或時代的限制,更多的是開放與包容的心態。就像阮義忠老師與劉錚老師,從事拍攝時,有獨特的拍攝風格,但是作為編輯者,就不應受到特有的局限與界定。現在攝影圖書出版物很多,讀者閱讀水準的不斷提高,使他們日益關注攝影作品本身。

近年來攝影評論真的可以用「百花齊放」來形容,大家對於不同攝影方式的態度都不同,有批判,也有進一步的延伸與思考,這些都對攝影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所以接觸攝影時,不要先去下判斷,而是先了解其背景,保持開放與多元這一觀念,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劉錚:我編寫《中國當代攝影圖錄》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中國優秀攝影家作品被大家看到。我們身邊有一群很優秀的攝影家,他們是中國真正的攝影主體,因為他們為攝影行業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們沒有完成的工作與使命都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中國根本不缺少一流的攝影家和攝影大師,他們很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學習、體會,不應該被忽視。在此感謝林青松先生與浙江出版社對中國攝影未來的態度,相信這套書只是一個開始,以後一定會有更多的展覽、紀錄片等形式,讓大家認識這些優秀的攝影家們,他們也會像我們一樣,能夠坐在這兒向大家講述自己的經歷。

在當代攝影環境中,

如何閱讀出影像背後的真意?

阮義忠:我習慣從從兩方面看待任何事,其一,去面對自己從未見過的世界,其二是直面自己的過去。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任何與自己經歷相關的東西會特別感動。當代攝影藝術作品,很多讓人看過之後只是欣賞,卻沒有真正情感上的共鳴。我最近在回看我沒有發表的照片,覺得這些作品應該給故鄉人看一看,因此我在宜蘭策划了一場以《回.家-阮義忠影像回顧展》為主題的展覽。年輕時候總是想逃離家鄉,現在則渴望重返故鄉,我下半生的攝影作品,都是來自於這個平凡人間。

我認為,攝影藝術最重要的是分享和共鳴,不應該只是互相批判。若是永遠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作品的影響力也一定會降低。

劉錚:攝影在我眼裡是非常多元化的,表面都叫攝影,其實完全不同。攝影從最初傳遞信息,再到觀念藝術裡面的傳遞思想,繼而開拓攝影的語言,所有這一切其實它已經出現分水嶺和轉變,攝影的談論,需要語境。攝影有很多不同的功能,它能傳遞信息、表達思想。另外自從攝影與大眾發生密切關聯後,攝影審美與娛樂功能一瞬間成為攝影在社會中的主要功能,大部分攝影愛好者將攝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攝影的娛樂化、消費化,直接影響攝影主體的創作。大眾攝影娛樂這一話題值得好好探討,攝影的未來是否在其中,我們也在思考。

林青松:攝影作品大家看起來非常容易,只是一張記錄現實的照片而已。但實際上,解讀攝影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都需要了解創作的背景。舉例來說,《世界攝影大師傳記叢書》一書中,用幾十萬字介紹一位攝影師的生平。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一些攝影家的作品的了解還停留在相對簡單的理解層面。比如,尤素福.卡什的人像攝影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為丘吉爾拍攝的那一張。去了解他的過往,會發現他經歷過一戰、二戰,後來才從事時尚攝影,而只有在了解這些經歷之後,才會明白他的不易之處。最早接觸阮義忠老師的作品,也只是停留在光線、構圖等層面的欣賞,後來逐漸了解到作品背後的故事,照片也隨之變得更有味道,並且可以透過作品感受到阮義忠老師為人處世平和的心態。只有不斷的閱讀、經歷、實踐,才能在作品中感受到共鳴,讀懂照片,這也是作品對觀者的要求。

書店聯盟和一汽豐田卡羅拉雙擎攜手集結當代各領域的前行者,一路將思想的力量傳遞至全國,共赴十四個城市書店。

繼大連之後,我們將在10 月 22 日前往鄭州松社書店,邀請鍾立風、小鵬、吉井忍與當地讀者們相約,了解當代文學中的漫遊者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向街書店 的精彩文章:

從古老的敵意出發:漫長的意義
如何在旅途中拍出高顏值美照?
奔波勞碌的上班族 西裝革履下的疲憊身影
他拍的「垃圾」照片卻獲全國大獎
有愛!准夫婦公園拍照遇落水男童 新郎英勇救人

TAG:單向街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