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面無私包拯的父母分別是誰

鐵面無私包拯的父母分別是誰

包拯是哪個朝代的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憑藉他的大公無私被後人銘記,仁宗天聖五年的時候,包拯成為進士,為國家效命,踏上了自己的仕途。

鐵面無私包拯的父母分別是誰

包拯畫像

包拯曾因為自己父母年邁,有辭官的想法,因為牽掛父母,他辭官陪伴二老,幾年後,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墓旁築起草屋,直到守喪期滿,同鄉的父老鄉親來都來勸包拯,包拯採取做官。

包拯擔任監察御史的時候,建議練兵選將,加強對軍隊的管理,培養一批作戰能力強大的士兵,駐守國土的邊疆,抵禦外敵的侵略。

包拯在執政的時候以廉潔著稱,他嚴刑峻法,以嚴明的紀律規範自己的下屬,包拯為人剛正不阿,眼裡容不下任何沙子,看到不良的現象存在,王逵曾經強制徵收百姓的錢財,弄得百姓名不聊生,發生暴亂。

王逵非但不找自己的原因,還派兵抓捕想要為自己爭奪權力的百姓,包拯七次上書彈劾他,最後一次更是將矛頭直指當今的統治者,這一舉動震驚朝廷,當時人們都佩服包拯能有這樣的膽量,皇帝也沒想到他要維護百信權力的決心有這這麼大。

包拯秉公執法,在他為官的時候,深得民心,他出處為百姓考慮,幫百姓做事,有貴族想要從老百姓那佔到半點便宜都逃不過包拯的法眼。

他整頓民風,改革人們的訴訟制度,方便了越來越多的人向自己傾述遭遇的不測,包拯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傑出代表,是清廉的象徵。

包拯的父親

包令儀是包拯的父親,字肅之,是北宋時期廬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合肥人,包令儀小時候認真刻苦,飽讀詩書,並在24歲的時候考中進。

鐵面無私包拯的父母分別是誰

在宋真宗年間,擔任福建惠安縣的知縣,後來擔任過朝廷的虞部員外郎,掌管鐵、茶、鹽的生產,曾經還在陪都南京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當過留守。在天聖八年的時候去世,朝廷追封他為刑部侍郎的職位。

包令儀的父親包士通是農民,平常的生活就是耕耕地什麼的,曾經在私塾里當過一段時間老師,他的母親也是世代務農。包令儀曾經更隨丈夫在私塾里學習過一段時間,之後包令儀考中進士後,就留在京城,在京城中任職。

包令儀曾經被朝廷派到福建惠安擔任知縣,幹了三年後,又被朝廷召回京城,被授予朝散大夫,行尚書,南京,留守等職,晚年的時候在合肥城內居住,包令儀死後朝廷追封他為刑部尚書,以表示他在為官的時候對朝廷做出的突出貢獻。

近年來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父親的神道牌,碑上有刻著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顯而易見,這是包拯留下來的的珍貴的遺物,是他盡自己的孝道的體現。

包拯在年少的時候,拚命念書,學習知識,包拯曾因為要侍奉年邁的父母拒絕做官,因為自己的父母想念的緣故,包拯知道雙親離開人世,自己的守喪期滿才離開故鄉,朝廷做官。這樣的盡孝道,被家鄉的人稱讚,被傳為佳話,影響著故鄉的父老鄉親們。

包拯母親

關於包拯的母親,《宋史》中對其母親描述得比較少,但是包拯受其母親的教育卻很深。包拯,在北宋年間生於合肥小包村。父親名為包令儀,是一名進士。包拯步其父後塵也考取了進士。包拯的母親張氏在包拯很小的時候就對他進行了嚴苛的教育,加上包拯本人十分聰明,一學就會,誠實敦厚,才有了包拯考取進士的結果。

鐵面無私包拯的父母分別是誰

《少年包青天1》包拯母親包大娘

因為從小父母的愛護與管教,在包拯心中一切都是百事孝為先。所以在其考取進士後,包拯考慮到其父母親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於是辭官回來孝敬父母。等到父母親過世以後,包拯又在家鄉守孝三年,之後才放心去做官。

在傳說中,包拯是被其嫂子帶大的。因為包拯一生下來,臉就像鍋底一樣黑,他的父母親很是嫌棄,於是被其母拋棄在路邊。被拋棄的包拯哭鬧不止,他的嫂子尤為憐惜,便把他帶回家領養,於是才有「嫂娘」一說。長大後的包拯很是爭氣,他積極刻苦,上進奮鬥,考取了狀元。

在電視劇《少年包青天》里,包拯的母親包大娘也是一名很有意思的人物。她是驗屍官,時常協助包拯一起斷案,有時包拯參不破的玄機,包大娘會在一旁提示。由此可見包大娘也是非常睿智的人。包拯的母親在電視劇中一直喊他黑炭,表面上有一種很嫌棄的感覺。實際上,包大娘對他疼愛有加,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在一旁鼓勵他,也有一種慈母的形象。雖然歷史中的包拯的母親並不是驗屍官,但是她給予包拯的教育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點意思 的精彩文章:

苗人鳳和胡一刀誰更厲害
吳三桂反清復明 為什麼要反清復明
和珅為什麼被認為是年妃轉世?
劉禪後人 揭秘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
陸小曼的生平簡介 陸小曼的愛恨情仇

TAG:歷史有點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