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有一種茶叫綠楊春

有一種茶叫綠楊春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綠楊春茶,一個被世人所遺忘的茶種。

綠楊春,中國傳統名茶品牌,該品牌茶葉是產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地方名茶,其特質為「湯色翠綠、味香醇厚」。

綠楊春產於素有「風物淮南第一州」—揚州的儀征丘陵山區,形似新柳,翠綠秀氣,香氣高雅,湯色清明,滋味鮮醇,葉底嫩勻,素以香高、味濃、湯綠、耐沖泡,所以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嘗得那口鮮,不負人間四月天。

茶的種類也分很多種,比如洞庭龍井,黃山毛峰、廬山雲霧等,揚州綠楊春也是其中之一

一般茶樹適合生長在PH值小於7,一般在5.5至6之間的酸性土壤中,丘陵地帶,都非常適宜茶樹種植。同時又屬於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冬春溫差分明,適合茶樹儲蓄營養。揚州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綠楊春牌綠茶的優秀品質。

綠楊春之淡雅,聽名字就讓人想起眉清目秀、風姿綽約行走在阡陌的秀麗村姑。淡淡的一口,面前幻化出古典的舊式女人。深閨大院,相夫教子。雖美麗而不張揚,氣質的清芬卻常常在舉手投足間似有若無地飄散出來。

來一杯揚州綠楊春茶,清神解困、去肝火。

在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近年來舉辦的多次茶葉評比中,綠楊春每次參評都成績不俗。除了色、香、味、形等指標外,綠楊春茶葉的內含物(多糖、茶多酚、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的含量排名十分靠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綠楊春在全國的綜合排名,目前僅次於龍井和碧螺春。

綠楊春碧螺春「同氣連枝」

茶葉樹種分大葉、中葉和小葉三種,其中福建的福鼎茶、大白毫系列,以及太平猴魁等都屬於大葉茶;龍井茶則屬於中葉茶;綠楊春、碧螺春等都屬於小葉茶。綠楊春和碧螺春雖然成茶外觀差距較大,但事實上差不多,只是加工工藝不同,製作的形狀有別。

經過殺青、理條後,按照各種茶葉的製作要求進行做形。如綠楊春和龍井屬於扁形茶,炒茶師就用手工將茶葉壓扁。而碧螺春的外形成螺形,炒茶師就會用手搓出對應的形狀。

茶葉的香型也可以通過後期的加工,進行人為控制。綠楊春的香型屬清香或板栗香,而龍井屬於火香型。只要烘烤溫度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香型。

茶—歷史發展

江蘇揚州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就成為名茶產區之一,市郊蜀崗也以茶而得名,所產茶葉在宋代被列為貢品。據《甘泉縣誌》清乾隆七年刊本的記載:「甘泉縣宋時貢茶,皆出蜀崗,甘香如蒙頂,並以蒙頂在蜀,故以名崗。」

揚州茶質量優良,五代毛文錫在《茶譜》中記載:「揚州禪智寺,隋之故宮,寺旁蜀崗,其茶甘香,味如蒙頂焉」。

綠楊春茶於1991年創製,經過 20 年的發展和提高,獲得了全國「中茶杯」特等獎第一名、江蘇省「陸羽杯」特等獎第八名,並被中國茶葉博物館收藏。隨著綠楊春茶的問世,在2000年後,揚州茶葉產業開始大規模發展,每年以3000到5000畝的速度遞增,目前整個揚州市共有茶園5萬畝,茶葉年產量在1000噸左右。

茶—發展現狀

揚州綠楊春茶完全具備了與其他名茶一樣高聲叫賣的底氣。但綠楊春茶在知名度上還是與一些名茶有很大的差距,除了歷史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揚州茶不善於宣傳自己。

究其原因發現揚州新茶上市極其低調,只有個別茶莊在店前支起炒鍋,沿襲「新茶現炒現賣」的老套路。另外,揚州茶較之江南茶生產周期滯後,新茶上市也相對滯後,在江南茶大規模的宣傳轟炸後,市場就出現了一個宣傳疲勞,

致使上市稍遲的揚州新茶很難有新的視覺和聽覺衝擊。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政府扶持力度較弱。

而且近年來,由於消費者過分講究茶葉外形和色澤,「只知好看,不識滋味」,導致部分茶葉企業在生產加工中提高採摘嫩度,降低做茶溫度,加壓較遲。沒有較高的殺青溫度,茶葉中的青氣物質不能揮發,芳香物質不能顯露和形成,茶葉香氣必然會大大降低。

滋味也因兒茶素等物質異構化和降解等變化不夠而難達到濃醇甘爽。太嫩的茶葉,生長期很短,其內含物質積累非常有限,滋味必然不濃,香氣也不會高;壓力不夠,細胞組織破壞較少,沖泡時不利於內含物浸出。

在揚州市的茶葉產業化進程中,政府雖然做了很多的服務工作。但因人才、科技、資金投人的不足,體制等因素制約,還沒形成完善的茶葉產業化服務體系,對全市茶葉產業的服務,特別是產後信息、銷售服務上尚有不足,對揚州綠楊春茶品牌的管理、服務還不甚到位。

綠楊春茶發展還需要在政策的扶持、人才的引進、服務內容的深化、服務機制的創新、服務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進行深人的探索與完善。

綠楊春茶的發展歷程中,離不開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更不乏廣大茶葉科技工作者、茶農們付出的艱辛。

在肯定綠楊春茶發展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實施揚州綠楊春品牌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千綠楊春茶,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茶—製作工藝

嘗得那每一縷最濃郁的茶香都源自千萬滴最普通的汗水。

這是一年中第一個繁忙的季節,也是第一個收穫的季節。

綠揚春茶系採摘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鮮葉為原料,經殺青理條初烘整形、足干、挑剔等六道工序製成。殺青、理條是綠揚春茶製作的關鍵。

手工炒制,鮮葉經殺青,直接進入理條,採用「抓」、「抖」等手法,使茶成直條形,起鍋攤涼後,再入烘籠焙至卟干,揀剔後收藏。

揀剔,手起手落,留下鮮嫩的芽芯。

GIF/952K

高溫殺青

GIF/635K

熱揉成形

GIF/1.0M

搓團顯毫

「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如此,方成好茶。

愛茶的人很多,懂茶的人少精湛於茶道更是難能可貴

綠楊春茶很受歡迎,愛茶人之多自然不用言說,就連小朋友也頗為喜歡,正是這樣代代的傳承茶成為全國茗茶經典。來品一杯綠楊春吧清腸調胃口,更預防齲齒。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茶,是一種文化的隱喻,也是一片溫熱的往事。一小撮綠楊春茶放在手中輕輕摩挲,彷彿綠意會從手心滲漏出來,茶葉遇上熱水,泡出來的湯色誘人,葉子舒展,啜飲一口,歲月變得蔥鬱瑩潤,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幸福了!一杯茶,一知己,一本書,喧鬧的揚城路也上演著靜謐的、柔軟的、芬芳的時光。

手執一杯香茗,品味著四季的蘊味,

品淡出人生精彩,一杯清茶,

『心素如簡、人淡如茶』,吾之所願!

---題記

人來人往,城市慷慨夜光

如同少年,不懼歲月長

相逢太短,等不及茶涼

若是常駐,我陪你走走揚州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家講 的精彩文章:

有一個院子,泡上一杯茶,簡單的過一輩子…
茶的「干泡法」和「濕泡法」全過程
老樹開花,太美了!一輩子難得一見……
如果你的年齡在25-55之間,就算是哭著也要看這張圖

TAG:楊家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