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之正經穴位
古方輯錄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風無汗惡寒,宜針太陽、至陰(出血)、崑崙、陽蹺。」
《針經摘英集》:「傷寒在表,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無汗,脈浮,刺合谷。」
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風熱、暑濕三種。無論哪一種感冒,在初期階段,只針刺風池穴(風寒、風熱)或只採針刺足三里穴(暑濕),都會有明顯效果,甚至感冒因此而好。。。
風寒感冒:是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秋冬發生較多。風寒之邪外 襲、肺氣失宣所致。
針灸: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督脈、任脈之腧穴的穴位,可配以相關的腧穴。
總取穴:風門(祛除風寒),、風池、風府、肺俞、合谷、、迎香(鼻塞)、太陽(頭痛、)、印堂(腦袋渾濁)、列缺(宣洩肺氣)、
主穴:風池 合谷(以解表散邪)
配穴: 大椎(有熱), 曲池(熱盛),太陽(頭痛),迎香(鼻塞),
尺澤、肺俞(咳嗽),少商(咽痛),列缺、照海(喉痛)
合谷、外關、孔最(流鼻涕)。
印堂、太陽穴:經外奇穴
印堂穴
[位置]:兩眉頭連線中點,位於督脈之上,與任脈相通
[功效]:散頭部風邪、通竅止痛的。通調十二經脈之氣,調和陰 陽,暢達氣機,對全身起著調整作用
[針法]:提捏局部皮膚,向下平刺0.3-0.5寸
太陽穴
[位置]: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當眉梢 和外眼角的中點向後的凹陷處,大約0.5寸
[功效]:治療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等,治療風寒感冒
[針法]:向率谷方向平刺。對治頭痛有太陽透率谷的透針。


※天轉涼了,孩子感冒咳嗽,別亂吃藥哦!
※《大王不容易》張逸傑感冒發燒卧床不起,白鹿竟用他額頭蒸雞蛋!
※四個妙招,減少感冒發作,推薦給腎病朋友!
※被你扔掉的蔥根其實是一味中藥,這樣吃還有治感冒的奇效!
※寶貝感冒了 這些護理貼士要明了
TAG: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