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大飛機,造出自己的「心臟」到底有多難?

中國大飛機,造出自己的「心臟」到底有多難?

中國大飛機,造出自己的「心臟」到底有多難

知識分子

邸利會

5月5日,國產C919客機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首飛,國人振奮。

從支線飛機翔鳳(ARJ21)到首飛的單通道C919,再到中俄聯合設計的寬體飛機,中國自己的大飛機正沿著既定的發展路線步步推進。然而,與國外相比,國產大飛機依然落後。如何縮短差距,甚至能否「彎道超車」成為疑問,尤其是作為「心臟」的發動機,在技術積累上,中國更加薄弱。

我國第一台大飛機發動機何時誕生?在商業上能否具備全球競爭力?不久前,在求是西湖學會工程分會舉辦的一場討論中,基礎研究領域和企業界的頂尖專家坐在一起,試圖向公眾解答這些疑問。

存在一代甚至更大的中外差距

「現在(飛機)載著幾百人飛來飛去,要說什麼是人間奇蹟,這就是了。我自己研究空氣動力學,想到這個還是很激動的。」談起C919,清華大學教授符松說,能上天已經值得驕傲,對中國的大飛機研製,還是要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而要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需要有自主知識產權。相對空客、波音的競爭機型,符松說,首飛的C919已經有一些創新,比如減少了5%的空氣阻力。

從整個流程來說,首飛只是第一步,之後,C919還需進行一系列試飛。在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不斷改進和驗證後,才可最終交付使用——按照預想,應在三年之後。最終交付的C919會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今年6月加入商飛北京研究中心的楊志剛說,如果和現在最好的空客320和波音737相比,能在一個數量級的話,「就是非常非常好,這也是一個務實的評價。」

不過,大飛機的「心臟」——發動機的製造乃至量產還很難短期實現。在首飛中,C919搭載的發動機LEAP—X,由CFM國際公司研製。

中國工程院院士甘曉華介紹說,在航空領域,飛機的設計製造一般需要15—20年,發動機要20—25年;全世界能做飛機的企業有20—30家,能做發動機的卻只有3—5家。從事軍用航空發動機設計的他坦言,國內軍用航空發動機跟國外最先進水平相比落後一代(20—25年)甚至更多。然而,「民用發動機,因為沒有基礎,也不好比較,恐怕也差了一代甚至更多。」

針對發動機研發的落後現狀,2009年1月,中國航發商發(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目標很明確:製造可商業化的發動機。2016年,中國宣布在「十三五」期間,將啟動實施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用某位分析師的話說,估計「直接投入在1000億元量級,加上帶動的地方、企業和社會其他投入,專項投入總金額約達3000億元」。中國自主製造商用航空發動機已是國家戰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刷心臟」已橫空出世,識別率高達98.61%
陝西省三大「心臟」火車站
DNF劍魂玩家趁團長卡裝備惡意超車,團員紛紛堵心臟等炸!
姚明老隊友威爾斯險因心臟病離世,曾經是CBA最大牌外援,月薪卻才5萬!
奧巴馬談送女兒去哈佛就讀:像做了一次心臟手術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