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果不把當下的情緒帶到下一秒

如果不把當下的情緒帶到下一秒

隨學萬里

如果不把當下的情緒帶到下一秒

雖然年齡一天天變大,意識越來越懶惰,經常迷迷糊糊,但到了一個環境,或者接觸一個不熟悉的人,仍舊會有很多感受出現,這些感受或讓人舒適,或讓人不安,或讓人煩躁……她對於修正自己的錯誤很用心,她用心感受自己面對環境或人時的心理變化,這些變化反饋給她的心,讓她做出判斷。她感覺到那些讓人舒適的人就像一灣平靜的水,無論誰來到水邊,他都一如既往的清澈,不起一絲波瀾。而讓人煩躁的外境就像波浪翻滾的水面,水底的泥沙或污物漂浮在水面,散發出不好的氣息,讓人不敢靠近。而讓人不安的外境,就像微風吹過的水面,雖然微風想給人舒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

她的分別念在快速轉動,感受外境反饋到自己內心的反映。她確實感覺到如果跟人交往的時候不起念頭,沒有分別心,只是單純地面對、接受、去做,會讓人感到舒服平安;而起一個不好的念頭肯定會讓人煩躁不安。比較複雜的是第三種,起一個善的念頭,比如心想「我要愛每一個人,我要好好地對待每一個人」,當你有了這個念頭再去面對外境的時候,從你的心裡散發出來的信息剛開始會讓人愉悅,但很快就會讓人感到不安,甚至不知所措,生怕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符合你的要求。你起的善的念頭就是一種束縛,束縛了自己,自然也讓他人感到拘謹,他人同樣會尋求儘快速度的脫離。這種感受屢屢出現,感受也非常細緻明顯。

所以,她感受到無分別念的狀態是最完美的狀態。這與《華嚴經疏》中說「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是極為相應的。她感到這種狀態非常高級。

她思考自己每天發菩提心,沒有菩提心,但硬要想出來一個菩提心,把事物本來的狀態改變了,這種改變就是非自然的,她學佛這麼多年,經常發善心善念,反倒讓以前交往的很多人疏遠了。就算世間的朋友遠離,道友應該增加吧,但實際上並沒有增加一個朋友,她跟所有人的關係都比較疏遠,常常處在孤獨寂寞的狀態。

她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認真做早晚課了,咒語的念誦都是在上下班或者散步時完成的,一邊念誦一邊打妄想,就是單純完成數量。她很多時間都花在手機微信和在淘寶上逛店,沒有人給她發信息,但她還是每隔一會就刷一下微信。她知道自己被手機控制著,但半年過去了也沒有改變。儘管懈怠放逸,但她從未放棄改變自己的心,周圍的一切都是她的對境,讓她思考自己的過錯,思考正確的方法。

她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時刻感受他們帶來的身心衝擊。

初秋的傍晚涼爽舒適,她和先生出來散步。因為從小對兒子要求嚴格,甚至到了控制孩子的地步,孩子長大後對她十分憤恨,她心裡很愛孩子,想化解跟孩子的怨恨。但孩子對她的反感形成了很深的鴻溝,讓她感到無論如何都無法跨越。

兒子見她就厭煩,她說的話無論真的假的,兒子一律當成假的。她心事重重地散步。初秋略帶涼意的微風彷彿一陣陣嘆息吹過。

兒子今年考上了大學,「十一」會放假回家。

「十一我去參加7天的禪修吧,我不在家了。怕兒子見我不高興。」她想以自己的空位讓兒子想起她,或許會緩和一下彼此的冷漠。

先生說:「你隨意吧,不過最好在家。」

「我以前對兒子太嚴厲,兒子怨恨我。我們之間有怨仇沒化解。」

「你可以忘記。」先生輕描淡寫地說。

空氣靜默無聲,但她的心裡有東西在爆裂。

她以前常常無緣無故沖先生髮脾氣,甚至招呼也不打,拿起背包就跑寺院去了。到了晚飯時間,見她沒回來,先生就給她電話,叫她吃飯。她說:「我去寺院了!」先生也不意外,更不會責問。會問:「哪天回來?」她說哪天哪天飛機。回來的那天,先生自己查好落地時間,快到機場時,會發一個簡訊,開車去接她。

去寺院七八天,她還陰沉著臉,生活在自己所發的怒氣中。先生也不講話,從不會問她此行什麼感受,就這樣一路默默到家。然後,先生做飯,叫她吃飯,從不會忽視她。

先生不信佛,對她搞的那一套也從不關心,更不過問。但只要她走,他就自願去送她。回來,只要叫他來接,他從不推辭。

先生似乎從不記得過往,不記得她發的那些壞脾氣,也不記得她毫無緣由地摔門而去,她想走就走,想回就回,從不會在意他的感受,而他似乎也沒感受。他只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先生這樣健忘,讓她覺得很安全,在他的健忘下,她認為自己的自私自利心先生不知道,好像曾經的惡魔般的過往都不存在,而從先生那裡也從來沒有看到過存在,她依然可以偽裝成一個好人,若無其事地提各種要求。而先生沒把她當做壞人,也沒把她當做好人,就把她當做一個她本身的存在。

隨著學佛時日日久,這讓她日益驚訝。學佛就是安住當下。她學了這麼多年,刻意去改過,刻意去行持所謂的善,都不如先生這樣如如不動,無論你是風,還是沙,他都是那堤壩。自己一直修行,才站在第一二個台階,而先生從不修行,也不信佛,卻站在更高的台階。她開始仰視他,觀察他,凡事開始徵求他的意見,但他完全不在意對他態度的變化,從他的言行中她認為甚至對她的變化也一無所知。這讓她感到安全。他做的一切出自他的本性,完全不是出自意識。

由此她想,要讓他人感到安全舒適,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人完全沒有分析,只是全然為零地面對。

先生雖然不信佛,也不學佛,但也常常捐助寺院。但他的捐助完全是隨性而做,不像她要考慮殊勝日、考慮寺院的貧富等等。他想做就做了,什麼選擇也沒有,過後你問他,他也不會記得。

有時問他:「為什麼不在殊勝日做供養布施,功德增上幾千幾億倍。」

他就會說:「你們這些人太刻意了。想做就做了,哪有那麼多考慮!」

她常常會為在哪天做供養和布施功德更大而苦惱,這已經違背了佛陀的教導,為了求功德而做,還是有求,就像梁武帝一樣,什麼功德也沒有。

道友凈紅約她見面,在綠茵閣西餐廳。兒子今年考上了大學,凈紅以為她會教育孩子,實際上是一個失敗的媽媽向另一個失敗的媽媽取經。凈紅長得很漂亮,很早就做生意,家境非常好。兒子從小就很優秀,長得也很帥氣。丈夫常年在外地,她整天打球、吃飯、聚會,兒子基本不用她操心就考上了重點高中。到了高二,兒子結交了女朋友,不再學習,成績一路下滑到班級後幾名。她跟兒子吵,甚至打罵,但都無濟於事。兩人經常一兩個星期都互不理睬。她對兒子也是絕望了,但又不能坐視不理,整天痛苦糾纏。

西餐廳里沒有人,很安靜。凈紅打了一個電話,說:「你看都八點了,手機關機。準是去送女朋友回家了。」

她給兒子發微信,不回。打電話,不接。

我說:「你給兒子發個簡訊,告訴他你去地鐵站接他。」

「接他?」凈紅很詫異,「我們已經兩個星期互不理睬了。」

「你把過去忘掉。從現在開始,他是你的兒子,你是他的媽媽,跟其他身份無關。」我說。

凈紅做生意的,很聰明,沒說話。隨即,她拿起手機給兒子發了信息。

但兒子沒回。她又打了兒子電話,電話接通,但兒子沒接聽。

「不用管他回不回,他肯定看到你的信息了,你去地鐵站接他就好。」我說。

她很忐忑地說:「這樣行嗎?他不理我怎麼辦?」

「忘掉以前的你們。他理不理你是他的事,接不接兒子是你的事。」我說完這話,想起了有人跟我說過。

已經八點多了。她立即收拾東西,「我去地鐵車站試試看。」

她快步向地鐵車站走去,很快消失在路燈朦朧的光影中。

第二天,她發來微信:真是不可思議。我剛走到地鐵車站,就看到兒子站在那裡,手裡捧著一杯椰奶,他自己不喝,說是給我買的。他這樣,就這樣用手摟著我的肩膀,我們倆就這樣走回了家。

作者:七色彩虹

2017年9月25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生說 的精彩文章:

心為業主
誅滅九族在中國歷史上究竟發生過多少次?人文歷史
是選擇讀書還是靜下心來打坐?
供佛的供品,可以吃嗎?

TAG:眾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