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50年,蘇聯為何不一票否決,阻止聯合國出兵朝鮮?

1950年,蘇聯為何不一票否決,阻止聯合國出兵朝鮮?

先說說聯合國,它的前身叫做國際聯盟。如果把國際聯盟看做一個群,群主是英國,副群主是法國,蘇聯、德國、日本都曾擔任管理員,後來都退群,只有美國從來不入群。

圖-國際聯盟架構

像美國這種實力的國家,除非不入群,否則在任何群都必須當群主,國際聯盟也不例外。

1945年二戰結束,戰勝國不但有國際聯盟,還有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大佬。戰後世界需要秩序,需要一個世界級組織來維和,特別是控制那些戰敗國。國際聯盟現有成員國,顯然無法完成這個任務,那麼只能邀請美國與蘇聯入群了。

圖-聯合國五常

於是國際聯盟這個群名,改成了聯合國,註冊地由瑞士改到美國紐約,美國擔任群主,5個管理員(常任理事國)是英國、法國、蘇聯、中華民國,6個積極群友是澳大利亞、巴西、埃及、墨西哥、荷蘭、波蘭,這11個群友組成安理會(群核心成員),最初總共有51個群友。

聯合國事情多,不可能每件事都開大會表決,一般是這11個群友組成的小會(安理會)進行投票,其結果所有群友都必須遵從。除非是選舉常任理事國這樣的大事,才開全群大會。

圖-聯合國大會

聯合國5個管理員,蘇聯獨樹一幟,與其他四個不對付。在11個安理會成員中,也就波蘭是蘇聯統一陣線的,投起票來肯定是2:9。蘇聯擔心聯合國的任何投票,都會對自己不利,等於聯合國拉自己入群來下套。

蘇聯提出兩點要求,一個是要一票否決權,另一個是要3票。如果不能滿足兩個要求,就帶著一幫社會主義兄弟退群。至於德國和日本如何處置,你們處置你們的,我們處置我們的。

圖-聯合國大門

聯合國剛成立就鬧僵了,這時蘇聯還佔著德國與波蘭的大片領土,若蘇聯翻臉,除非美蘇開戰,否則這些土地恐怕都要被蘇聯笑納。

在那個時代,美國唯一不敢打的群友就是蘇聯,在強硬的蘇維埃面前,美國只能接受這兩個條件,讓蘇聯有3票,但5個管理員都有一票否決權。

圖-聯合國各國旗幟

1950年,世界出了個大事,朝鮮越過38線,把韓國打得不要不要的。這年1月份開始,朝鮮就與蘇聯密謀,獲得蘇聯武器等全方位的支持,若非如此,朝鮮只能拿砍刀上戰場。

朝鮮是6月25日出兵的,聯合國反應很快,當天就召開國際會議,11個安理會成員參會,表決第82號決議。令人奇怪的是,蘇聯似乎早有預料,在1月份就暫時退出安理會,理由是聯合國不讓新中國入群。

圖-朝鮮戰爭初期

這次安理會,10個國家除4個管理員,另外6個是古巴、厄瓜多、埃及、印度、挪威、南斯拉夫。南斯拉夫也是社會主義,選擇棄權,其他9票資本主義全部投贊成票,肯定朝鮮是軍事侵略。

6月27日,聯合國再開安理會,表決第83號決議,內容是出兵朝鮮半島拯救韓國。這次蘇聯還是不參會,迴避質疑和矛盾。會議上南斯拉夫投反對票,埃及和印度棄權,最後比分7:1,聯合國決定出兵。

圖-朝鮮戰爭結束劃界

其實美國在1949年建了一個叫北約的小群,註冊地比利時布魯塞爾,美國是群主,群友除美國和加拿大外,其他都在歐洲,而且都是資本主義朋友,很明顯該群目的是對付蘇聯。

即使蘇聯在安理會一票否決聯合國出兵,美國也可以繞過聯合國,以北約的名義出兵。蘇聯當然清楚這些利害關係,反正一票否決沒用,那還不如撇清關係,來個借刀殺人,借朝鮮這把刀捅資本主義韓國。

圖-朝鮮地圖國旗

後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出兵,朝鮮兵敗山倒,其領導人求蘇聯和新中國救命。話說蘇聯有些不地道,自己挑起事端,卻躲在背後不正面應對,硬是把新中國拖下水。後來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和美國打了個平手,才大致恢復戰前雙方領土,那已經是1953年了。

圖-韓國地圖國旗

蘇聯在1955年也建了一個叫華約的小群,蘇聯是群主和唯一的管理員,8個群友都在歐洲,也都是社會主義兄弟,目的就是對抗美國的北約小群。

圖-朝鮮半島夜景

接著是幾十年的冷戰時期,美蘇之間的矛盾,演化為兩個小群之間的對抗,聯合國這個大群並沒有散,大群小群都有存在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圖帝 的精彩文章:

一國頭上長六百公里長的鹿角,將兩個鄰國頂得土地不相連
真正的冰島,面積是主體國的50倍
一國又小又窮,把國際日期變更線砸出一鎚子
乾隆皇帝真的拒絕菲律賓併入清朝?真相是這樣的
庫爾德人公投,四面楚歌,只有一個國家支持其獨立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