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研發出可食用溫度感測器 解決食物保鮮難題
【TechWeb報道】9月29日消息,據TechCrunch報道,讓新鮮食品在運輸過程中處於保鮮的溫度,這是一個比人們想像的更難的問題——但是瑞士人正在做這項工作。他們的一個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能夠被生物降解的溫度感測器,這樣,它就能保證食物從起點一直到你的嘴裡都是新鮮的。
為啥需要溫度感測器呢?
簡單來說,為了給新鮮食物保鮮,它們都保持在一定的低溫下,這個時候如果用手來感知溫度,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如果你能利用溫度感測器無線地實時監控它,就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
雖然現在已經在這樣做,例如用RFID標籤等等,但是這些標籤的製作材料是不推薦食用的金屬,它們甚至可能是有毒的。
Giovanni Salvatore是蘇黎世的一名研究人員,他的解決方案是用一種人類可以安全地消化的材料來製造一種超薄的感測器。
今天,他和他的團隊在《高級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雜誌上發表了研究成果。
他們設法製造出了一種只有16微米厚的感測器——相比之下,人類的頭髮是100微米左右。這條長絲是由鎂製成的,他們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鎂)是我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為什麼不。
同樣,這個可食用的溫度感測器還使用了二氧化硅和氮化硅,它們也是對人體無害的,是一種由玉米和土豆澱粉製成的可堆肥聚合物,能將它們聚在一起。
整個東西都可以彎曲,拉伸,甚至在皺巴巴的狀態下都可以工作。
所以當你在一些隨機選擇蘋果,魚,香蕉,等等,把它們放在卡車或船上的冷凍室里。然後,你就可以在冷凍室外檢查食物的實際溫度。當它們到達目的地時,這些溫度感測器最終會在你體內降解。
當然,這個過程中用到的電源和無線組件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它們安置在了別處,並連接著鋅電纜(可能也是我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問題所在,他們只解決了一半的問題。但這總比沒有好。(露天)


※外媒:中國電信考慮向巴西電信商Oi SA注資
※工信部:5G第二階段主要測試基本完成 將啟動第三階段
※「憤怒的小鳥」開發商Rovio今日上市 估值達10億美元
※谷歌正在開發桌面智能屏幕 與亞馬遜Echo Show競爭
TAG:TechWe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