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美國影像》之外,沃克·埃文斯最值得收藏的絕版畫冊

《美國影像》之外,沃克·埃文斯最值得收藏的絕版畫冊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封面,史泰德出版社,2014 年

影藝家按: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1903—1975)是上個世紀聞名遐邇的攝影師之一。他的紀實風格常被描述為「文學式」,其聲譽一定程度上來自他和一些作家合作出版的書:《古巴的罪行》《讓我們讚美名人:三個租戶家庭》以及《紅樹林海岸:佛羅里達州西部海岸的故事》。每一本書,埃文斯均提供 32 張照片,穿插排列。

埃文斯的創作範圍廣泛,但其始終對兩種方式滿懷熱愛,即文學和出版物,他的攝影書籍在攝影史上影響深遠。此外,他還經常為《時尚芭莎》《時尚》《財富》以及《建築論壇》等主流媒體,創作極具創意和獨立的文章,同時,他還親自為作品撰文、設計與編排。

本書《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於 2014 年由史泰德出版社出版,並由著名的攝影寫作者戴維·卡帕尼(David Campany)編輯,將完整地呈現埃文斯的專題攝影報道,敘述那些未曾被書寫的攝影作品歷史。讓我們在欣賞其精湛的攝影作品時,也看到他是如何在獨立自主的同時謀求生計,並在美術館和畫廊之外,尋找更多的觀眾。

下文為本書編者戴維·卡帕尼以「攝影與寫作」為切入點,為埃文斯所撰寫的一篇綜述,這也是其攝影創作的關鍵點之一。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

Steidl 出版社

2014 年

David Campany 編

224 頁

24.5 x 32 厘米

精裝本

350 元包郵

20 世紀 20 年代,當沃克·埃文斯還是學生的時候,他就熱衷於當時進步期刊中出現的現代主義文本。從大學輟學之後,他曾在一家法語書店以及紐約公共圖書館中工作,這讓他繼續保持對最新的歐洲文化的及時了解。1926 年,他在巴黎居留一年,參加了一些語言和文明方面的課程,翻譯了夏爾·波德萊爾、安德烈·紀德、讓·谷克多以及其他作家的一些篇目,同時他還嘗試了短篇故事的寫作。

回到紐約後,他一邊寫作一邊從事攝影。他在《阿罕布拉》雜誌上發表了一張正在施工的高層建築的照片以及他所翻譯的布萊斯·桑德拉爾的小說《莫哈瓦金》的部分章節。《創意藝術》刊登了「沃克·埃文斯先生記錄城市景象」的專題,他在其中嘗試了在畫面中以不同的方式來處理文字,呈現為一種具有表現力的字體圖案,或是標題,或是圖片說明。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而《獵犬與號角》雜誌發表了他以小組照片,以及非常具有洞察力的文章《攝影的重生》,這是一篇對當時新近出版的基本攝影書籍的評論。這篇文章也可以被看作他在開始自己攝影生涯的時刻所做出的聲明。文章以對於攝影與歷史、時間、空間的關係的評述作為開始,他指出,攝影出現時所帶來的各種可能性並未實現,很長一段時間裡死氣沉沉。當時的實踐充滿了「偶然性、混亂、獵奇和實驗」(快照、讓人迷惑的特寫、「新視野」和「構成主義」的那種標新立異的視角)。埃文斯認為這些都已經成為令人乏味的花招;而那種更緩慢而深思熟慮的創作者,比如說奧古斯特·桑德,還有特別重要的尤金·阿杰特,他們則顯得更為有意義。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而埃文斯對那本看上去華麗的充滿商業氣息《攝影家史泰欽》則是一種相反的評價:「是我們自己讓攝影偏離了軌道,一再強調技術上的完美性,而精神上卻是空虛的……總得來說他作品中透出的氣味就是錢」。他還談到了顯得有些巧合的 1929 年出版的《照片—眼睛》,以及同年推出的展覽「電影與照片」;前者由評論家弗朗茨·羅與平面設計師揚·奇肖爾德所收集的「新視野」攝影的作品所構成,是對這一流派的重要研究,而後者是從斯圖加特開始巡迴的一個巨大規模的展覽。他稱《照片—眼睛》是一本「令人緊張但是重要」的書,並且也很欣賞其將直接記錄類的作品優先於藝術類作品的偏向。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同時,他也不無譏諷地就書中所包含的拍攝屍體的新聞照片評論道「因為你喜歡美好的東西」。他覺得阿爾伯特·倫格-帕契的作品集《世界是美麗的》「適合放在商店裡瀏覽,真要帶回家會失望的」,它「差不多又繞回到攝影發展的中途階段」。而就奧古斯特·桑德所展開的對於當時德國人的攝影調查,以及從中選取 60 張肖像所組成的作品集《時代的面孔》,埃文斯認為,它是一個「類型研究」的集合,「阿杰特所開創的各種可能性所結出的一個成果」:一個「以攝影來考察社會的方式,一種診斷的過程」。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攝影的重生」與瓦爾特·本雅明著名的文章《攝影小史》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後者於同一年在德國發表。本雅明的文章也是對當時的一些攝影書的評述,也包括了阿杰特、桑德和倫格-帕契這些名字,並作為對照片這一媒介的過去和現狀的分析。兩位作者都注意到 19 世紀攝影正在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兩者也都提及早期攝影的傳統正退化為以「名片照」為代表的民粹主義的泥潭,自戀式的肖像,或者刻奇的風格。

這些抱怨也正應和了夏爾·波德萊爾在《1859 年的沙龍》中所做出的對於攝影的激烈抨擊,而波德萊爾在生活細節和日常形式中尋找現代性精神的嘗試也對這兩位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另外,他們兩位也都注意到當時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出現了一些通過檔案體系整理出來的信息類的文檔,並出版的書籍,而這對於具有歷史和政治敏感的讀者來說是富有意義的。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從 1934 年開始,埃文斯階段性地為工商類雜誌《財富》工作。1936 年,他與詹姆斯·阿吉受委託一起去美國南部記錄貧困佃農的生活。後來他們將雜誌發表的內容之外更多的材料重新組織,並編輯出版了《讓我們讚美名人》。

由於戰爭期間攝影師的報酬非常低,埃文斯在《時代》雜誌找了一份關於電影、書籍和藝術評論的工作。儘管不算很理想,但是這也滿足了他想要寫點東西的願望。而阿吉當時也為雜誌工作,並與路易·克羅能伯格、索爾·貝婁等人是關係密切的同事。

《時代》的作者被要求文章寫得簡潔、文雅、機智和世故的。而埃文斯偏愛美學上的節制,攻擊藝術性;他曾寫過一篇文章,對喬治亞·歐姬芙的繪畫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並認為歐姬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她的丈夫,攝影家「商人斯蒂格利茨」。他推崇《不列顛被轟炸的房子》。這本攝影畫冊是關於戰爭破壞的,他指出那種「遭到破壞的建築」「所特有的美學」,而這也是他自己作品的一個核心的主題。他以短文的形式發表了將近70篇未署名的評論。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1945 年埃文斯成為《財富》雜誌的正式員工,並一直維持至 1965 年。期間他曾發表了《美國人的家》;這是一組不作具體註解的當時美國空置房的照片,它們以檔案的形式網格狀地排列在一起。在他的介紹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想要以此去嘗試照片作為文獻所可能達到的界限。

1948 年他擔任《財富》的「特別攝影編輯」,這讓他獲得了在美國雜誌社裡從未有過的高度的自主權。他給自己布置任務,自己去拍照、寫文字並設計版面,他不對藝術總監負責,而是直接向編輯彙報。他從未把版面當做畫廊一樣去展示藝術作品,而是創作了一系列顛覆了雜誌傳統的圖片故事,討論一些邊緣對象的話題,並鼓勵讀者去思考照片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同時,對於時代集團的旗艦雜誌《生活》所採取的光鮮的敘述風格和佔主導地位的民粹主義立場,他一直非常抵觸(埃文斯和阿吉曾計划去獲得每期《生活》中數頁內容的控制權,以嘗試更為試驗性的新聞工作方法,但是最終沒有成功)。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在擔任「特別攝影編輯」期間,他做了一系列重要的專題。《從政府大樓廣場沿著主街往北看》所呈現的是一系列世紀之交的明信片,而所配文字則討論了當一個時代消逝的時候,也意味著一種特定的自我再現模式(瓦爾特·本雅明文章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的結束。《順著鐵道前行》是從火車窗口拍出去的一組風景照片,這些風景里的國家看上去像是「半裸」的,展現著「這片土地上一些自洽的生活瞬間」。而他為專題《華盛頓帝國》所拍攝的照片則像是一位旅遊者訪問首都的一系列宏偉建築;但是那些文字說明卻談了照片背後的一面。這個地方就像權力的「布景」,而它更多來自於商業而非歷史。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埃文斯在《財富》上一共編髮了 40 多組圖文結合的稿子,另外還在《建築論壇》雜誌上(也屬於《時代》集團)也發表過7組。後者包括了專題《顏色事故》,它是埃文斯在紐約街頭面對一些斑駁的牆所拍攝的一套方構圖的照片。

在 20 世紀 50 年代也為《紐約時報》寫關於電影和攝影的書籍的評論。1969 年埃文斯受邀為路易·克羅能伯格編輯的文集《品質:它在藝術中的樣子》撰寫攝影部分的內容。這是埃文斯最後一次對這一媒介做出重要的評述。他的討論的對象包括納達爾、卡梅隆、史泰欽、斯蒂格利茨、斯特蘭德、布蘭特、布拉塞、卡蒂埃·布勒松、萊維特、弗蘭克、弗里德蘭德、阿勃絲、月亮環繞器1號,以及其他一些攝影家的照片。書中每一張照片佔據一頁,而在它的對頁上則是相關的文字;這種方式是約翰·薩考夫斯基為他那本具有深遠影響的書《看照片》所發展出來的。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沃克·埃文斯:雜誌作品》內頁圖

儘管埃文斯對於攝影家的選擇是非常多樣化的,但這本書還是遵循了他 40 年前就已經形成的攝影美學:

1)絕對地忠實於這個媒介本身;也就是說完全、直接和純粹地使用照相機,照相機是一項偉大的、不可思議的用來呈現象徵性現實的工具。

2)徹底使用未加調整的環境光。

3)遵從照相機自帶取景器中的畫面,以此來框取對象(對拍攝者而言,那是他作品正確的邊框所在)。

4)在技術運用上保持正常,沒有特別的行為。

文 David Campany

譯 404

影藝家微刊是雜誌《影藝家》的延伸

由成都影像藝術中心(CDPC)主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藝家 的精彩文章:

「大多數時尚都在記錄大眾審美,我想記錄一些更個體化的東西」
王天行:回到故鄉,才發現自己是個異鄉人
薩賓娜·維爾德:城市充滿不確定性,正如人類一樣
羌跡,一個90後的尋羌之旅
50億像素巨幅照片,你家掛得下嗎?

TAG:影藝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