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設計也需要含蓄之美!

設計也需要含蓄之美!

文/王聰慧 圖/Google

含蓄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是一種美的表現方式。含蓄好的視覺作品,因符合形式規律而產生效果,無論把你的思緒引向何處都會留下無盡的回味與思考。

所謂含蓄,從其本意看,是隱而不露、藏而不顯,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一種境界。作為藝術形式語言來說,它是指在不損害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不減少形象感染力的要求下,所體現的一種更簡潔、更概括、更有回味的表達方式,進而產生一種「含蓄」的意境。

含蓄的本質特徵是什麼?正如這個概念本身所表示的,它是含而不露的,有著這樣一個普遍特徵:欣賞者實際感受到的東西總是比作品實際表現出來的要多、要深、要濃、要重。這就是有餘意、有餘味,亦即言外之意、味外之旨。這已經在中國藝術美學中形成一個重要傳統,為歷代理論家所重視。在實際運用中只有準確地把握它的本質特徵才能運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它,才能真正達到含蓄美的境界。 推薦閱讀:潛在的設計元素在哪裡?

含蓄存在何處?實際上,含蓄並不僅僅存在於內容方面,也不僅僅存在於形式方面,還存在於兩者之間的動態過程,即藝術內容通過特定的形式、方式得以表現的過程之中,即存在於表現之中。既是表現,當然就不可能排除形式,因為內容總是通過特定的形式才能夠表現出來。實際上,單純的內容本身無所謂含蓄與否,脫離形式的內容只是一種抽象,只有當它獲得自己的形式並得到表現時,內容才是活的,有生命的,從而也才談得上是否含蓄。因此,對含蓄的揭示,也就成為通過內容在其表現過程中所具的特殊方式,來描述其境界。這是內容和形式共同作用的結果。

綜觀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有意無意運用含蓄表達意境的不勝枚舉。我國的美學與藝術歷來以含蓄為美。如:中國畫方面、齊白石畫蝦、匠心獨運地處理畫面的虛實、照應關係,留下大片空白,空白即水,給人以無限想像空間。他不把對自然的如實模仿當作創作的最高境界,提出「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這「由小見大」、「以少勝多」正是含蓄的一種表現方法。

再看今天在市場調節、社會導向的雙重製約之下,現代平面設計始終以「創新」為法寶。從中國傳統藝術中提煉出的「含蓄」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對現代設計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為了便於信息的傳播,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記憶,,要求設計簡潔、集中、概括。中國傳統藝術含蓄表達表現方式自覺不自覺地體現在許多現代設計師的作品當中。下面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談含蓄在平面設計中的表現。

從內容上:主題思想的文化內涵

含蓄體現的是一種深厚的文化內涵。目前有些設計顯得相當直白、浮躁,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內涵。在圖形符號的背後,往往蘊藏著深層的象徵意義,學習了解傳統文化,便可將其運用於現代設計中以傳達設計意念。例如中國聯通的標誌,採用的就是源於佛教的「八吉祥」之一「盤長」的造型,取其「淵遠流長,生生不息」之意。再比如中國古代的銅錢,它的造型象徵天圓地方的意思,這也包含了文化的設計。這種傳統寓意的沿用,使我們的現代設計更多了一些文化氣息和親和力。而平面設計也正是通過文字、圖形、色彩、版式等元素,顯現出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魂靈和精神。因此,平面設計中含蓄在主題內容上的文化內涵性是很重要的。

從形式上:以少勝多、以形寫意的表現手法

一個好的設計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要具有一種形式語言或表現手法來體現出含蓄這一種氣質、一種格調、一種意境的。含蓄的表現手法使平面設計內容既能達到另一境界,即意境、又能增強設計的感染力。

我們平面設計是利用視覺符號傳達信息的設計。這樣就必然有信息的豐富與內容發布空間的限制性的矛盾,解決這對矛盾的原則是:以少勝多。也正是因為「少」的原則節省製作成本、有利於信息傳達,才得到設計領域的青睞。論及「少」和「多」時,要以是否準確並充分地表達了信息意圖為參照系。因此在視覺藝術中,常用象徵、比喻、聯想、借代等手法來表現含蓄的創意。含蓄的表現手法在現代設計中也隨處可見,當今世界著名企業如可口可樂、安利、寶潔等公司的標誌設計、設計簡潔含蓄,視覺衝擊力強,易於記憶又回味無窮,有效地突出了品牌和企業形象。

在表現形式上可以用留空或留白來處理,空白的處理有以下兩類。第一類是「無形有意」的空白。所謂「有意」是包括了明確的信息內容。這類空白的處理作為整體表現的一部分更為具體化了。第二類是「有形有意」的空白。這些空白部分是一個具體形象並表現具體的信息內容。

總之,一個成功的設計作品它的主題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相互依存,構成完整的統一體。含蓄作為一種美的形式,能增強設計的感染力,長於啟發想像,具有感人的持續力和包含豐富的內容,有它的特殊作用和積極意義。含蓄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設計的品位、格調,表現為現代設計中的文化內涵,表現為一種深邃的文化精神,也體現為一種設計文化的回歸,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現在許多設計師都將注意力轉向對自己本民族文化的關注,同時也體現了民族審美特徵的強化。因此,我們應該繼承學習傳統文化,啟迪我們的設計思想,設計出更好的作品來,同時讓這一傳統表現形式在我們的設計中繼續綻放光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智造 的精彩文章:

解讀!色彩設計中的心理感應
AI教程/可愛的摩托車圖標
各種地標與英文字母的結合
PS這些快捷鍵你用了嗎?
藝術設計思維的運用!

TAG:設計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