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18)

【李炳南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通問第一)(18)

問:『四大毒蛇,五陰怨賊,六入空聚』,四大五蘊,皆是自是,非是外來,何以稱是毒蛇怨賊,六入既空,空何有聚?(顧鳳英)

答:身本幻化,並非自有,四大紛爭,各不相和,猶如毒蛇。五陰熾盛,劫諸功德,等同怨賊。四蛇紛爭則身病。五賊猖獗則心惑,所以生前死後,皆是苦境,此為蛇與賊所害也。身本不有,名曰空身,根亦非實,可曰空根,然根有幻相,故可曰聚。

問:家伯母近年古稀,平生以賢孝持家,鄰里老少無不同聲讚美。尤其吾繦褓時迄今,伯終愛護備至,視如己出,恩同日月,伯母吾母也,吾雖愚猶未敢一日稍忘之耳。以吾尚年少,出中學校門未久,入世未深,除每於探望伯母時,送些禮物聊表寸衷外,未知如何報恩於萬一,而吾猶恐自己氣短夭折,崇恩未得以報,則吾含愧九泉矣,朝暮思及,無不黯然神傷,吾願以己心圖報,敬請老居士賜教是幸。(呂小愚)

答:存心報恩,善之大者。惟報有大小之別,呈獻臨時物品,此其小者,不過僅使其精神喜悅而已。令伯母既已古稀,將來壽盡,神往何處,是大問題!真知報恩者,當以大者報之,即教以佛法,預備往生極樂,證成佛果,不生不滅,可謂最徹底矣。不但此也,教人念佛,而自己亦增功德,正是自利利他。至雲恐自夭折,據何所云?此層不必著相,但能竭力為善,無不化否為泰也。

問:佛法上對在家人居士有何條文說明只准皈依一位法師?(張國選)

答:皈依一師多師,並無明文規定,按皈依三寶之義,乃指十方三世一切佛,三藏十二部一切法,不限空間時間一切僧。是皈依一法師,即是皈依眾法師,實非一人之私眷屬也。不過今日習俗,有景仰某法師之道德學問,而欲親近;又有結緣皈依之說,亦有不作皈依,而拜業師者。前舉者為皈依原則,後舉者乃隨順達變。

問:佛八十歲上忉利天宮說地藏經,通通是說拜地藏菩薩念地藏經,就得脫離三惡道苦,生人道天道,人天豈非小果,再輪迴投胎,佛為何不在天宮當時介紹大眾直接說出凈土法門方為究竟乎?(朱幼)

答:說法貴乎契機,凈土法門,是從離苦得樂上接引,試看人間富貴之人,尚且於此聽不入耳,不覺有苦,況乎天上大樂,能驟信之乎?經雲『人身難得』,可以深長思矣。

問:外道謗我大乘非佛說,未知應以何語破之?(蔡世芳)

答:外道者,佛教以外之道也。俗名『門外漢』。此類人根本不懂佛法,若強與辯論,等於對牛彈琴,過反在我不知趣也。孔子有云:『不可與言,而與之言,謂之失言』。此等大問題,豈是三言五語所能解決,亦不是下等根器,一聽即能了悟者也。居士遇此等人,但問其學比永嘉祖師何如?即舉祖師證道歌:『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之句,用以勸之,便是不破而破之矣。

問:佛菩薩像最尊貴的,因久了破壞沒有用,換過新的佛像,但破舊的佛像要如何處理才好,恐有罪過求大德指示。(孫妙松)

答:此事古德曾有主張,一、可重裝之,二、如不能重裝矣,宜埋之凈地,然必擇無人傾倒污穢處埋為佳。如是木像朽爛已極者,亦不妨擇地焚化,然後將灰埋於凈土,或送凈水流中,總以不失恭敬,求心所安為是。

問:按照佛制規定在家與出家弟子所皈依(或受戒師剃度師)師父是否有輩份之區分,即師父、師叔、師公、祖……等的稱呼?(劉保國)

答:本身之皈戒師等,其倫次之間,既有輩數,而對之呼師祖,師伯師叔,自無不可,乃尊之親之意也。如皈戒師之下輩等,卻不可以兄弟侄晚等呼之,因出家者,已入僧團,為三寶之一,例為人天之師,不能與白衣按俗禮論輩數也。

問:有關佛學佛經上之專門名詞的解釋,我國有否此類書籍或辭典,以供一般初習佛學者之參考,使不易懂的梵語由譯成中文,而得知其意義?(黎錦輝、李漢波、邵益清。)

答:佛學之書,汗牛充棟,豈無辭典。已出版者,有佛學小辭典,佛學大辭典,佛學實用辭典,法相辭典等。初機學人備『佛學實用辭典』即佳。

問:濟公活佛一般人的根據傳說,知其事略,然在佛界之正宗果位上,屬何階級?其當初修道之經過與後來成佛之情形如何?請詳示之?(黎錦輝、李漢波、邵益清)

答:濟公在高僧傳,實有其人而已。若乩壇及電影小說一切宣傳,皆系捕風捉影,胡造謠言。

問:懺悔分為理懺事懺兩種,何謂理懺?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實相即無相無不相)如何念法?(林寬修)

答:事懺者,是在佛前,或延高僧代為,或自己依照種種懺法,如大悲懺、凈土懺、梁皇懺、水懺等,恭敬自作。倘俱不能,但具真誠,向三寶發露己罪,立誓後不再作,亦無不可,此名事懺。理懺者,向心觀察,因罪從心起,觀到妄念皆空時,即是實相現前,心罪兩空,此名理懺。念實相即是觀照實相,非是用口念誦也。

問:聞雲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候補佛,是等待阿彌陀佛入涅槃後接續其佛位的。因弟子愚昧不明其理。回家思維了好久,佛已是證得不生不死,永不退轉的極果位了。為何還要入涅槃?是退席之意否?又未知在西方入涅槃是何狀況?(江寬玉)

答:佛有三身,彌陀豈獨例外,甲、『自性身』即法身,無始無終,無生滅之相。乙、『受用身』,此分為二,一自受用即報身,亦無生滅相,二他受用,即勝應身。丙、『變化身』,即劣應身,皆系隨緣現隱。言彌陀入涅槃者,乃指他受用之勝應身。

問:在世尊住世的史績中,提婆達多是佛的死對頭,照經論來說,他是一個出佛身血的大罪人,罪當墮落阿鼻地獄,為何佛還稱他為善知識?是不是有善惡的物件,才能顯出佛的神通力否?(江寬玉)

答:提婆達多,於釋尊之世,曾造逆罪,生墮地獄。但此業盡時,仍乘昔修功德而成佛,號天王如來。按法華經載,世尊多劫以前,為求法華大經,得遇阿私仙人,始獲授受,昔之阿私仙人,即今之提婆達多,故佛稱其曰善知識也。

----------------------------------------------

喜歡就添加本微信公眾號「fofa3000」,出現「佛祖拈花」,選中後點擊「關注」即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祖拈花 的精彩文章:

梵天勸請佛陀說法
【南懷瑾】討論報告2
【南懷瑾】討論報告1
佛學問答類編(6)
做一個好的駕駛員

TAG:佛祖拈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