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我們還沒資格嘲笑韓國主旋律

我們還沒資格嘲笑韓國主旋律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國慶節,必然繞不開主旋律。

你敢不敢承認,以往我們對主旋律的固有印象是:

有意義……但,也說教。

有正能量……但,也挺裝。

好在今年的大陸主旋律,算出彩。

登上大陸第一的《戰狼2》,青春氣十足的《建軍大業》,甚至連《二十二》這樣的紀錄片,也掀起不小波瀾。

國慶檔,本來也有兩部「主旋律」——李晨導演處女作《空天獵》,馮小剛《芳華》。

不過前幾天,《芳華》退出了。

它的退出,突然讓Sir聯想到了一個大陸片的空白——

長久以來,我們的確缺少觀眾真正願意消費的、現實背景的商業大片。

這是什麼片?

簡單說就是,讓你觀前有期待,觀中有快感,觀後有思考,所以,你很願意掏錢。

那關於主旋律,我們現在有哪些?

第一類,虛構商業片,如《戰狼》《空天獵》。

好看,卻基本是虛構的。

「海軍配合撤僑」「空軍救援人質」,反映了軍隊、國民的積極面貌,但誰都看得出,跟真實比還有距離。

對強大祖國的美好設想固然很勵志,但它畢竟不是對真實歷史的復盤,在啟發國民的程度上,輕了。

第二類,現實題材「小片」。

多是《二十二》這樣的小成本。它講述少數人的悲劇命運,試圖撫慰歷史遺留的傷痛,也帶給新時代看客一些反思與警醒。

由於它真誠、平靜,觀眾被感動,然後自發地口耳相傳,造就了票房奇蹟。

但它的奇蹟,仍然不是大片式的。

此外,更多小片由於天生劣勢,無法吸引眼球,仍然被淹沒。

第三類,現實題材的嚴肅大片,《1942》《唐山大地震》......

故事脫胎自歷史,足夠真實,足夠震撼。

但也由於基調嚴肅、沉重,往往讓年輕人或追求娛樂解壓的部分大眾,望而卻步。

所以,一直以來大陸大片,都在走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

一條純商業,虛構你怎麼拍都行,真正的現實題材嘛,有審查和市場風險,乾脆不碰;

一條純現實,既然一講現實就沉重,乾脆只要口碑、獎項,不要錢。

那你就要問了,又賺錢又關注現實,這樣兩全其美的事兒,可能么?

可能呀,而且例子很近——

我們的鄰居,韓國。

別以為人家就是商業片發達,其實他們家的主旋律電影,早就學會了商業化。

韓國有大量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既有《辯護人》里的現實小人物,也有像《暗殺》這樣的歷史事件。

由於他們起步早,類型多,質量高,所以琢磨出了一整套吸引觀眾的敘事和拍攝技巧。

既能做到,吸引大眾,升級觀影體驗;也能做到,讓觀眾反思現實,推進社會進步。

商業與深刻,真正做到了完美相疊。

說真的,Sir很眼紅。

咱們的現實大片,啥時候也能有這樣口碑、票房雙紅的好事呢?

來,今天就學學最近的這部現實題材大片,如何靠策劃、敘事和拍攝技巧,贏得大眾的心——

《軍艦島》

上映首日,就收穫97萬人次,創下首日票房歷史記錄。第二天突破百萬觀影大關,與韓國影壇最賣座的《鳴梁海戰》持平。

轟動。爆款。

首先,觀前的賣相就足。

導演,曾憑《老手》獲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導演的柳昇完。

演員也頂級。

三大男神——影帝黃正民、性感偶像蘇志燮,還有你們的前老公宋仲基。

女主角,被稱為「韓國流行指針」的青龍影后李貞賢。

還有《釜山行》里那個演技炸裂的小女孩,金秀安。

影帝影后,實力顏值,強強強!

但他們在影片中,卻是這樣子的......

唉,好看的人,真是怎樣都好看啊。

為什麼是這種畫風?

因為,這裡可不是什麼景點,而是一座真實存在過的、充滿罪惡的「地獄島」。

軍艦島是日本一個島,與世隔絕,但海底蘊藏優質煤礦,所以是重要的煤礦工業基地。

二戰時期,為給前方供給能源,日本連哄帶騙將近四千人簽證到軍艦島上挖煤,對他們殘忍虐待,最終導致超過700人喪命。

這裡面,有日本人,但更多的勞工,來自被殖民的朝鮮(韓國)、中國。

妥妥的現實題材,幾個相鄰國家的傷痛歷史。

但韓國人,並沒有單純地用大視角展示慘烈,反而把歷史小小「打扮」了一下——

在真實的大歷史沙盤中,放進幾個虛擬的小人物。

這場絕望的奴役與被奴役,被電影改編成一次韓國人齊心協力、險象環生的集體出逃。

這樣的開篇,歷史背景負責勾起觀眾的熟悉感,集體出逃的懸念則負責牽引觀眾的好奇。

接下來,人家就要穿越真實與虛構之牆,打造與觀眾共通的體驗了——

來看兩段殘忍的小故事。

第一個,煤窯中。

所有工人,來到海底一千米以下作業,隨時會有海水和瓦斯泄漏,如果不能及時堵上,必將集體死亡。

而身材瘦弱的孩子,則被命令進入最狹窄處挖煤,一旦有意外,根本無法逃脫。

不斷有石頭跌落,他惶恐地向前爬著。

在洞穴深處,海水果然湧入,他驚慌地大喊救命,好不容易逃出生天。

但等待他的,是被抽打、辱罵,被重新……逼入洞穴。

這次等待他的,是更大的意外——煤洞坍塌,他被活埋。

此刻殘忍的畫面,變成黑白。

第二個,海上。

有個老先生,尹學哲,是被日軍俘虜的朝鮮政要。

在軍艦島,他是朝鮮人中德高望重的老大。

他為三個孩子,制定了出逃計劃。

其中一個孩子,在島上被發現,當場擊斃。

而另外兩個,一路提著木板,躲開守衛,穿過下水道,成功下海……

有活的希望?

呵呵,NO。

海浪中闖出一艘軍船,一張漁網,就把他倆收了。

故事用這四個孩子的喪命,揭示了島上整個人群的絕望。

這種短小精悍的敘事,讓嚴肅的大背景與個人命運的懸念成功交媾,也讓觀眾迅速進入情緒,無隔閡地融入這段黑暗史。

節奏超快,典型的商業片玩法,對不對?

正片,現在開始。

故事從幾個互不相干的朝鮮人展開。

樂隊團長李姜宇(黃正民 飾)以及他的樂隊成員和女兒(金秀安 飾)。

朝鮮黑幫老大崔七星(蘇志燮 飾)以及他的手下們。

還有強勢的單身女人吳末年(李貞賢 飾)。

他們的共同點——目的地,軍艦島。

但他們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命運……

樂團團長在抵達軍艦島前,以為得到了一份為日本人演奏的好差事,能大賺一筆,報效新祖國。

還一直拿出朝鮮警察寫的「推薦書」,給日本軍官解釋。

誰知,人家根本不鳥,自己看成命根子的推薦書,被直接扔到地上。

轉頭想撿吧,再一看——

八百份一模一樣的推薦書,全都散落在地面。

日本人眼中沒有特殊。

無論有背景的、有資歷的還是平頭百姓,你都只有一個標籤……朝鮮人。

看到沒,在試圖鼓起觀眾民族情緒時,電影用的都是小角色。

這種大歷史下的群像,指向形形色色為生活掙扎的普通人。

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小丑(樂團),失去希望的弱者(女人),理智的反抗者(黑幫老大),還有麻木無知的普通人......

於是,它不像某些主旋律,人物面目相似,都有著堅定的意志,統一的信念。

他們電影里的人性,反而有扭曲,有搖擺。

首先,氣氛就是扭曲顛倒的。

電影的配樂,在敘事中起了很強的引導。

還是開場,當男孩被漁網捕獲,拖在船尾時,響起了歡快激昂的進行曲。

日本軍官帶著「收穫」,在暴風雨中前行。

還有一幕,被強征的人坐船來到軍艦島。

迫不及待的日本軍人登上船,毆打,搶人。

而岸上的日本人歡呼雀躍,還用力揮手,為作惡的同夥打氣。

接著,士兵抓走所有女性,岸上的人,鬧得更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女人將成為妓女。

在與世隔絕的荒島上,新鮮的女人,簡直是甘露一般的存在。

這一整段,背景音樂同樣是——振奮人心的雄壯協奏曲。

這歡快的音樂與殘忍的場景,形成強對比。

日本統治者霸道的BGM,潛移默化刺激了韓國觀眾的憤懣之心。

除了耳朵上的技巧,畫面上的「障眼法」也不少。

前一秒,你看到粗魯的士兵中走進兩個校服女生,讓你覺得,這可能是島上最後一點善良。

但下一秒,你看到他們穿著校服,居然訓練起了拼刺刀……

這種反差,遠比直接的旁白(也是我們常愛乾的),更能讓觀眾看懂這座島的變態之處。

看懂了斯文敗類、人面獸心,在這裡都是常態。

電影不斷用配樂與畫面的對比,表面與真實的對比,還原著軍艦島詭異的氣氛。

除了氣氛,人物也經過巧妙設計。

這次逃命,並不是一次同仇敵愾的揭竿而起。

還是說回那三個人,女人、黑幫老大、樂團團長。

第一個,單身女人吳末年,在來島前曾被送去中國前線的日本慰安所。

她曾被日本人蹂躪,被朝鮮人哄騙,可你完全想不到,當她萬念俱灰試圖自殺時……

卻被一個日本醫生救了。

這種心理上的矛盾與衝突,呈現了一個扭曲的世界。

翻譯來自@TSKS韓劇社,下同

再看第二個,黑幫老大崔七星,表面流氓習氣,內心有情有義。

剛來軍艦島,他也只想著如何自救。

看到樂團被日本人賞識,他暗暗說了句:「看來樂團那幫小子,要最早脫身了。」

但當他看到這裡的不公平,本性中的匪氣又冒出來了——

日本人打朝鮮人可以,但朝鮮人打朝鮮人?他絕對看不慣!

於是他對日本管理者提出單挑,誰贏,誰做朝鮮人的老大。

他是想出頭?可能是。

但極端的環境也的確刺激出了內心隱藏的愛國心,讓他真的不怕犧牲(這種情況下生髮的愛國情緒,才能深度感染觀眾吧?)。

第三個,樂團團長,自私求存的典型。

他自私,就完全是錯嗎?

有一個細節值得深思。

片中,他曾兩次知道有希望逃離軍艦島,而兩次他都問了同樣的問題——

能不能讓我和女兒一起走?

不能?那至少讓我女兒先走吧?

沒錯,他很想活,但他更想女兒活。

而片中的英雄呢?心中有沒有自己的小盤算,對崇高的國家目標有沒有猶豫?

當然有。

最「英雄式」的角色,是宋仲基扮演的朝鮮特工。

在來島之前,他只知道要執行國家任務,救出朝鮮政要尹學哲,扭轉戰局。

但隨時間推延,隨著和同胞的接觸越來越多,他最終居然背叛了任務。

你看——

每個人物,都先給你第一印象,又不斷擊碎第一印象。

時刻顛覆著觀眾的想像——這,很商業。

拍攝上,本片也時刻注意打造氣氛,緊張懸念感,絲毫不輸給諜戰大片:

一個鏡頭——

房間里,一把刀,兩把槍,三伙人。

各自立場不同,各有各要保護的人,又各有各的陰謀。

你用槍架我頭上,我用刀架你女兒脖子上。

你辯一句,我插一嘴,槍頭又馬上指向另一人。

是敵是友,迅速切換。

慌張、對峙、哄騙、憤怒……全在暗暗涌動。

這僅僅是為了調動觀眾情緒嗎?

絕不止。

導演在緊張刺激中,偷偷告訴你——

這裡沒有頭腦發熱的揭竿而起,更沒有義無反顧的堅定犧牲。

歷史的必然性,其實是無懸念的。

而人物的碰撞與偶然選擇,才是觀眾的懸念基礎。

甚至在電影最後,所有朝鮮人開會討論時,場面依然像菜市場吵架一樣混亂。

你一言我一嘴,大家都憂心忡忡、猶豫不決。

最終,分成兩派,各安天命。

這種分散的、私人的、搖擺的敘事,不僅還原人性,也攜帶了純熟的商業思維。

用精妙的設計,展現出戰爭中真正的人間底色——荒謬、不合理、不堅定。

然後,無私從自私中長出,偉大從渺小中綻放。

這,恐怕才是正能量最有效的表達方式吧?

做到這些,還沒完。

電影最後一幕,概括了韓式主旋律的精髓:

從地獄逃出的朝鮮人,遙望著對岸,原子彈在長崎爆炸,噴出巨大蘑菇雲。

畫面黑白,小女孩在哭著。

而旁邊一個在軍艦島失去一條腿的老伯,低聲說著:

哎呦喂,這要怎麼辦

那裡也有不少朝鮮人吧

投放原子彈的,是同盟美國。被炸的,是敵人日本。

朝鮮人應該開心嗎?

不,沒有歡呼,沒有笑容。

命題在此刻,被拔高了——原子彈的出現,並沒有扭曲放大國讎家恨,反而,是無盡的悲涼與……

共鳴。

這一幕,其實一看就是假的。

可一顆幾十年前爆炸的原子彈,卻引發了現代觀眾的真實情緒,這,才夠奇妙。

當然,這部片也有明顯的缺點。

對「群像」的處理太割裂,以至於到最後,沒能找到這群人最核心的共同落點。

導致結尾的反抗,更像是一場強行催淚的煽情大戲。

電影花了120分鐘去構建一種搖搖欲墜的美感,卻只用了10分鐘就讓這種美瞬間坍塌。

豆瓣7.6的成績,不冤。

但我們應該從中學到什麼?

與其批評人家造假、意淫。

不如說,這種脫胎自歷史的小改動,對現實的思考與推動,其實要比《戰狼》紮實許多。

如果說觀眾走進電影院,期待的是商業大片帶來的,爽。

那當他們走齣電影院,應該帶走的,是一份自覺的感悟:

我為什麼愛國?為什麼要關心別人?

什麼樣的集體行為是狹隘的,什麼才真正有價值?

這樣的主旋律,才真「洗腦」。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想看的,電影首發站有

編輯助理:卡卡西式角色扮演

Sir電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最大的原創電影自媒體,公眾號:Sir電影,微信ID:dushetv

快去各大應用市場下載【毒舌電影】APP,跟毒舌家族一起擼片吹水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艦島 的精彩文章:

那一部迷倒萬千少女的韓國主旋律電影
被央視點贊、讓日本恐慌,這部韓國電影宋仲基主演,你看了嗎?
宋仲基最新電影《軍艦島》不可錯過的佳片
韓國人也坐不住了,拍了這部軍艦島,捍衛尊嚴
《軍艦島》這是韓國版的戰狼2嗎?

TAG:軍艦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