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占武:NHL球員一定會參加北京2022冬奧會嗎

楊占武:NHL球員一定會參加北京2022冬奧會嗎

9月15日,路透社報道,北美職業冰球聯賽(以下簡稱NHL)華盛頓首都隊隊長奧維金(Alex Ovechkin)已徹底放棄他在平昌2018冬奧會為俄羅斯隊效力的夢想。雖然此前他一直堅持,即便他是唯一來自NHL的職業球員,也會為國征戰。

之所以如此,奧維金在球隊官網發表的聲明中是這樣解釋的:國際冰球聯合會和NHL都說俄羅斯不能邀請任何NHL球員參加平昌冬奧會,現在我已沒什麼可說的了。

奧維金,這一被媒體評論為NHL最具市場價值的球員,歷年來俄羅斯最優秀的選手之一,將與其他多名也曾表態要代表各自國家參賽的職業球員一起,徹底無緣平昌2018冬奧會。

聲明的最後,奧維金也流露出對北京2022的期盼,希望屆時會有轉機,他和其他NHL球員能有機會為國效力。

然而,真能如他所願,NHL的球員會現身北京2022嗎?

在17年4月3日NHL關乎於此的聲明中,NHL表示:已經過去數月了,但並沒有實現任何有意義的對話。恰恰相反,國際奧委會現已表明他們的立場,NHL選手參加北京2022的條件是參加韓國2018冬奧會。(A number of months have now passed and no meaningful dialogue has materialized. Instead, the IOC has now expressed the position that the NHL"s participation in Beijing in 2022 is conditioned on our participation in South Korea in 2018.)

照此表述,不參加平昌2018,又怎能參加北京2022?NHL的大佬們和國際奧委會的梁子在貌似平靜友好的氛圍中已經徹底結下了。不過,NHL並不想獨自攬下責任:球員工會(以下簡稱NHLPA)已公開確認,他們既沒興趣也無意願參與任何能使俱樂部對參加冬奧會更有吸引力的討論。因此,為澄清外界不實報道和胡亂猜測,我們將不會在17/18賽季為冬奧會安排休賽。我們認為這一問題現已正式結束。

但NHLPA並不願意擔此責任,在他們之後所發表的聲明中,對NHL的決定予以反駁:球員們對此決定極為失望,也堅決反對這一短視的決定。NHL為此決定推諉他人與他們的決定一樣令人遺憾。我們的球員是愛國的,他們不會輕易接受這一點。

國際奧委會在隨後的聲明中則強調:這對那些希望參加冬奧會的球員們來說,一定會是巨大的失望。國際奧委會對這些球員感到非常抱歉(Very Sorry)。

國際奧委會也為此辯解:我們將收入的90%用於支持全球範圍內的體育發展。在如何對待一個國家範圍內的商業體育聯盟上,顯然我們不能比對待全球性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更好。國際冰球聯合會已表明將向NHL球員提供和以往同樣的保險和旅費,在這種情況下,NHL的這一決定更為令人遺憾。

之所以形成如此困局,還得從巴塞羅那1992奧運會說起。國際奧委會的業餘與職業之爭,以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NBA)球員的參賽落下帷幕。飛人喬丹、魔術師約翰遜等職業球員組成的夢之隊,在奧運賽場上所向披靡,不僅使全球籃球愛好者瘋狂,也使國際奧委會與NBA在奧運平台上實現雙贏,NBA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迅速飆升。

彼時,現NHL總裁加里·貝特曼(Gary Bettman)是NBA的高級副總裁。1993年2月起,貝特曼開始執掌NHL。NBA在奧運賽場上的成功,顯然是他在NHL的全球推廣上樂於複製的。

1995年,國際奧委會、國際冰球聯合會、NHL、NHLPA四方達成協議,NHL職業球員將在日本長野1998登上奧運舞台。從那時起,雖期間NHL和NHLPA經曆數次勞資風波,甚至導致NHL在2004/2005賽季不得不取消全部比賽,在2012/2013賽季也不得不大幅壓縮比賽場次,但一直到2014索契冬奧會,NHL球員已連續5屆冬奧會在賽場上為各自國家征戰。

國際奧委會也已連續5屆冬奧會為NHL球員的參賽支付保險和旅費。冬奧賽場已成為各方公認的推廣冰球運動的最佳舞台,冬奧會冰球賽事也被冠之以全世界水平最高的冰球賽事。在球迷的眼中,即便是NHL和NHLPA共同打造的冰球世界盃,也根本無法與奧運冰球賽事媲美。

2013年9月,巴赫當選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同期,高爾夫球運動再次獲准進入里約奧運會,這距1904年高爾夫最後一次在奧運賽場現身已時隔一個多世紀,職業選手是否參賽也成為關注與議論的焦點。里約奧運之後,國際奧委會高級官員公開表態,即便沒有職業高手參加,奧運高爾夫賽事也同樣精彩。

同一問題在網球、籃球、足球這些職業賽事火爆的項目上同樣存在,國際奧委會並不會為這些項目的職業高手參賽埋單。只是,夏奧會如此,冬奧會繼續付費給NHL職業球員合理嗎?

2014年12月,《奧林匹克2020議程》在國際奧委會127次全會上通過。這一議程共40條建議,描繪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改革路線圖。其中第8條建議明確提出,應通過相關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來處理與職業賽事聯盟的關係,以確保最優秀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

以巴赫為首的國際奧委會,顯然已決定將此類複雜而棘手的問題交由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來處理,以便在國際奧委會層面政策統一。

2016年4月,國際奧委會已決定不再向NHL及其球員支付保險和旅費的消息在媒體公開。對此,國際冰球聯合會主席法賽爾(Rene Fasel)在接受採訪時向記者流露出為難情緒:我們希望最好的運動員參加冬奧會,但國際奧委會不付費,這使我們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財務難題。

法賽爾深知NHL逐利的本性。早在2009年,他在一次採訪中就直言不諱地提出:我們是體育第一,商業第二,但NHL是商業第一,體育或許第二。

索契2014冬奧會,為使NHL球員能夠參賽,國際奧委會支出了1400萬美元,國際冰球聯合會支出了1800萬美元。這些費用都由國際冰球聯合會來背的話,確實不是小數。

似乎是為了證明法賽爾所言不虛,2016年5月30日,NHL總裁貝特曼的回應被媒體冠之以醒目的「NHL是否參加冬奧會取決於金錢」。在公開的視頻中,並沒有這樣的言辭,但他的確強調了國際奧委會和IIHF付費的歷史,強調了NHL各隊不可能在損害自身賽程安排的情況下還要自費參加冬奧會。

自那以後,關於NHL是否參加平昌2018的議論在西方社會持續發酵,有分析認為,韓國有限的市場,電視轉播難以克服的時差等,都不足以吸引NHL去參賽。但更多的媒體則表達球員們的心聲,希望能有為國效力,實現奧運夢想的機會。也有媒體表達球迷們的願望,希望NHL能夠珍惜冬奧這一平台。

當然,也有個別媒體為NHL撐腰,認為國際奧委會將不得不向NHL付費,因為每年2月在北美,除了冰球,橄欖球和棒球等項目並沒有什麼像樣的賽事(超級碗在每年2月第一個周日舉行,僅一天),NHL為了冬奧而休賽,損失要比國際奧委會大。同一報道也披露,NHL已流露他們不參加平昌但參加北京2022的意願,用NHL副總裁比爾·戴利(Bill Daly)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毫不隱瞞,當國際奧委會將2022冬奧會授予北京,這和以前只是一個潛在機會比,顯然已成為一個更大的實實在在的機會。不去這屆而去另一屆當然是可能的,沒人說過這樣就不行。

也許是為了挽回僵局,2017年2月,巴赫到訪紐約,與貝特曼、NHLPA負責人及法賽爾共同會面,雖事後各方都表示這只是一次暫短的友好會見,關於NHL是否參加平昌2018沒有談及,但顯然,這些外交辭令無法掩飾僵局仍在持續。

更為令人難免揣測的,也許就是因為這一次會面毫無成果,在NHL自曝軟肋的情況下,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冰球聯合會才用不參加平昌2018就別想北京2022向NHL施壓。貝特曼在4月初向外界透露這一信息,可以想見他對這一條件會有多麼不滿。

在用這一條件向NHL施壓的同時,國際冰球聯合會也頻頻拋出橄欖枝。用法賽爾的話來說,他幾乎每天都在和貝特曼通電話,他也早就接受國際奧委會的改革,由國際冰球聯合會來承擔NHL球員參賽的保險和旅費。

但或許是巧合,也或許是看到NHL中國賽即將正式成行,法賽爾徹底死心,9月12日,西方媒體紛紛轉載:法賽爾向路透社記者承認,NHL參加平昌冬奧會的機會已失。

文章開頭奧維金的表態也恰逢NHL中國賽即將成行之時。

從時間上來推斷,媒體報道NHL中國賽開始籌劃之日始於2013年,NBA在中國的成功,也是貝特曼樂於複製的。但直到今年3月24日,NHL才正式宣布中國賽計劃。4月2日,貝特曼等一眾NHL高層在北京為NHL中國賽召開新聞發布會,之後緊接著宣布是否參加平昌2018的問題已正式了結。據悉,就在那一時間,法賽爾也到訪北京......

概括一下上述前因後果,我們大致可以簡略為:

1、國際奧委會需要改革,需要平等對待不同的職業賽事聯盟,因此不能再向NHL提供特殊對待;

2、國際奧委會也希望職業高手參加奧運會,因此要求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來處理與職業賽事聯盟的關係;

3、出於在全球範圍內更好地推廣冰球項目的使命,國際冰球聯合會雖感困難,但也同意並努力籌集資金同時與NHL保持密切溝通,希望NHL能參加平昌2018;

4、NHL認為自身已作出很大犧牲,既然國際奧委會單方面放棄之前的約定,更何況韓國也沒多大的市場前景,對NHL的宣傳推廣也不具太大價值,那就放棄罷了;

5、國際奧委會、國際冰球聯合會用不參加平昌2018就不能參加北京2022來施壓,但NHL早已開始謀篇布局,用大張旗鼓地舉辦NHL中國賽來掌握主動。

NHL在4月初的聲明中還列舉了不少具體事例來說明退出平昌2018的原因,如多個俱樂部因主力球員在冬奧賽事中受傷或疲勞難以恢復而嚴重影響季後賽,失去爭奪NHL最高榮譽斯坦利杯的機會。也有分析為NHL辯解,三周冬奧休賽,僅華盛頓首都隊就將直接損失6場平均觀眾超1萬7千人的門票收入。

但這些問題並不是平昌2018才出現,現在拿出來作理由,難免不具說服力。

那麼,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如此困局呢?

NHL作為年收入三十億美元以上的頂級職業賽事聯盟,在商言商,無可厚非。貝特曼所言所行,怎能不代表NHL三十個職業俱樂部的利益?更何況,這還涉及到NHL的尊嚴,豈能被他人呼來喝去!

國際奧委會、國際冰球聯合會,體育第一,商業第二,更不應指摘。NHL球員的不參加,為其他職業聯盟的球員創造了機會,為年輕球員創造了機會,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也不失為一個不能接受的選擇。青年本就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倡導的三大主題之一。更何況,至今仍廣為傳頌的奧運冰球賽事傳奇,就是由大學生球員組成的美國隊在1980年鹽湖城冬奧會上擊敗已五次奪冠的蘇聯隊。早在今年8月中,法賽爾尚未放棄,再次由大學生球員組成的美國隊即已成形。

NHLPA在為著名球星背書的同時,顯然也需要為不能參加冬奧會的其他職業球員而考慮,畢竟在五百多名職業選手中,僅不足三分之一的球員能代表國家參加冬奧會。NHL曾想到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延長已達成的勞資合同,從而彌補冬奧休賽造成的損失,但NHLPA斷然拒絕。為球員利益代言,理所應當。

如果一定要為這一困局找個說法的話,那隻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參加冬奧會成為四方利益的共同訴求;在當下,國際奧委會要通過改革提高公信力,NHL也早就謀劃用自己的方式來實現開拓中國市場的野心,所以,國際冰球聯合會付出再多努力,NHLPA表白再多期待,都已註定困局無法挽回。

中國的13億人口,有待開拓的巨大市場,早就大大地提高了NHL的胃口!2022花落北京,也顯然強化了NHL開拓中國市場的決心,加快了NHL試水中國市場的步伐!這應該是造成如此困局的根本原因!

不參加平昌2018就不能參加北京2022,僅是NHL所言,國際奧委會和國際冰球聯合會並未向外界做此公開表態。因此,NHL是否參加北京2022,關鍵還在於NHL如何看待中國這一世界上最大的冰球發展潛在市場,如何評估NHL中國賽的作用和價值。我們在不得不讚歎NHL的應對和決心之時,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市場遠非NHL所期待的那樣。有媒體報道,北京站賽事結束時,現場僅餘四成觀眾。

NBA在中國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有大量熟悉並喜愛籃球的觀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NHL中國賽的尷尬,最主要的原因是冰球在中國遠沒有籃球那樣的雄厚基礎,路漫漫,其修遠兮,不可能一蹴而就。

對比北美有30個城市,30支職業隊伍,美國大學有129支男子學生代表隊,3976名隊員,90支女子學生代表隊,2140名隊員,高中階段參加冰球訓練的學生更是高達男子35393,女子9150人(2013/2014年度數據),中國的現役和潛在球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便小學階段北京、上海有數千少兒參與,但限於現行教育體制,進入初中就大量流失,到了高中,餘下更是寥寥,中國的冰球市場,怎能讓人樂觀?

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冰球市場能如NHL期待的那樣火爆嗎!?這種情況下,即便按NHL計劃還有5個賽季可以試水,最終他們能下決心不計成本參加北京2022嗎?

北京2022,種種現實表明,NHL球員的參賽前景並不樂觀!

以上內容來自自媒體:冰雪運動那些事

免責聲明:騰訊體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此視頻與原文內容無關,僅供延伸閱讀)

轉載自:冰雪運動那些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體育綜合 的精彩文章:

國王杯1/16決賽對陣形勢:穆爾西亞vs巴薩
武磊停賽!博阿斯布陣捉襟見肘 警惕客場再現0-4
錫伯杜:勇士崛起乃狼隊榜樣 在西部生存不容易
錫伯杜:打勇士是試金石 磨合陣容讓新援融入
30強巡禮:奇才以靜制動 挑戰騎士綠軍霸主地位

TAG:騰訊體育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