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世界各國教育走向優質公平

世界各國教育走向優質公平

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本文簡稱經合組織)發布《教育概覽2017》(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7),指出高等教育入學率快速提高,為個人和社會帶來了非常高的回報。正在走向優質公平的各國教育不斷為未來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

今年的報告涵蓋了35個經合組織成員國及夥伴國家,包括阿根廷、巴西、中國、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印度、印尼、立陶宛、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與南非等。該報告涉及有關教育機構的產出及對學習的影響、教育投入與人力資源投入、教育機會、參與和過渡,以及學習環境與學校組織方面的重要信息。

該報告首次用一章的篇幅呈現了經合組織及夥伴國實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第四個目標的進展情況。在教育參與和過渡一章中,報告納入了兩個新指標——學生高中教育完成率和高等教育的入學標準。此外,報告還特別呈現了針對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階段學科的深入調查,分析了高中和大學階段不同學習領域的入學率趨勢、學生流動情況及各學習領域資格證書在勞動力市場的情況等,對近年來的教育發展有以下具體發現:

性別平等取得進展,女性高中教育完成率高於男性

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女性高中教育完成率高於男性。同時,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比例正趨於落後,而且這一趨勢未來將繼續。報告顯示,25歲以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的平均值比男性高出11%。另外,從過去一年的發展整體情況來看,經合組織與夥伴國已經實現了參與正規和非正規教育與培訓課程中的性別平等。但是,各國指標數據存在巨大差異。例如,各國各類課程中女性與男性參與比介於0.7—1.4之間。另外,在閱讀與數學精熟度方面,男性與女性的差別也很大,這體現出經合組織各國民眾在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存在不公平。

在畢業生中,尤其是高級中等職業教育的畢業生中,男女比例在某些專業依然無法持平。如今,高等教育階段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雖然有所改善,但工程、製造和建築專業的新生僅有1/4為女性;而在衛生和福利專業,女性接近新生總數的3/4;在工商管理、法律、自然科學、數學和統計學等專業,新生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科學相關領域的畢業生最容易就業

報告顯示,在大多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最受歡迎的高等教育專業是商業、管理和法律。在經合組織各國接受過高等教育並獲得學位的25—64歲人士中,平均23%的人選擇了這3個專業,而只有5%的人選擇自然科學、統計學或數學,4%的人獲得信息與通信技術學位,17%的人獲得工程、製造或建築學位。而且,這一學科分布與高等教育的新生分布相似,這表明學生對這些學科的興趣保持穩定。

但是,報告指出,學生對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的興趣會隨著教育層次的提升而增加。2015年,畢業於這些領域的博士生比例幾乎是本科畢業生比例的兩倍。高等教育階段的這些學科也受到國際學生的青睞,在經合組織各國求學的國際學生中,約1/3的學生選擇科學相關學科。

由於工程專業與產業部門聯繫密切,高級中等職業教育學生比高等教育學生對工程專業的興趣更加濃厚。約有1/3的高級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選擇工程、製造或建築專業,這一比例是高等教育階段相應比例的兩倍多。

報告指出,創新型社會的發展需求提高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關專業的就業率,在1/3參與調查的國家中,這些學科的就業率超過了90%。具體而言,信息及通信技術(ICT)專業的就業率比藝術及人文學科或社會科學、新聞與信息專業的就業率高出7%。但是,科學相關專業的就業率參差不齊,例如自然科學、數學和統計學專業的就業率與藝術及人文學科專業可能持平,但均低於工程、信息和通信技術專業。

成年人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更多人選擇學習深造

報告顯示,在經合組織成員國,至少90%學生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4年,但是各國平均受教育年限從墨西哥和土耳其的10年到挪威的17年不等。大多數經合組織成員國為5歲以下的兒童提供教育,而且有78%的3歲以下兒童參加過早期教育機構的學習。但由於各國對於兒童早期教育的公共投資較少,該階段學習集中於私營的教育機構。

2000年以來,經合組織成員國及夥伴國的勞動力教育程度都已提升。2000年,大多數25—34歲成年人的最高教育程度為高中,而今天,該年齡階段的更多人士獲得了高等教育學歷,這一比例從2000年的26%提高到了2016年的43%。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報告估計,經合組織各國平均有80%的年輕人將在25歲之前從高中教育畢業,49%的人有望獲得至少一個高等教育學位。

報告顯示,在大部分經合組織成員國及夥伴國中,擁有高中教育以下學歷的成年人佔比也在下降,平均從2000年的25%降至2016年的16%。如今,參與高中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是學業完成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在參與調查的國家中,大約有1/4的學生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業,而且這些學生中的4/5沒有繼續參加學習。報告指出,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因為未完成高中教育的青年人的失業率接近17%,而完成高中學業的青年人的失業率為9%。

在高等教育方面,報告指出,擁有高等教育學位的成人正在獲得豐厚回報,而那些「被甩在後面的人」正在付出越來越高的代價,例如就業環境惡劣、工資低等。與僅完成高中教育的成年人相比,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的成年人的就業可能性高出了10%,平均工資也高出56%。而且,他們也比受教育程度低的同輩能更快從經濟衰退中恢復。擁有高等教育學歷青年人的就業率已經恢復到經濟危機前的水平,但未完成高中教育的青年人的失業率依然在低位徘徊。因此,報告指出,青年人越來越傾向於選擇繼續深造,提高學歷水平,而不是在完成義務教育後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在2000—2016年間,選擇繼續深造的20歲至24歲年輕人的比例上升了10%,而就業者的比例下降了9%。

高等教育總支出的增速已超過入學率的增速

經合組織各成員國每年用於各級教育學生平均經費支出為10759美元,其中小學生是8733美元,初中生是10235美元,高中生是10182美元,大學生是16143美元。

報告顯示,教育支出的增速遠遠高於各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的增速,特別是高等教育階段。初等、中等及中等後的非高等教育階段中,教育機構支出在2010—2014年間增長了4%,而同期入學率增速則略有下降。相比之下,高等教育機構的總開支增速是同期入學率增速的兩倍多。報告指出,這體現了各國政府和社會在優先發展高等教育。

2010—2014年間,儘管初等至高等教育機構的公共支出明顯增加,但增速並未趕上經合組織各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速,這導致同期教育機構公共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下降了2%。此外,在半數的經合組織成員國中,2010—2014年間的初等至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例也下降了。而且,各國初等到高等教育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存在差異,例如加拿大、丹麥、韓國、冰島、紐西蘭、挪威、英國和美國佔6%以上,而捷克、匈牙利、印尼、盧森堡、俄羅斯和斯洛伐克則不到4%。

在經合組織各成員國,小學至高等教育的公共支出平均占政府總支出的11.3%。在參與調查的國家中,捷克、匈牙利、義大利、俄羅斯的這一比例不到8%,巴西、哥斯大黎加、印尼、墨西哥、紐西蘭和南非的比例至少為16%。報告顯示,義務教育階段獲得的公共資金比例明顯高於高等教育階段。公共服務部門為初等、中等和中等後非高等教育提供了91%的資金,但僅為高等教育提供了總支出的70%,剩餘部分由家庭承擔。但是,在2010—2014年間,公共投入用於各級教育機構的開支比例仍大體保持穩定。另外,財政支持也能減少某些高等教育機構高昂的學費負擔。報告指出,幾乎所有國家和經濟體近年來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促進高等教育的參與率。最常見的舉措與學費相關,如免費或者學費設限、降低特定學習領域的學費,通過學生貸款、獎學金和助學金或稅收政策對大學生提供支持。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75%以上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助學貸款、獎學金和助學金。

薪酬低、老齡化,教師職業困境重重

教師是教育系統的中堅力量,但是報告顯示,教師職業越來越難以吸引年輕的畢業生,教師群體正日益老齡化,教育層級越高,情況越是如此。

2015年,經合組織各成員國中初等至中等學校中50歲以上教師人數占教師總數的33%,而2005年這一比例為30%。此外,教師仍以女性居多,女性平均占經合組織成員國教師總數的70%。但是,高等教育階段的教師性別比例有所改善,女性教師在學前教育階段佔97%,在高等教育階段佔43%。

此外,教師薪酬也低於其他同等學歷的全職職工。報告指出,這是無法吸引年輕人從事教師職業的主要原因。隨著教育層級的提高,教師薪酬也隨之提高,但是與擁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全職員工相比,教師的薪酬仍然僅相當於前者的78%—94%不等。而且,2008年的經濟衰退直接影響了教師薪酬,導致某些國家教師薪酬原地踏步,甚至遭到削減。2005—2015年間,在1/3有相關數據的國家和經濟體中,教師的實際法定工資趨於下降。

職業教育受歡迎程度在各國差異較大

職業教育在許多國家的教育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但是各國之間差異較大。在哥斯大黎加、以色列和墨西哥,接受職業教育或職業課程的年輕成人比例不足5%,而奧地利、德國、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的這一比例則超過了40%。儘管如此,普通高中教育課程仍然比職業課程更受歡迎。例如,在15—19歲的學生中,參加普通高中教育的人數佔37%,而參加職業教育的人數佔25%。而且,報告顯示,普通高中課程的完成率也高於職業課程。例如,在愛沙尼亞、盧森堡和挪威,普通高中課程完成率比職業課程高20%。

在一些國家,學生在普通高中和職業教育之間轉換非常普遍。在智利、比利時弗蘭德斯地區、以色列和挪威,有10%或更多學生的畢業課程不同於入學註冊的課程。另外,規定時間內完成職業教育課程的比例在各國差異也很大,從盧森堡的33%到以色列的92%不等。

更多高等教育機構採取開放式錄取措施

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有數據的國家和經濟體都擁有開放的招生體系,這意味著達到最低資格要求的申請者都可以被錄取到高等教育機構。但是,特定的學習領域或者高校的入學仍然會基於另一些篩選標準。

高等教育中最常見的錄取要求是學生必須在完成高級中等教育時參加國家或中央級別的考試,以及高等教育機構組織的入學考試。除了國家或中央級別的考試,大多數國家的高校也會考慮其他因素。公立高校的入學標準通常包括年級平均分、候選者面試和工作經歷等。

除了通常的學歷資格要求外,一些國家設定了高等教育入學的最低學業成績要求,通常基於中學畢業證和成績單;而另一些國家則會組織全國統一考試、高中階段標準考試或高校入學考試等;有些國家的高校招生要求學生直接向高校提交申請。一些國家要求本國與非本國學生的首個高等教育學位課程的申請和入學程序一致。

發布該報告時,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表示,高等教育將為個體帶來巨大報酬,但是教育系統需要更好地向年輕人解釋,什麼樣的學習才能為他們的生活提供最大的機會。公平與高質量的教育能促進個人實現自我,也帶來經濟增長。各國應該確保教育能滿足當今兒童的需求,並對他們未來的抱負產生影響。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中心)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29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第十六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舉辦
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在鳥巢舉行
中國·玉溪科教創新高峰論壇舉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