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千萬別扔掉過期酸奶,這11個妙用,真的很實用,但很少人知道!

千萬別扔掉過期酸奶,這11個妙用,真的很實用,但很少人知道!

養生之道網導讀:酸奶過期後丟掉會覺得很可惜,其實過期酸奶還有著許多的用處。那麼接下來養生之道網為你介紹過期酸奶的11個妙用。大家感興趣可以看看過期酸奶的11個妙用。

過期酸奶的11個妙用

1、過期酸奶的妙用之洗臉護膚

乳酸可以軟化角質,具有保濕的作用。把過期酸奶塗在手上,拍打至完全吸收後,在揉搓,可以清潔角質層,用溫水洗後,在塗上護手霜,皮膚會變得相當嬌嫩。

千萬別扔掉過期酸奶,這11個妙用,真的很實用,但很少人知道!

過期酸奶的妙用之洗臉護膚

2、過期酸奶的妙用之酸奶浴

用保質期的酸奶來做酸奶浴太奢侈,用過期的酸奶,則是物盡其用。洗澡時,將剛過期的酸奶均勻塗滿全身,按摩至吸收,然後沖乾淨,你會發現皮膚變得相當嫩滑。用過期牛奶洗臉,效果也是杠杠的,當然前提是味道沒有發生改變。

3、過期酸奶的妙用之發麵

如果你具有嘗試精神,不妨還試試用過期酸奶來發麵,據說它作用相當於酵母,會使蒸出來的饅頭又香又甜,還有一種濃濃的奶香味呢。

4、過期酸奶的妙用之擦地板

把過期酸奶與水按1:2的比例用清水稀釋,取干布或拖把浸於其中,充分吸收稀釋液後擠出多餘的水分來擦地板,地板可光亮如新。

5、過期酸奶的妙用之除墨跡

用過期酸奶除去衣服上的墨跡,先用清水把衣服清洗一下,再倒入過期酸奶輕輕搓洗,可除去衣服上的墨跡。

6、過期酸奶的妙用之煮菜

快超過食用期限的鮮奶不適合生飲,但可用小火加熱煮沸,放涼後加到菜肴或點心中,也可和蛋液混合用來做吐司,或者放入魚湯或濃湯里。

千萬別扔掉過期酸奶,這11個妙用,真的很實用,但很少人知道!

過期酸奶的妙用之煮菜

7、過期酸奶的妙用之擦拭皮鞋

清除鞋面上的污垢,用紗布醮取過期牛奶均勻的塗抹在鞋面上,幹了以後再用干布擦拭,鞋面就可以光亮如新了,而且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防止皮面乾裂。

8、過期酸奶的妙用之澆花

如果過期牛奶已經有了明顯的酸腐味,這時可以用它來澆花。可以在花土中間挖一個小坑,把牛奶埋進去,這樣就不會有難聞的氣味了。需要注意的是,牛奶不能太多,一個月左右才可以用第二次。

9、過期酸奶的妙用之做魚餌

發酵變酸的牛奶是做魚餌最好的添加劑,喜歡釣魚的朋友可以用酸牛奶拌糟食,這是草魚最喜歡的餌料。

10、過期酸奶的妙用之擦拭傢具

可以用過期牛奶來擦拭皮製傢具,使其恢復光澤,還可以修復細小的裂痕。

11、過期酸奶的妙用之護髮

把過期的酸奶加水稍加稀釋一下,然後像護髮素一樣把它均勻地抹在洗過的濕發上,稍加按摩後用清水洗去,會使頭髮潤滑油亮。

是否能喝過期酸牛奶

盡量不要喝過期的酸奶,處在保質期內的酸奶中含有活菌,對於身體是有益的,當然酸奶是需要冷藏起來的,長時間放在常溫下酸奶中的活菌也會死掉,那麼過期的酸奶中活菌自然也會死掉,這就失去了喝酸奶的意義,但過期的酸奶中蛋白質以及鈣質還是存在的。

千萬別扔掉過期酸奶,這11個妙用,真的很實用,但很少人知道!

是否能喝過期酸牛奶

如果說酸奶只是過期1-2天還是可以嘗試著喝的,但過期很多天的話最好不要飲用。我們在購買酸奶的時候一定要買近期生產的,如果說打折的產品距離保質期時間比較短,可以少量購買,儘快喝完,一般商家會對保質期留有餘地,並非到了保質期某種產品就真的不能再使用或者食用了,但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應該避免使用過期產品。

過期的酸奶捨不得扔掉我們如何分別是否可以繼續飲用呢,如果味道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是可以繼續飲用的,但如果說發出了酒精的味道或者酒糟的味道,或者說產生了黴菌、發出腐爛的味道等等異常情況下過期的酸奶是不能繼續飲用的。

喝酸奶的誤區有哪些

1、喝酸奶飲料效果一樣:酸奶是由優質的牛奶經過乳酸菌發酵而成的,本質上屬於牛奶的範疇;而酸奶飲料,只是飲料的一種,不再是牛奶。二者的營養成分含量差別很大,酸奶飲料的營養只有酸奶的1/3左右。酸奶飲料可以作為消遣解渴的飲品,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絕不能代替牛奶和酸奶。

2、酸奶比牛奶更營養:很多人都認為牛奶經過發酵變成酸奶後會更有營養,事實上從營養價值來說,兩者差異不是很大。不過,酸奶與牛奶相比,更易於消化和吸收,它的營養素利用率也相對較高。相對於牛奶來說,酸奶只是更適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群。

3、喝酸奶多多益善:酸奶,不是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要注意適可而止,否則很容易導致胃酸過多,影響胃黏膜及消化酶的分泌,降低食慾。尤其是平時就胃酸過多、常常覺得脾胃虛寒、腹脹者,更不宜多飲。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每天250克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之道網 的精彩文章:

TAG:養生之道網 |